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幾年前的一個中午,我正在吃飯,一個孩子跑來,忐忑不安地對我說:“老姑,街那邊有個老人死了?!?/p>
我一驚,忙放下碗筷出門,街上空曠無人。我轉(zhuǎn)身問:“在哪兒?跟前沒人嗎?”
“那邊,沒人?!焙⒆又钢笘|邊。
當(dāng)時是深秋,但中午陽光依然強烈。我踩著自己晃動的影子走了十幾米,突然感到一股寒意,便停下腳步問孩子:“哪兒呢?”
“那兒?!焙⒆又钢盖懊?。
“垃圾桶那邊?”我問。
“嗯?!焙⒆狱c頭。
我們繼續(xù)向前走。果然,過了垃圾桶,發(fā)現(xiàn)一位老人坐在一個低靠背的小椅子上,雙眼微閉,嘴巴大張,頭耷拉在左肩上,同時雙腿蹬直,雙手自然下垂在身體兩側(cè)。旁邊的空地上,有個收音機正嗚嗚啦啦地響著。
“就他?!焙⒆幽懬拥刂钢咐先?。
我認(rèn)出是村里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他不善言辭,喜歡帶著收音機在街邊靜坐或打盹兒??此臓顟B(tài),我頗為不安,連喊幾聲,他沒有任何反應(yīng)。
我以為老人真的走了,就掏出手機查找他家人的聯(lián)系方式。突然,他的收音機響亮地唱起來:“小倉娃我離了……”我嚇一跳,驚叫起來。
不知是被收音機的響動還是被我的叫聲驚醒,老人竟然奇跡般睜開雙眼,瞟了瞟我和孩子,卻沒有開口。
我有些尷尬。老人緩慢收起伸出去的雙腿,合上嘴巴,然后去收地上的收音機。我趕緊幫忙,老人揮揮手,示意不用。他收起收音機,又顫巍巍地去收椅子,然后把收音機往椅背上放,放了兩次都沒成功。這時,我發(fā)現(xiàn)椅背上有個包了漿的灰黑色布袋,估計是老人用來放收音機的,于是再次幫忙。這次老人沒有拒絕,但依舊不說話。
等我把收音機放好,老人拎著椅子準(zhǔn)備離開。眼看誤會要結(jié)束了,孩子突然說:“我以為你死了,跟死了一模一樣,咋還好好的?”我急忙拍拍孩子,怕他說出更童言無忌的話。
老人停下腳步,回頭看看我和孩子,然后轉(zhuǎn)身自言自語:“老了,活著沒用凈占地,死了還是沒用凈占地,生死都不如收音機里的唱詞還有個響、留個音……”
沒想到,這位不善言辭的老人居然有這樣的人生感慨。我再次意識到,自己必須為他們做點兒什么。
二
是的,再次。上一次是10年前。
10年前,村里有位老人,按輩分,我該喊他大伯。那時,我家門口躺著一根下房的大梁,大伯常坐在大梁上,和我爺聊天。我不忙的時候,也會加入。大伯性情開朗、風(fēng)趣幽默,給人一種老小孩的感覺。我爺去世后,他依舊常坐在我家門口的大梁上,我得空時也依舊和他聊幾句。
也是深秋的一個午后,坐在大梁上的大伯叫住我:“三妮,來,我給你說個大事?!笔裁创笫??我好奇地坐下。
大伯一改往日詼諧,鄭重地給我講了他的一段往事。
他說,他十幾歲因家貧去山西討生活,遇見一位老鄉(xiāng),老鄉(xiāng)對他照顧頗多。后來,他比老鄉(xiāng)先回家鄉(xiāng),臨別兩人相約等都回到家鄉(xiāng)就舉行換帖儀式,結(jié)拜為異姓兄弟,把對方父母當(dāng)自己父母奉養(yǎng)。然而,此后一別,兩人再沒見面。
