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以市場化方式促進知識產權運營服務試點工作,探索設立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本文闡述了國內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發展現狀、面臨的問題,并就借鑒國際經驗以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路徑提出了建議。
知識產權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技術供給。近年,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以市場化方式促進知識產權運營服務試點工作,探索設立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加快推動科技、金融、產業良性循環。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一2035)》的通知》、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促進和規范知識產權運營工作的通知》(國知發運字(2021)22號)有關精神,要求運用股權投資基金等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人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等地積極響應創新型國家建設與高質量發展戰略,出臺專項政策與管理辦法,推動成立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大力活躍創業投資市場,助力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科技型企業投資、專利導航、專利布局、專利運營及成果孵化等科技成果轉化全生命周期服務,強化政策指引落地。
國內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發展現狀
從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設立情況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均積極通過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推動戰略新興產業投資與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運營基金一般由財政部、知識產權局、科研院所及央國企等主體牽頭發起,并撬動社會資本成立子基金。北京發起與參投的主體較為多元,財政部、科技型企業、重點區域及產業園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主體均有參與,上海的重點區域、重點園區如臨港、張江等都積極布局知識產權運營基金。
從運營方式來看,圍繞知識產權投資、運營與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各地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發展的側重點各有差異,如北京成立多只聚焦細分行業、具有知識產權專業運營特色的基金,覆蓋知識產權培育、科技成果轉化及知識產權融資等多元運營服務,重點投向互聯網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也有專注于智能傳感等領域的特色基金,初步形成基金市場分層體系。上海也發起專注于特定產業、海外知識產權維權等運營領域的基金,圍繞知識產權從研發到產業化應用提供投融資服務、專利專業化運營與科技成果產業化拓展等基礎服務。
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發展面臨的問題
專項支持政策還須強化,監管指引有待明晰。一是缺乏針對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的專項政策引導。各地雖然出臺多項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發展的政策,但缺乏專門針對知識產權運營投資的基金政策,在知識產權基金投資布局相關的監管及操作指引方面,尚未出臺全面、明晰的指導細則。二是針對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的支持政策還須加強。社會資本的準人門檻依然存在,創投基金發展的準人環境還須優化,中小企業及多元社會資本參與IP(知識產權)創投基金的積極性不高。在國資背景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的市場化運作方面,基金管理與考核機制尚不健全。在實現中小企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補貼退稅、培育專業化人才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依然不足。
基金市場發展仍不成熟,運營模式單一。一是市場發育不足,基金針對知識產權運營領域投資布局不充分。例如聚焦知識產權運營與科技成果轉化的專項基金數量總體較少,參投主體較為單一,市場不夠活躍。針對不同階段、不同投資策略的特色化基金數量不足,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科研院所合作投資的案例稀缺,產業引導基金撬動的社會資本體量不大。二是圍繞科技成果轉化全生命周期鏈條布局不完整,運營模式創新不足。目前,各地圍繞現代產業體系進行大量的投資布局,但是主要投資基金運作模式呈現出“重投資,輕運營”,知識產權運營服務不足,支持專利運營與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欠缺;深耕行業的運營基金業態創新不夠,基金投后管理賦能不足。三是賦能科技企業知識產權運營能級有限,抓手不足、服務精準度有待提升。首先,對中小企業專利運營訴求挖掘不足,匹配不夠,尚未深人企業科技成果運營過程進行深人、有效合作。其次,知識產權基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抓手不夠精準,圍繞科技產業生態與企業訴求,尚未探索出成熟的對接服務機制及運營服務模式。最后,圍繞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生態資源整合能力不足,知識產權基金在IP資產挖掘、科技市場調研、投融資與法律咨詢等方面賦能不足。
