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S43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15-0021-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5.006
Integr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high yield improvementand quality enhancement inlowyieldorchardsofCaryaillinoinensis
WANG Kairong
(Agriculture and R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Shizi Town Government, Quanjiao County, Quanjiao 239000,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ultivation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of Carya ilinoinensi with whole pepper in Anhui were combined,theorchard improvement and high yield techniques from aspects such as variety selection,planting densityandspatialconfiguration,soil management,and watermanagement weresummarized.Scientificallassess the performanceof diffrent varieties under actual growth conditions,collectandsortout detailed informationondifrent varieties of this tre species; based onsoil conditions,the planting densityshould be reasonably determined.A planting density of 8 to 10 plants per 667m2 is appropriate. Deep ploughing for improvement and hoeing for weeding are carried out to keepthe soil lose.Build irigationand drainage facilities,optimize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of the orchard,and irigationcanbecarriedoutsimultaneouslywithfertilization,which isconducivetoimproving fertilizer eficiency.Balanc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promotes the growth and fruiting offruit trees.By configuring pollination trees and adopting polination methods such as manual spraying or drone spraying,the polination effciency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Itcan be intercropped with short-stemmed crops such as beans and Amorphophallus konjac.Scions shouldbe selected from 1to 2-year-old superior variety branches that are healthy and freefromdiseases and pests.Bud grafting should be cariedout inspring whenthe sapisflowing,andthesurvival rate is relatively high.The pruning period is preferably from winter to early spring.Reasonablepruning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ventilationandlightconditions of fruit trees.Practice hasshown thatthese technologiescan ffectively increase the yield andqualityof orchards,providing areference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the Carya illinoinensis industry.
KeywordsCarya illinoinensis;low yield orchards;orchard improvement and yield enhancement;pollination management
薄殼山核桃(Caryaillinoinensis)是胡桃科山核桃屬的一種高大喬木,其抗低溫能力強,不耐干旱,較耐水濕,喜光、喜濕潤溫熱氣候,適宜生長溫度在15~25°C ,偏好土層深厚、排水佳的微酸性、中性土壤。其分布范圍較廣,生長周期較長。其堅果營養豐富,具備肉厚皮薄、口感佳等優勢,在市場上廣受消費者歡迎。