大伯托人四處打聽,得知老鄉(xiāng)已經(jīng)回鄉(xiāng)娶妻生子、生活安穩(wěn),可是想到自己過得并不如意,無力報答,所以就沒好意思聯(lián)系老鄉(xiāng)。如今他老了,去日無多,希望在走之前見見老鄉(xiāng),表達(dá)一下自己對他多年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大伯想讓我?guī)退业竭@位老鄉(xiāng):“如果他還在,我們哥兒倆就見見面;如果他不在了,聯(lián)系上他的孩子也行,我也給他們說幾句話?!贝蟛f得很動容,我當(dāng)即答應(yīng)下來。
大伯說,這位老鄉(xiāng)叫某某,住在城西南一片,具體在哪個鄉(xiāng)哪個村,想不起來了。
現(xiàn)在有自媒體,找人很方便,但10年前不行。我想了想,準(zhǔn)備聯(lián)系在報社工作的朋友幫忙。
我正躊躇滿志時,大伯的兒子找到我,極力反對:“以前從沒聽他說過,現(xiàn)在卻說起來,也不知真假。就算是真的,人估計也早沒了,人家的孩子也不見得知道這事。他老了、糊涂了,天天沒事找事,你不用管!”第二天,大伯的其他家人也叮囑我別理會此事。思慮再三,我最終在人情世故中退卻了。
接下來幾天都是陰雨天,大伯沒來門口閑坐,我暗自松了口氣。又過幾天,天氣轉(zhuǎn)晴,大伯依舊沒來門口閑坐。一打聽,他病了。我想去他家看望,但實在不知如何面對他和他的兒子,猶猶豫豫中還是沒去。
幾個月后,大伯病逝。
三
大伯的病逝讓我非常愧疚,我想為身邊的老人做些什么來彌補過錯,又不知該怎么做。這次,我遇到“收音機老人”,為老人做點兒什么的想法再次強烈地冒了出來。
做點兒什么呢?走訪、座談、組建一老一幼互助組……我把能想到的都寫下來,但總覺得還是少了點兒什么。父親告訴我,他想把以前工作、生活的舊物擺出來,因為這些舊物承載著他青春的記憶和情感。我突然想到,或許這才是老人最希望得到的慰藉。于是,我和父親一起把自家小院清理出來,擺上父親收集來的老物件,我們想把這里做成一個生活印記博物館和老年活動中心。
另外,我計劃在村里選10位老人,一年內(nèi)為他們每人寫一個故事、錄一段視頻,并力所能及地送他們一件禮物,再做10場集中活動。村里的老人非常高興,“收音機老人”說,他想講講他鐘愛一生的戲曲,想要一個能裝收音機的皮套子作為禮物,還想配樂唱一段“小倉娃”。
然而,等真的著手去做,我才驚覺時間、精力、物力等的耗費都遠(yuǎn)超想象,于是想準(zhǔn)備得更充分些再開始。結(jié)果,去年這10位老人中已有2位離世,其中1位就是“收音機老人”。我的心再次被刺痛。
不管準(zhǔn)備得好不好,都不能再等了。我開始為村里的老人做口述實錄。半年時間,我接觸村里30多位老人,采訪10人,為其中5人完成了視頻剪輯,并寫了故事。他們中,有50年黨齡的老黨員,有一生未婚的五保老人,有已經(jīng)退出歷史舞臺的鄉(xiāng)村手藝人。
他們從歲月深處走來,從青春到耄耋。他們是平凡生活的書寫者,也是偉大時代的見證者。他們離我們這么近,近到幾乎是我們?nèi)松颓楦械囊徊糠郑凰麄冸x我們又那么遠(yuǎn),遠(yuǎn)到我們稍不留意,就如煙塵隨風(fēng)飄散。
他們的故事多次感動我,也感動了本地的一些年輕人。他們不但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還主動加入關(guān)愛老人的行列。
【編輯:楊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