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度耐克中國高中籃球聯賽,廣東可謂是大贏家:廣東實驗中學和東莞市光明中學包攬男子組冠軍和季軍,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則獲得女子組亞軍。
擦亮“籃球名片”的背后,是廣東以政策為引領、體系為支撐、全域協同推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堅實行動。近年來,《廣東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行動方案》《廣東省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實施意見》等政策出臺,筑牢學校體育發展“四梁八柱”。
廣東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的破題之策,直擊體教融合落地生根的關鍵環節—
做好普及:將“一校一品”學校體育特色建設作為推動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抓手,目前全省共創建各類全國體育項目特色學校3335所,省級體育項目推廣學校4833所,2025年建設首批326所省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形成了田徑、游泳基礎大項不斷夯實,足籃排“三大球”、乒羽網“三小球”統籌推進,武術、健美操、啦啦操等學校體育項目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隊伍建設:通過“強師工程”等項目,年均培訓超2000名體育教師,體育教師班、教練員班和裁判班成為熱門。2022年,全省小學體育教師實配數首次超過應配數,體育教師整體專業素質顯著提高。
硬件攻堅:有計劃、分步驟實施農村小學體育場地設施改善行動。2022至2024年,安排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農村學校體育場地改造專項資金4.35億元,對超過760所農村中小學的體育場地設施條件進行改善,當地農村學校體育辦學條件有效改善,廣大師生受益,社會反響良好。
體質托底:建立并不斷完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每年對全省21個地市進行體質健康抽測,并推動建立“省一市一區(縣)”三級抽測制度。抽測數據統計顯示,全省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穩步增長。在連續多年國家抽測中,廣東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與合格率均走在全國前列。
競賽驅動:每年組織舉辦省級學生體育賽事70余項(含指導協會主辦賽事30余項)。鼓勵和支持省內各級各類學校組隊參加全國學生單項體育賽事。
基于上述系統性推進,廣東持續深化體教融合。各地堅持“健康第一”理念,把學校體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認真落實教育部關于有效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的最新工作要求,深入推進“每天一節體育課”,不斷完善學校體育賽事體系,有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接下來,廣東將全力推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試點省建設,重點圍繞強化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改善學校體育辦學條件、提升競賽管理水平、完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持續用力、久久為功,進一步推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