隨著薄殼山核桃種植規模的逐步擴大,有效提升果園產量與果實品質成為種植領域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王磊彬等對薄殼山核桃低產林的形成原因進行了調研分析,認為建園不規范、品種混雜、栽培管理粗放等制約了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并提出了系列改良措施。唐菲等2研究表明,合理施肥有利于提高薄殼山核桃果實品質。王晶晶等3研究表明,適宜的農林復合種植模式,有助于改善林地土壤環境,促進薄殼山核桃生長。近年來,安徽全椒縣大力發展薄殼山核桃產業,產量與種植面積逐年提升。在實際種植中,部分果園產量不穩定、果實品質良莠不齊等問題逐漸顯現。因此,深人研究薄殼山核桃低產果園豐產改良技術,對提高果園經濟效益、促進薄殼山核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安徽全椒薄殼山核桃栽培生產實踐,從品種篩選、種植密度與空間配置、土壤管理等方面總結其果園豐產改良技術,為薄殼山核桃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1品種篩選
品種篩選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薄殼山核桃產量、改善堅果品質、增強抗病性。收集并整理薄殼山核桃不同品種的詳細信息,包括物候期、結果能力、堅果品質等;實地考察薄殼山核桃果園,科學評估不同品種在實際生長環境下的表現,為果園的優化管理、品種選擇提供依據;將所收集的數據與篩選自標進行對比分析,依據相關研究成果及技術標準,篩選出符合要求的品種。在實際生產中,波尼、金華等品種表現出優良特性。
2種植密度與空間配置
以合理利用土地與光能為原則確定該植物的種植密度。當土壤條件欠佳時,為保證薄殼山核桃的生長質量,植株間距應適當縮小;若土壤肥沃且具備良好的養分供給能力,則可適當增大植株間距,從而為薄殼山核桃的優質高產創造有利條件。薄殼山核桃的種植密度以8~10株 /667m2 為宜。由于其是雌雄同株異花果樹,同一植株上雌花與雄花一般不同時盛開,需在不同植株間進行授粉。因此,果園種植應采用成片栽植的方式,以確保授粉效率,提高果實產量。
3土壤管理
薄殼山核桃是深根性樹種,其主根發達、垂直根深,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土中,這樣的土壤條件有利于其根系的生長發育,能使根系充分吸收水分和養分。
3.1 深翻改良
翻耕有助于土地熟化、蓄水保、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消滅過冬蟲卵提高土壤肥力,從而促進根系的生長發育。在薄殼山核桃果園中,每年冬季進行1次深翻改王,深度以 20~30cm 為宜。結合有機肥施用進行深翻,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樹冠外部宜適度深翻,樹盤范圍內應適當淺翻。
3.2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可以保持果園土壤疏松,減少雜草與果樹爭奪養分和水分,有利于果樹生長發育。每年進行2~3次中耕除草,深度以 5~10cm 為宜。中耕時,需注意避免損傷果樹根系。
4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薄殼山核桃果園改良豐產技術中的重要一環。薄殼山核桃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特別是在果實發育期,水分不足會影響其果實品質和產量。
4.1灌溉
薄殼山核桃的灌水作業集中在兩個時段:3—5月果實快速生長期,需供應大量水分;夏末果實灌漿期,每隔14d灌溉1次。依據樹木生長狀況確定灌水量,通過樹冠差異判斷需水量。降水充足時期可減少人工灌溉,干旱季節則需合理提高灌溉頻率,有助于樹體充分吸收土壤養分。在種植地旁建設蓄水池、灌溉管道,保障干旱時期及時補水,以提升該植物的產量。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適度灌溉,防止根系缺氧。此外,灌溉可與施肥同步進行,有利于提高肥效。
4.2排水
在雨季,果園應及時排水。積水會導致果樹根系腐爛,從而引發各類病害,影響果樹的健康生長與果實產量。因此,應積極修建排水溝、排水渠等排水設施,以保障果園內的多余水分能夠排出,維持適宜的土壤濕度環境。
5施肥管理
施肥應遵循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化肥可以迅速補充樹體所需養分,促進果樹生長和結果。此外,注意平衡施肥,避免過量施用單一肥料導致養分失衡。
5.1施肥時期
薄殼山核桃的施肥時期應根據樹體生長情況和土壤養分狀況確定。在萌芽前、花后、果實膨大期和采收后等關鍵時期進行施肥,能夠明顯提升肥料的利用效率;萌芽前施肥可以促進新梢生長和花芽分化;花后施肥可以提高坐果率;果實膨大期施肥可以促進果實發育;采收后施肥可以補充樹體養分消耗,為次年生長和結果奠定基礎。
5.2施肥方法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如腐熟的農家肥、堆肥等。在秋季落葉后至冬季封凍前施用。施用時,應將肥料均勻撒施在樹冠投影范圍內,并深翻入土。根據樹體大小和土壤肥力狀況靈活確定施用量。
追肥以化肥為主,如尿素、磷酸二氫鉀等。施用時間應根據樹體生長情況和土壤養分狀況合理確定。可采用溝施、穴施或葉面噴施等方式進行。溝施和穴施時,應將肥料均勻施入溝內或穴內,并覆土掩埋;葉面噴施時,應將肥料溶解在水中,用噴霧器均勻噴灑在葉片上[4-5]。
6授粉管理
6.1 配置授粉樹
在行狀配置中,主栽品種與授粉樹的比例宜為4:1;在點狀配置中,比例宜為6:1。根據波尼、金華、馬漢、安農4號、黃薄1號、紹興6個主栽品種的開花類型,選擇與其花期相匹配的授粉樹品種。授粉樹的配置應根據當地氣候、品種特性和種植密度進行調整,確保授粉樹與主栽品種的花期重疊,以提高授粉成功率。由表1可知,金華、馬漢適合選擇早花品種作為授粉樹,如波尼、貝殼等;波尼、紹興適合與卡多、科普菲爾等中花品種搭配;安農4號適合與貝殼、馬漢等晚花品種搭配。
6.2授粉方式
人工采集花粉,采取人工噴霧或無人機噴霧進行授粉。根據雌花柱頭狀態確定授粉時間,當雌花柱頭正面呈凸起狀、分泌物增多,柱頭顏色由綠色轉為黃綠色、略呈透明狀或轉為紫色時,是最佳的人工授粉時期。此外,可在果園附近人工飼養蜂群,進行蜜蜂采蜜授粉。
6.3花期管理
該樹種的花期通常在4月下旬一5月中旬,花期需保持晴朗干燥,陰雨或濕度較高的環境會阻礙花粉傳播,易導致授粉受精不良。需提前關注天氣,必要時采取防雨措施。花期若遇低溫,可能影響花器發育及傳粉昆蟲活動,需通過覆蓋或防風措施減輕其帶來的不利影響[6-7]。
