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的岡底斯山脈以南,有一所與自治區(qū)同齡的學?!侥鲜袞|輝中學。2019年開始,湖北省教育廳采用“以省包校”的方式支援這所歷史悠久的學校,不僅從資金上給予支持,而且每三年還選派20名教師“組團”到這所學校開展全面幫扶。
2022年8月,湖北省9個地市的20名援藏教師遠離故土,從長江之濱來到雅江河畔,接棒奔跑,續(xù)寫“湖之北”與“山之南”的教育情誼。20名援藏教師本著“進了東輝門,就是東輝人”的積極態(tài)度,秉承“生活上融入、工作上融合、感情上融洽”的援藏思想,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搭建平臺,弘揚教育家精神和援藏精神,踐行援藏使命,和本地教師一道扎根一線課堂,承擔教育教學任務,在祖國的西南邊陲貢獻湖北教育援藏力量。

開局:用實干和擔當踐行援藏使命
援藏為什么?在藏干什么?離藏留什么?這是20名援藏教師牢記于心的三個問題。怎樣開局,做好“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這也是困擾在大家心中的一個共性問題。
針對受援學校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偏大和學科結構不合理的情況,援藏管理團隊意識到,教育援藏首先要做的不是改變,而是主動承擔和積極融入。大家團結一心,在教學任務上挑起了大梁。徐海濤等6名援藏教師主動適應多學科教學,孫桂林老師主動申請承擔班主任工作,常榮成、王勝亮兩位老師擔起了七年級的生物教學和勞技教學,人均周課時量達到17節(jié)。春冬季節(jié)的早讀,成為援藏教師在藏工作的最大考驗,他們要在早上七點之前從萬人小區(qū)騎電瓶車趕到學校;護校隊值班更是要在早上六點半之前趕到學生宿舍,晚上十點查寢后才能回去。
在海拔3600米的山南,20名援藏教師經受住了身體和工作的雙重考驗,他們認真履職,用愛心、耐心適應這里的學情,在受援學校的校園里隨處都可以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2023年春季學期備考前,每個周日的下午,教務主任祝國康都會準點趕到學校巡視,對學生進行輔導;德育主任劉俊對受援學校的30多名特殊困難學生逐一了解情況,組織老師定期家訪,或每周定期談心談話;援藏校長在開學后不到兩個月,就可以脫口喊出學校99名教師的名字,并說出他們任教的學科和班級。正是這樣的積極融入、主動作為,“組團式”教育援藏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學期東輝中學開展教研活動,20名援藏教師均作為第一梯隊全員上示范課,主動示范,主動引領,援藏教師與本地教師的師徒結對,推進“團隊帶團隊、專家?guī)Ч歉伞煾祹降堋钡取皞鲙蛶А狈绞皆谑茉畬W校全方位開展,從“輸血”到“造血”的教育援藏幫扶也逐漸形成。
何妨云影雜,榜樣自天成。援藏教師團隊除了上課以外,還借助內地學校的優(yōu)質云端課堂,開展湖北山南兩地學生“同上一節(jié)課”活動;邀請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眼科專家線上為東輝中學學生開展“愛眼護眼”知識講座,增強學生愛護眼晴的意識。副校長魯芳蕾將思政課拓展形成“黨史思政課一團史思政課一科技思政課一田野思政課一藝術思政課一云端思政課”系列,每年還組織美術老師、湖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制作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宣傳展板,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輻射:積極探索區(qū)域教聯體共建模式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睘閷崿F“支援一所學校,示范一個地區(qū)”的援助目標,教育援藏團隊將湖北教聯體經驗與高原實際相結合,牽頭組織山南市完全中學、乃東中學開展九年級聯合出題、聯合閱卷、交換巡視、質量分析的聯研聯考活動,并將聯考全科資料與山南市12個縣的初中學校共享。
九年級聯研聯考只是輻射引領的一個入口,20名教育援藏人才又借助自治區(qū)教育廳的“ 21÷21 ”幫扶計劃,對結對的隆子縣中學、錯那市中學和浪卡子縣中學實行重點幫扶,每月堅持線上課堂資源共享,每季度堅持線上教研專題研討,每學期堅持一次實地調研互訪,和3所結對學校實現了優(yōu)質教學資源全覆蓋,有效解決了3所邊境縣學校師資緊缺的問題。同時,劉艷、陳芬、翁愛玲3位援藏教師借助兼職教研員的身份先后16次送教,到那曲、日喀則、山南各邊境縣學校上課并舉辦講座,傳遞教學教研的最新信息和方法,助力邊境縣學校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
