近期外賣“三國殺”如火如荼,美團、阿里、京東在市場上激烈競爭。即使有關單位約談相關方兩次積極滅火,一時間也難撲滅這場火燒連營的“預謀”。
信息的爆炸以及有效傳播途徑的增加,讓大眾都有機會扮演“康熙大帝”,在瀑布流的奏折里,回一句“朕知道了”。但這種“心理安慰”掩蓋不了事實的本質:信息變成了“奶嘴”,在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平臺的競爭也在演變成“信息奶嘴”,“黃的靈”“藍的贏”“紅的會贏”,商家在營銷上變著法子地迎合用戶的興趣點,讓用戶在“奶頭樂”中,乖乖地向平臺付費。
種瓜、吃瓜,種草、割草,種韭菜、割韭菜,它們只是換了馬甲,變著花樣地完成了財富從低處向高處的“做功”。
隨著家族信托事件的曝光,宗慶后家族暴露了內部的復雜關系和利益沖突,也讓宗馥莉個人深陷輿論漩渦。一方面她被指責“轉移資產”,另一方面她又被認為在處理家族事務上缺乏足夠的智慧與胸懷。同時,宗慶后生前營造的愛妻人設,也在三個私生子的出現后塌了。
鋪天蓋地的自媒體像抓住了無數吱吱叫的蟬,讓整個互聯網變得異常地聒噪。關注別人的花邊和“塌房”,遠比關注別人的成功更讓人“神清氣爽”—這類由自媒體制造的新聞,正在不斷地扭曲人們的價值觀。
一個人的偉大,不僅僅在于他能觸達的高度,更在于他雙腳站的低處。這個世界上沒有完人,所有的完美,都是我們個人經過腦補的蒙太奇剪輯,成了一段感動自己的橋段。
關注幾萬里戰火的興趣,遠過關注自己客戶的需求;關注名人的花邊,遠過關注自身的不修邊幅;關注遠在遠方的風景,遠過關注自身的茍且,在吃瓜中慢慢吃掉了自己對商業的敏銳,對成功的激情,對人生價值實現的渴望,我們還會擁有什么?
我們還會擁有什么?讓自己在噪聲中變得更遲鈍一些,擁有對自我方向的專注。
我們還會擁有什么?讓自己在真相中變得更理性一點,擁有對自我意識的尊重。
我們還會擁有什么,取決于我們舍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