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棗,常被月照亮。
晚歸的月棲進棗樹枝頭,氤氳著暖意擁抱一樹青黃。
——題記
嘆今月殘棗欲落
中秋過,圓月落,枝頭殘,余棗懸。往年的秋,是從祖父手中的那一籃籃青棗開始的。祖父余一小籃在家中,那十余籃的青黃都被祖父提去,挨個叩鄰家的門,從村頭的大榕樹延伸到村尾的空巷,留了一籃的甜香與一個寬實的背影。
“但如今也只空余棗樹了。”我嘆著。祖父在棗香四溢前長眠,我唯能倚在祖父生前最為鐘愛的青棗樹下,婆娑著淚眼望月。
朦朧間,清冷的月色似染上了青黃,待淚盡時再望,唯見滿樹的棗漠然且孤落,棗樹扶疏,蒙塵的葉鍍不上月輝,瀉落一地,碎成千萬片灑向人間,予每一居一束清輝,一抹悲切。
棗兒的甜香絲絲縷縷,無孔不入,時刻宣告著無盡的寂寞和道不盡的悲歡與離愁。
棗兒啊,你們也要落了嗎?
憶昔月新棗初生
祖父,祖父的樹,祖父的棗……
童年的黃昏,背景渲染著昏暗而熱烈的云霧,視線所及皆是溫柔的光影。祖父刻盡溝壑的臉舒展,噙著一抹淺淺的笑。他扶著瘦瘦小小的棗樹苗,用力把坑中的泥土壓實。祖父拂了拂身上的塵土,沾濕已久的衣襟透出微微的涼意,風起時,瑟然而動。
“樹是活脫的,總要洗得鮮亮才好。”所謂洗棗樹,便是在種樹之初,舀一大盆水,淋頭澆在棗樹上。那時恰逢新月,每一片葉都如打了蠟一般晃眼,在微光下醞釀,煞是好看。
我常問祖父,洗了棗樹,棗樹結的棗便會更脆更甜嗎?祖父總大笑,連聲稱是,如今想來,怕是祖父曉我玩心大,才讓我洗棗樹吧。
悟愛月圓棗已成
祖父,祖父的月,祖父的情……
蟬鳴的喧囂已盡,風過山林,染一地浮華。
中秋的夜,祖父總抱我到棗樹的枝丫上看月圓,我浸潤于飄香的矮樹枝頭,笑云祖父真癡,任這甜味兒散入天際了。祖父撫著棗兒:“這棗便如月一般,是塵寰之物、自然之景、人世之情,自是人人能賞的了。”他倚在棗樹下,眼中泛著月華,目光如月明潔,似棗清甜。
可如今的圓月里,再不見那個舉樽對月的身影,空余我惘然輕嘆。
天已破曉,母親招呼我提了青棗去鄰家,鄰家的阿姊見了我,說:“那個癡棗的人離開了,你便也不必來送棗了。”
我默然,棗是似月的,若月隱了,棗又為何不落?許是棗也有情吧!因要替月來濟世,才無懼風雨。幼年時所洗的棗樹,許是祖父愿我在聽取枝葉瑟瑟,看取青棗累累后,嘆一聲棗香四溢,一如他洗盡鉛華,播撒溫存于人間。
“祖父最是癡棗,棗即可復黃,又怎能斷了棗香?”
我入江南夢,唯見棗初生。
月隱人間闕,青黃漫輕塵。
(責任編輯:王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