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幾位同志在她的辦公室見到了她,這位身為“第十二屆中國榜樣人物”的總經理,在訴說新四軍對她父親的救命之恩時,不止一次淚水漣漣。
作為從江蘇建湖鄉村走來的鹽城眾網互聯網有限公司領頭人,在當地也是個見過世面的人,可一說到新四軍,就止不住眼淚直淌,用她自己的話說,“失態了”。
這位自稱“失態”的人正是胡桂蘭,年過七旬,熱情,樸實,健談,語速快,鄉音重。她操著一口鹽城普通話訴說著新四軍的大恩大德,感動了眾多來訪者。在返程途中,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兼鐵軍雜志社社長王路奇對同行者說,胡大姐是一位知恩圖報很有故事的人。
她深知,新四軍的救命之恩讓父親銘記一生
1941年秋天,在江蘇省建湖縣李夏村,發生了新四軍“黑將軍”從日軍槍口下救出急送情報的民兵胡小六子的故事。
那時,胡小六子早已參加了抗日民兵隊伍。一天,他奉命給新四軍送情報,途中不幸被日偽軍抓住當“壯丁”,關押在一處民房里。日軍將一路搶來的糧食、雞鴨魚肉拿出來,準備生火做飯。翻譯官讓胡小六子去附近的農戶地里割韭菜,他便起身來到室外,睜大雙眼尋找生機。瞅準機會的胡小六子似離弦之箭一般地逃離了魔掌,敵人喝令他站住。后面的吆喝聲,讓他跑得更快,敵人立即開槍射擊。一路狂奔跑到了薔薇河邊,他來不及多想,縱身躍入河中,一個猛子從河西扎到了河東,爬上岸后繼續向前奔跑。危急關頭,幾位身穿新四軍軍服的人策馬路過,其中一位身手敏捷的“黑漢子”,最先來到了他的身邊,大喝一聲:“快上馬。”話音未落就一把將胡小六子拉到馬背上。一聲“駕”的口令,幾匹戰馬一陣煙似的向前方飛馳而去。后面日軍的吆喝聲、槍聲漸漸地遠去。護著胡小六子的這位新四軍“黑漢子”,韁繩一抖,一聲長“吁”,幾匹戰馬瞬間停了下來。新四軍“黑漢子”與胡小六子站在“老馬廠”飲馬塘邊,進行了簡短的對話。
“你叫什么名字,敵人為啥追殺你?”“我叫胡小六子,給新四軍送情報的。”“你辛苦啰!”胡小六子把情報交給了這位比他大不了幾歲的新四軍,感激地說:“請問您叫什么名字,將來我要報你的救命之恩。”“黑漢子”爽朗一笑:“報恩不用了,你記住共產黨、新四軍是人民的隊伍就行啰!”
躲過日軍的追殺,送出了情報,謝過新四軍“黑漢子”一行的胡小六子,心里的一塊石頭算是落了地。他立馬躲進了飲馬塘中的蘆葦叢里,并用水草遮在頭頂,一直等到夜深人靜之時,才沿著走馬溝向黃泥溝方向,一路飛奔回家。
半夜時分,胡小六子回到譚黃村(今建湖縣九龍口鎮五谷村)家中時,父親胡家和、母親胡姚氏正在家里焦急地等待著兒子平安歸來。聽完兒子講述了白天所發生的一切,父親緩緩舒了一口氣,一板一眼地說:“小六子,你記著,今天,是新四軍‘黑將軍’救了你的命!日后,我們要想法子找到他們,好好報答這救命之恩。”
幾天后,胡家和帶著兒子來到飲馬塘,特意在飲馬塘邊放置了一塊石頭作為紀念。為了銘記新四軍的救命之恩,胡小六子將名字改為胡勝慶。這名字除了含有家譜輩份外,更重要的含義是,共產黨和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戰一定勝利。
從此以后,胡家和、胡勝慶父子更加擁護和支持共產黨和新四軍。父親胡家和不僅支持兒子為新四軍做事,還利用在鄉間的威望,動員青壯年參軍支前,被新四軍干部戰士親切地喚作“胡老爹”。兒子胡勝慶更是以一顆感恩之心聽黨話、跟黨走,抗戰時期他是民兵班長,后來又擔任鄉長,關心集體,幫扶鄉親,樂善好施,做了一輩子好事,在十里八鄉享有很高威望。
