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真實”一詞出現多次。新課標指出,素材的選擇應體現正確的價值導向,語言應盡可能真實、鮮活,內容應貼近學生生活,情境和任務應為學生所熟悉,以體現交際的真實性。教師要注意創設真實的、與問題解決緊密關聯的語境開展教學。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在真實、有意義的語言應用中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另一方面要引領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利用結構化新知完成真實任務,解決實際問題,并根據正式或非正式場合,靈活選擇得體的英語溝通方式。此外,英語學科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也要求將英語教學與學生真實生活情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真實的人際交流中真實地學習,促進英語學習的遷移性運用。英語學科素養的核心是情境性和真實性,這也體現了真實性學習關注真實情境、強調真實問題等理念。可見,英語課程的教學理念與真實性學習所具有的“真實情境、真實體驗、真實問題、高階思維”等特征是相契合的。因此,開展真實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關鍵路徑。
小學英語真實性學習是指在英語學習時,學生基于教師所創設的真實情境、設計的真實任務和開展的真實評價,圍繞真實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等真實活動,在真實的學習體驗中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素養、深化思維的復雜學習過程。小學英語學科開展真實性學習,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更為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語言知識,發展聽、說、讀、看、寫等語言技能,進而培養真實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在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和技能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跨學科思維能力和實踐性問題解決能力。
小學英語真實性學習以“真實性”為關鍵特征。首先,教師要創設真實情境,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提高學習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其次,要以真實問題為引領,以真實任務為驅動,幫助學生在完成真實任務、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理解知識,并在解決問題的復雜過程中實現對所學詞匯、句型的實踐性運用;最后,要將教學評價與相應的任務進行有機整合,在每一項學習任務完成的基礎上開展真實的教學評價活動,幫助學生真實地感受到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進而完善成果或進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