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專業賦能不足,定價機制作用發揮不暢。一是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在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投資方面的業務布局不夠。在知識產權資源集聚、專業運營能力優勢及知識產權生態匯聚方面的優勢發揮不足,參投與發起投資數量較少。在專利池構建與科技成果發現中的作用發掘不足,撬動創新類科技企業、更多專業化運營能力資源方面作用有限。二是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的知識產權基金運營能力發揮不足。定價與收益分配機制不成熟,尚未構建起服務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投資的平臺機制,場內價格信號機制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服務知識產權成果孵化的能級有限。三是基金份額交易與多層次資本市場聯動不夠。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市場信息與資源融通渠道不暢,在知識產權運營基金份額掛牌交易、共享科技企業股權與知識產權資源、知識產權基金退出與交易服務等方面協同賦能不夠。
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發展的國際借鑒
歐洲專利基金:強化政策支持,發揮專業中介力量
一是制定一攬子成體系的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支持政策。歐盟針對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制定了包括歐盟地平線戰略(“HorizonEurope”(2021—2027))在內的一整套的發展與基金支持政策。歐盟知識產權局每年為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資產開發及商業化價值實現提供一站式的政策與基金項目支持服務,包括IP導航(IPScan),為中小企業創業提供所需的專利知識產權、IP注冊成本減免及免費的IP運營服務。歐盟在知識產權轉化項目基金申請、知識產權資產開發與運營及投融資支持服務方面,搭建了一體化、一站式的服務機制,推動醫療健康、社會發展、氣候治理、數字化等領域迅速發展。
二是重視與科技中小企業合作,構建專業化專利基金運營模式。從基金組織形式與盈利模式來看,一種是推動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與科技類中小企業共建風險投資公司,為中小企業、科研機構提供以專利、科技成果等知識產權資產抵押作價服務,并共享IP基金風險投資收益。另一種是針對創新型企業對互補性技術的需求,由專利基金購買企業、高校等知識產權提供方的專利,并進行商業價值開發,同時與多方服務生態網絡共享專利商業價值實現的收益。
美國專業化的IP風投基金發展成熟
一是成熟的專利授權運營法律環境。美國成熟的專利授權運營與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推動市場化的風投公司積極促進知識產權發明與專利維權獲利的運營基金的發展。這一類基金通過大量投資或者購買專利,形成強大的專利池資源,并為專利提供專業化的戰略咨詢、IP評估、投融資服務,在專利知識產權市場中獲得運營收益,成為科技創新及知識產權成果轉化重要的專業化、市場化力量。
二是IP風投基金專業化發展。美國專業化的IP風投基金市場發展成熟,包括高智公司(IntellectualVentures)、ADAPTIP公司、老虎IP風投公司(TIGERIPVentures)等,其主要的管理與運營活動圍繞初創企業專利及科技成果束進行投資,在理念發明、技術趨勢把握、技術咨詢、評估等方面服務IP運營發展、IP投融資,并從商業價值開發中獲利。美國專業化的基金公司能針對戰略新興行業發展特色,集聚多元專業力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以高智公司為例,高智公司打造了發明投資基金、企業科技成果基金、科學發展基金三類投資基金,分別支持高端化學、生物醫藥、物理科學及設備系統等行業領域知識產權投資與科技成果轉化。
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賦能新質生產力的路徑建議
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深化構建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投資體系
一是深化市場體系構建,創新基金產品與運營模式,推動知識產權轉化全鏈條投資。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投資,大力推動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發展。發揮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的作用,通過并購投資、股權投資等方式,撬動各類專精特新創新企業、具有應用前景的、專利創新成果豐富的企業或者高校,以及知識產權運營專業平臺等各類主體參與投資與運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助力知識產權全產業鏈均衡發展,推動延鏈、固鏈、補鏈。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借鑒歐盟經驗,推動形成覆蓋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從研發到商業化再到產業化的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投資的子基金運營體系。