她扛起了父親尋找“黑將軍”的臨終托付
1995年農歷四月二十五,80歲的胡勝慶帶著一輩子沒找到救命恩人的遺憾離開了人世。臨終前,老人把兒子胡大才、女兒胡桂蘭叫到床前,攥著他們的手,斷斷續續地說:“救命恩人,‘黑將軍’,找到,找到,報恩,共產黨,報恩,新四軍……”咽氣前,老人回光返照,渾濁的雙眸頓時有了些許光芒,他望著胡桂蘭,欲言又止。父女通心,女兒明白父親的心愿。跪在父親靈前,胡桂蘭默默發誓:“爸,您放心,女兒記住您的心愿,不找到‘黑將軍’決不罷休,就算千年萬載找不到,共產黨、新四軍的大恩大德也要永遠銘記在心。”
接過父親的囑托,在父親尋找新四軍救命恩人50余年未果的基礎上,胡桂蘭兄妹開始了新的“尋親”跋涉。她和哥哥帶著干糧,天南海北尋訪當年在建湖抗日的新四軍老戰士,無奈因缺少有價值的線索,尋訪一波三折。不幸的是,十幾年前,胡大才因一場急病突然離世。哥哥在上海手術時,胡桂蘭忙里忙外,加上為哥哥獻血,自己也成了重病號。最讓胡桂蘭傷心欲絕的是,在她哥哥回到建湖老家辦后事的那幾天,自己躺在重癥病床上動彈不得,最終沒能見哥哥最后一面。聽說哥哥的遺容眉心緊鎖,胡桂蘭淚如雨下,她知道哥哥為沒有找到救命恩人害怕去見父親和祖父。胡桂蘭擦干淚水,仰望病房天花板,默默對天起誓:“哥,你安心去見長輩吧,他們的托付,我一肩扛起,等我見到你們的那一天,一定帶去好消息。”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24年8月的一天。經過黃志毅、胡忠紅等眾多熱心人的共同努力,“尋親”終于有了眉目。開國將軍、原蘭州軍區副司令員胡炳云符合條件。1941年,胡炳云任新四軍第三師七旅十九團團長、副旅長,在鹽阜地區領兵抗日。離休后的胡炳云,曾與作為身邊工作人員的胡忠紅說起當年救人的故事。2024年11月經專家學者現場論證得以初步確認,新四軍“黑將軍”就是胡炳云。2025年4月,胡忠紅、黃志毅又陪同胡桂蘭到北京與胡炳云將軍子女家中“認親”,胡將軍后人一致確認,父親生前曾對子女們談及救人這件事。歷經80余載、三代人的苦苦尋找終于有了結果,得到確切回答的那一刻,胡桂蘭喜極而泣,這一次她哭得暢快淋漓、內心舒坦。
她為“黑將軍”塑像,是讓更多的人感恩共產黨
為了卻父親與哥哥的遺愿,胡桂蘭堅持尋找新四軍“黑將軍”的同時,自籌資金百余萬元,打造了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建湖縣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標志——黑將軍廣場。
2023年下半年,替父四處尋找新四軍救命恩人而始終沒有結果的胡桂蘭,忽然間萌生了為新四軍塑像的念頭。她對丈夫和兒孫們說:“我們為‘黑將軍’塑一尊像吧,這樣可以讓子孫后代記住新四軍的救命之恩,也讓更多的人感恩共產黨。”胡桂蘭的想法得到全家人的支持。聽說胡桂蘭要自籌資金為新四軍塑像,建湖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及有關部門很是支持,同時加快了幫她查找當年新四軍救父恩人的步伐。
胡桂蘭專門邀請了江蘇一流設計師設計了“我們是鐵的新四軍”“黑將軍傳奇”兩座雕塑,委托著名雕塑家楊雪進行制作,邀請王登平將軍題字。2023年12月9日,新四軍“黑將軍”塑像落成剪彩,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茜對胡桂蘭說:“你為建湖紅色文化傳承做了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值得我們學習。”