7 間作與套種
在薄殼山核桃幼林期,可與豆類、魔芋等矮稈農作物套作。在進行農作物套種時,需為薄殼山核桃植株留出充足的生長空間,樹木與農作物間距以60cm 為宜。套種農作物可對樹木起到撫育與管理的作用,實現以耕代撫,有效提高果園經濟效益。
8嫁接改良
薄殼山核桃嫁接技術在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和增強抗逆性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嫁接可穩定遺傳品種的優良特性,使結果期提前2一3年,產量提高30% 以上。同時,嫁接還能改善果實品質,如增加單果重、提高出仁率等。在抗逆性方面,選用適應性強的砧木可以增強植株對干旱、鹽堿等不良環境的耐受能力。
8.1 接穗與嫁接時期選擇
接穗應選擇健壯且無病蟲害的1~2年生優良品種枝條,直徑以 0.6~1.0cm 為宜。在春季樹液流動時進行芽接,成活率較高;枝接宜在春季萌芽前進行。適宜的溫度 (20~25°C )、濕度(相對濕度 80% 以上)和光照(散射光)有利于嫁接愈合。在實際應用中,應綜合考慮以上因素,選擇最佳嫁接方案。
8.2嫁接方法
選擇樹徑 10cm 以上的樹木進行豐產改造,主要采取春季截干插接,插接主要技術要點是放水排放過多的流質。通過切斷周邊根系,減少樹干水分輸送,成本較高;用木工鋸在砧木基部周圍開口放水,操作簡單。及時清除砧木周圍萌芽,確保接穗營養供應,每隔7d清除1次萌芽,直至接穗完全成活[8]。
9整形修剪
9.1修剪原則
薄殼山核桃的修剪應遵循因樹修剪、隨枝作形的原則,根據樹體生長情況和枝條分布情況進行合理修剪。修剪時,注意保持樹冠內膛通風透光,避免枝條過密導致光照不足。
9.2修剪時期
該植物的修剪時期以冬季至早春為宜。此時,樹體處于休眠期,修剪對樹體的影響較小。同時,冬季修剪有利于減少病蟲害的越冬基數,為次年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奠定良好基礎,進而保障果樹的健康生長與產量提升。
9.3修剪方法
疏剪是指將過密枝、重疊枝、交叉枝、病蟲害枝、徒長枝從基部剪除。通過疏剪,可以改善樹冠內膛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消耗,提高果實品質。短截是指剪去一年生枝條的一部分。通過短截,可以刺激剪口下芽萌發新枝,增加枝條數量,擴大樹冠。對于生長旺盛的幼樹和結果較少的成年樹,可適當進行短截修剪。回縮是指對多年生枝條進行修剪。通過回縮,可以更新復壯老弱枝組,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果實產量和質量。對于結果部位外移、內膛枝較少的成年樹,可適當進行回縮修剪[9]。
10病蟲害綜合防治
病蟲害會影響薄殼山核桃的產量與品質,需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加強果園清潔,及時清除病枝落葉,合理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以減少蟲口基數,降低病害發生概率。程鐵飛研究表明,薄殼山核桃的常見病蟲害有蚜蟲、桃蛀螟、天牛、黑斑病、褐斑病等,利用害蟲趨光性,采用誘蟲燈、黏蟲板誘殺害蟲成蟲。利用天敵昆蟲或微生物制劑防治害蟲,噴施 5% 吡蟲啉乳油 1 000~1 500 倍稀釋液防治山核桃蚜蟲等害蟲。此外,重視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防治[12]。
綜上,本文結合研究區薄殼山核桃栽培生產實踐,從品種篩選、種植密度與空間配置、土壤管理等方面總結了其果園豐產改良技術。通過品種選擇與優化、土壤改良、肥水管理、栽培管理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方面的綜合改進,可明顯提高薄殼山核桃果園的產量和果實品質,提升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王磊彬,何的明,王春雷,等.安徽省薄殼山核桃低產林形成原因與改造技術[J].園藝與種苗,2024,44(9):37-39,44.
[2]唐菲,王晶晶,高俊蘭,等.不同施肥量對薄殼山核桃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25,53(1):126-127,132.
[3]王晶晶,唐菲,高俊蘭,等.江淮丘陵地區薄殼山核桃林農復合模式綜合效益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25,53(2):124-126.
[4]涂國信,楊云廣,楊新,等.薄殼山核桃大樹改良及豐產撫育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23(2):224-227.
[5]杜洋文,周倩,杜拾平,等.配方施肥對薄殼山核桃生長及土壤性狀的影響[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5,47(1):178-188.
[6]張輝,儲國林,湯玉潔,等.不同薄殼山核桃品種開花物候特征及品種配置[J].江蘇林業科技,2022,49(2):24-28.
[7]任亞東.皖北地區薄殼山核桃品種改良與組合優化技術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24,30(5):26-31.
[8]任亞東,劉文雅,陳蘭,等.薄殼山核桃嫁接技術及成效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23,29(21):97-101.
[9]姚立君.薄殼山核桃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果業信息,2024,41(11):91-93.
[10]潘廣亮.薄殼山核桃栽培技術探析[J].河南農業,2024(24):7-9.
[11]程鐵飛.薄殼山核桃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4(2):218-220.
[12]肖志龍,孫莉.薄殼山核桃培育技術[J].湖南農業,2024(12):9.
(責任編輯:吳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