二是針對初期知識產權成果培育研發階段,夯實專利池資源。第一,通過“購買 + 培育”模式,打造戰略新興行業IP運營基金。針對各行業特別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前沿技術創新,推動相關領域專項基金投資。聚焦產業鏈固鏈、補鏈等應用前景,強化知識產權資源集聚,挖掘有商業化應用潛力的專利束,夯實專利池建設。第二,開發專利價值挖掘、科技成果發現的基金產品。與科創中小企業及高校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加強深度協同,針對行業應用需要的一束專利池,充分發揮專利運營基金的整合作用,為專業化、商業化、產業化應用奠定專利池資源基礎。
三是針對中期知識產權商業化階段,通過“申請 + 運營”模式,鎖定前沿技術或目標專利。由基金支持發明人完成專利申請,并委托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所獲利益與發明人共享,同時將相關專利注人產業專利池。創新專利開發子基金等產品,重點針對整合、挖掘有商業化前景的專利或一束專利(尚處于通過一種商業模型開發轉化成科技成果階段),強化增加專利附加值的專業化投資。
四是針對知識產權中后期產業化階段,通過組建風投基金模式,設立創投企業,推動科技成果向產業化應用轉化。重點圍繞知識產權分析與判斷,選擇符合基金投資的領域、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科技型戰略新興企業等,開發科技成果轉化子基金產品,創新股權融資金融產品,打造服務創投企業轉化全生命周期融資服務閉環。
五是在知識產權運營基金退出與海外投資等方面,推動專門的S基金(也稱二手份額轉讓基金)投資與交易。在海外投資方面,可嘗試以“海外專利收購 + 國內運營”為核心的模式,即通過設立海外專利運營基金,收購海外專利并在國內運營,打通海外專利向國內企業轉移的服務通道,借此帶動國內專利運營與國際接軌。
深入產業生態拓展運營服務,構建市場化的運營基金收益分配與定價機制
依托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全面撬動各類資源,打通科創企業知識產權成果價值轉化的堵點。精準服務科創產業全生命周期IP培育、IP交易與IP運營需求,集成提供知識產權金融及科技成果創新市場預測等咨詢服務,打造完整的服務鏈條,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堵點、斷點,推進新質生產力提質增效。
一是聚焦戰略新興產業布局及戰略定位,圍繞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全鏈條,與各類園區中小企業共建股權投資基金。打造知識產權協同服務生態網絡,依托一體化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集聚不同創新類企業、專業基金管理人及市場服務中介,以基金投資為紐帶打造多層次的市場服務生態系統。
二是精細化服務知識產權轉化全生命周期運營,推動不同子基金形成市場化的收益分配與定價機制。通過子基金形成細分市場,并撬動多元社會資本,推動市場化定價機制的力量發揮作用。探索知識產權運營平臺與資本市場聯動。同時,積極培育第三方科技行業戰略咨詢、IP資產評估等第三方評估定價機構,推動形成新的知識產權運營業態。
三是延伸服務鏈條,拓展專利基金服務業態。第一,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全生命周期運營服務,借鑒美國的專業化IP風投基金模式,在科技市場調研、專利池投資及專利資源盤活等領域,形成市場前景廣、產業孵化能力強的服務業態。第二,在知識產權維權、國際化布局方面,發揮知識產權基金的作用,與商業銀行等建立合作關系,提供技術創新企業投融資解決方案。
構建“平臺 + 產業 + 基金”運營模式,打造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創新生態服務體系
一是圍繞園區科創產業生態,構建“平臺 + 產業 + 基金”運營模式,暢通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基金投資與運營服務。充分發揮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專利資源集聚優勢、專利運營服務優勢及知識產權生態集聚優勢,拓展IP導航、IP咨詢及IP人才等方面的運營業務,賦能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發展。二是圍繞“產業聯盟 + 專利池 + 技術交易平臺 + 基金 + 特色產業園”五位一體的創新服務體系,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AI大模型、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推動多層次的基金產品創新,構建多元的基金運營模式。三是搭建資本市場合作通道,在知識產權基金份額轉讓、并購交易等方面強化協同功能。依托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認股權證服務試點與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聯動發展,實現協同賦能。
推動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強化專業人才集聚
一是降低基金投資準入門檻,優化基金運作服務機制。第一,鼓勵中小企業及各類知識產權運營主體參與知識產權基金投資,降低創投設立門檻,營造公平的知識產權股權投資創業環境。吸引更多投資主體,完善知識產權授權運營與科技成果保護制度。第二,搭建完善的基金投資運營與科技成果轉化指引,針對基金投后管理,建立科學、有效的披露與報告制度,支持各類投資主體對基金投資效益進行預期管理。第三,推動形成便捷的服務通道機制。打造一站式、集約化、數智化的知識產權交易、運營及基金運作等投融資服務體系,釋放科創金融資源集聚效應。二是強化人才培育,優化稅收政策。加快培養從事科技成果挖掘、培育、孵化和提供法律咨詢、知識產權交易等服務的專業技術經理人、知識產權基金投后管理等專業化人才。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稅收政策優化,降低企業知識產權運營與科技成果轉化基礎成本費用。
(賈彥為上海交易集團研究院院長、首席研究員。特約編輯/孫世選,責任編輯/丁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