走進胡桂蘭用心血打造的新四軍紀念地,映入眼簾的是新四軍“黑將軍”雕塑、新四軍浮雕墻、感恩紀念室、新四軍紀念林和“飲馬塘”,5處紅色紀念設施圍繞感恩主題,凸顯了一個農民家庭幾代人的愛黨擁軍意志,身臨其中人們無不為之感動。如今,這里已成為鹽阜老區又一處紅色教育“打卡地”。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副秘書長、黨史專家常浩如說,胡桂蘭籌建“黑將軍”紅色紀念地,乍一看,是弘揚新四軍革命精神的感恩之舉,仔細想,何嘗不是人民群眾由衷擁戴共產黨的有力證明。
在知恩圖報家風中成長起來的胡桂蘭清楚地記得,小時候每逢過年過節,父親都要對兒女講共產黨好、解放軍親,說國家強盛老百姓才有安穩日子過的大道理,也說做人做事要懂得感恩的小道理。當年,她和哥哥胡大才以報恩之心創辦經營江蘇飛樂藥業有限公司,堅持企業經營為民服務的同時,不僅拿出資金整治飲馬塘新四軍紅色基地周圍環境,還把做好“雙擁”工作當作分內事,不僅優先招聘退役軍人,優先照顧好軍烈屬子女,優先照顧好老弱病殘人員的家庭,還在逢年過節時給困難家庭送錢送物。哥哥去世后,她帶領子女和哥哥的子孫以及兩個姐姐的家人,一起為建設新四軍感恩紀念地出力流汗。
胡桂蘭告訴我們,1976年1月8日那天,17歲的小妹胡鳳蘭,白天還與老師、家人一起悼念當天逝世的周恩來總理,傍晚放學剛到家就說身體不舒服,不承想僅僅半個小時人就沒了。父母就把心愛的小女兒葬在了離飲馬塘不遠的地方。父親說:“這姑娘跟隨周總理去了。”胡桂蘭坦言,她常夢見毛主席、周總理,夢里的偉人要她當好人、做好事。為了圓夢,她堅持向村里孤寡老人、困難家庭伸出援助之手,幾十年從未間斷。
新四軍感恩廣場開放以后,胡桂蘭堅持升國旗,播放新四軍軍歌,讓五星紅旗一直高高地飄揚在飲馬塘的上空。2024年8月1日,她在“黑將軍”塑像前舉行升旗儀式。此前,不知從哪里飛來了一只大雁,直接落到胡桂蘭的辦公室門口不走了,這只大雁與胡桂蘭特別親熱,被胡桂蘭帶到了飲馬塘,后來又飛來了一只與之結伴。胡桂蘭專門給它們準備了食物,讓這對生靈每次飛來如歸故里。升旗那一刻,碧藍的天空飛來一群大雁,胡桂蘭仰望飲馬塘上空這道奇特的景觀,不禁由衷感嘆:“蒼天有眼呀,共產黨真心為民眾,贏得了民心,國泰民安必定長長久久。”
胡桂蘭一心報恩新四軍的事跡,先后經《中國國防報》《鐵軍》《中國雙擁》《雷鋒》《銀潮》等報刊和學習強國平臺、今日頭條、中央電視臺、江蘇電視臺以及《鹽阜大眾報》《建湖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報道后,引起熱烈反響。2024年6月,胡桂蘭當選“全國好人榜代表人物”,并光榮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榜樣代表人物大會”。2025年6月14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第十二屆中國品牌影響力發展大會上,胡桂蘭獲“2025最具社會責任感十大公益人物”殊榮。6月26日,中央電視臺攝制組專程赴建湖采訪胡桂蘭,著名主持人董倩委托霍東宇主任向胡桂蘭贈送簽名圖書《弦歌不輟》,并邀請她今年八一去北京面對面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