融情:生動鮮活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教育援藏不僅要寫在教案里,更要刻在當地群眾的心坎上?!?023年的冬季,援藏教師江家新和王勝亮跟隨受援學校黨總支書記洛桑單增到隆子縣的普卓村參加結對幫扶,當他們入戶后看到一對夫婦幾乎喪失了勞動能力,視力也不好,他們當即把隨身帶的800元現金全部拿出來,捐給了這一對夫婦。
三年來,援藏教師自發(fā)捐贈物資100余件,捐款15000多元,每季度前往隆子縣雪沙鄉(xiāng)開展對口幫扶,他們不懼高海拔,親自把愛心物資送到邊境牧民家,加深了邊境百姓對湖北教育援藏的感情;山南市福利院的孩子更是對湖北援藏教師充滿了深情厚誼,魯芳蕾老師結對認親了福利院的德吉措和多杰拉加兩個孩子,從生活上和學習上長期關心關愛他們。
“做好師生交往交流交融,實現湖北教育與山南教育的互幫互助共進?!边@是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總領隊王云清經常講的一句話。
在黃鶴樓上憑欄遠眺武漢長江大橋,八年級學生達娃央金感嘆道:“原來課本里的‘天塹變通途’是這樣的?!碑敄|輝中學的同學第一次坐游輪,在宜昌葛洲壩親眼看見過船閘的時候,他們興奮地叫起來。當受援學校書記洛桑單增到宜昌市西陵區(qū)金東方初中現場學習了食堂管理以后,不由感慨:“真是百聞不如一見?!?/p>
三年來,湖北省第三批“組團式”教育人才先后分四批組織150余名東輝師生赴湖北武漢、宜昌開展主題研學和考察交流活動,與內地兩所學校結成聯誼學校,形成“進教育實踐基地”“進歷史文化場館”“進社會大課堂”“進同齡人家庭”等一系列三交活動“菜單”,生動鮮活地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皷|輝師生赴湖北開展三交活動”的新聞相繼被《人民日報》《長江日報》《中國民族報》和三峽電視臺、學習強國等媒體報道。雅襲河畔的民族團結之花在湖北“組團式”教育的援助下正在悄然綻放。
答卷:全面促進受援學校高質量發(fā)展
三年砥礪深耕,三載春華秋實。在湖北省援藏工作隊和山南市教育局的關心和支持下,東輝中學校園建設步入快車道。新建的教學樓、食堂、綜合樓、塑膠運動場、教師周轉房相繼投入使用,配齊了各個功能室設施設備,新學生宿舍樓建設也在有序推進中。援藏教師充分發(fā)揮援派各地力量,為受援學校積極爭取資源。2023年,武漢大學附屬學校為受援學校捐贈圖書2600冊;2024年寒假,宜昌市教育局捐贈了總價值達40萬元的信息化教室設施設備;2025年春季,湖北省十堰市鄖陽中學和漢江科技學校為受援學校捐贈10臺乒乓球桌。這些無私的援助,都飽含了援藏教師對受援學校的一片深情。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本地教師和援藏教師的共同努力下,2023、2024連續(xù)兩年中考,東輝中學語文、化學均分位居山南市15所初中第一,升入內地西藏班比例從2022年的 11% 上升至2025年的 30% ,考上自治區(qū)重點高中學生人數屢創(chuàng)新高。東輝中學近三年來先后獲評教育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認定的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西藏自治區(qū)信息化示范學校、西藏自治區(qū)教育系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chuàng)建示范學校。
春日走馬,夏日生花。2025年暑假,是20名援藏教師結束三年援藏的時間,一千多個援藏的日夜,20位援藏教師在海拔3600米高的三尺講臺傾情奉獻,他們早已把山南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們在這里白了頭發(fā),黑了皮膚,但收獲的是當地家長和師生的深情厚誼,也成功繪就了湖北教育援藏的新畫卷。
(作者系宜昌市猊亭區(qū)實驗中學工會主席,湖北省第三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領隊、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東輝中學校長)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