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財政資金租金,化作67臺教室空調的清涼、350個電動車充電位的安心。這種“節用裕民”的智慧,正是“緊日子”與“好日子”的生動轉換密碼。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但執行貴在精準。當前,個別地方陷入“一刀切”誤區,將“節約”異化為“停擺”,如壓縮必要開支影響機關正常運轉,以“緊”為借口不作為、不干事。這背離了政策初衷。因此,既要對鋪張浪費“零容忍”,也要為合理支出“撐腰”,讓干部既會過緊日子又敢為群眾辦事。
對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而言,過緊日子既是經濟命題,更是政治擔當。既要像精打細算的“持家者”,摸清家底,克勤克儉,杜絕跑冒滴漏;更要當善謀發展的“領路人”,以營商環境改革釋放市場活力,用創新驅動培育新質生產力。正如一個家庭需在節流中謀劃增收,政府治理也需在壓減一般性支出時,激活經濟“一池春水”,最終實現“政府過緊日子”與“群眾過好日子”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