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初中英語學習中后進生音標掌握薄弱的問題,本研究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和情感教育理論,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分層教學、趣味化活動和多感官協同等策略,旨在提升后進生音標學習效率與英語學習信心。
關鍵詞:音標教學、后進生轉化、初中英語、教學策略、差異化教學
前言:當今世界的英語教育早已進入內卷時代。學生普遍英語水平相較于10年前的同齡人更高。但是英語后進生問題是世界上實施普及義務教育制度的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每個班仍然存在后50%的學生出于各種原因英語水平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強調英語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當下,英語教學實踐中不可否認對這后50%的學生的英語學習沒有較好的關注。有效掌握詞匯是學好英語的基礎,而音標學習對詞匯的學習和拼讀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英語后進生必定存在單詞拼讀困難的問題,更難談聽說讀寫這些更高層次的發展。音標教學是整個英語教學的起點。如何在課堂實踐中貫徹有效地音標教學策略,讓初中段后50%的同學有切實的提高并可持續發展,此課題有進行研究的現實意義。
一.初中音標教學問題成因
學生層面:第一,認識不足。學生大多并不明白為什么要學習音標。第二,信心不足。小學的幾年學習使得一部分特別是英語后進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已經大不如以前了,信心明顯不足。特別是對于剛學的音標知識更顯得茫然。略顯難度的英語發音更是放大了他們的畏難情緒。
教師層面:第一,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被客觀因素影響較大,大多數老師在音標的教學上僅限于單個音素的傳授,僅停留在課堂教學之前的短暫時間里,甚至認為英語教學質量受音標教學的影響不多,特別是中考題型并不涉及音標考察,教師在音標教學上的懈怠態度更是有了立足點。第二,教學上只限于應付學校給的教學任務,在教時上表現為短暫化、單調化。學生提不起興趣,找不到方法。第三,教師本身素質有缺陷,特別是部分農村英語教師都是非本專業,未受到過規范系統地學習和指導,自身的語音素質也有明顯的不足。
二.國內外音標教學研究現狀
1. IPA音標體系
IPA音標體系是國際音標協會(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制定的一套音標符號系統,用于表示世界各種語言中的語音音素。它包含了各種元音和輔音的符號,以及一些其他符號用于表示聲調、重音等語音特征。
IPA音標教學課例:
單詞:cat
音標:/k?t/
解釋:這個單詞的音標是/k?t/。其中,/k/表示清輔音/k/的發音;/?/表示開前不圓唇元音/?/的發音;/t/表示清輔音/t/的發音。將這三個音標連起來,就是cat這個單詞的正確發音。
IPA音標體系的主要優勢在于其標準化和精確性。通過使用IPA音標,人們可以準確地表示和傳遞各種語音音素,避免了不同語言之間的語音差異造成的歧義。這對于語言學研究、語音學教學以及語音識別技術等領域都具有重要意義。另外,IPA音標也有助于提高語言學習者的發音準確性。通過學習和掌握IPA音標,學習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模仿目標語言的發音,從而提高口語表達的準確性和流利度。
總的來說,IPA音標體系的運用效果是顯著的,它為語言學研究和語音學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標準,有助于促進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和理解。
2. 自然拼讀法的概念與爭議
自然拼讀法是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教授學生如何根據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則來正確拼讀單詞。這種方法強調讓學生理解字母和音素之間的對應關系,從而幫助他們更容易地學會閱讀和拼寫。與傳統的拼讀方法相比,自然拼讀法更注重語言的邏輯和規律性,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語言技能。
自然拼讀法教學課例:
1. 認識字母名(Letter Name)與字母音(Letter Sound),區分字母的“名稱”(如字母A讀作/ei/)和“發音”(如A在單詞中發/?/)。通過歌曲(如《ABC Song》)、閃卡、字母積木等工具,結合動作或圖片強化記憶。
2. 輔音與短元音組合(CVC單詞)
拆分拼讀:如c→/k/,a→/?/,t→/t/ → 連讀成“cat”。
反向拆解:聽到單詞后拆分出單個音素(如“map”拆為/m/-/?/-/p/)。
3. 輔音組合(Consonant Blends amp; Digraphs)
輔音連綴(Blends):如bl(blue)、st(stop)、tr(tree)。
輔音字母組合(Digraphs):兩個字母發一個音,如sh(ship)、ch(chat)、th(this/thing)。
4. 長元音規則(Long Vowel Patterns)
Silent E規則:詞尾的e使前面的元音發長音,如cake(a→/e?/)、kite(i→/a?/)。
元音組合(Vowel Teams):如 ee(bee)、ea(tea)、ai(rain)、oa(boat)。
自然拼讀法的爭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效果爭議:一些人認為自然拼讀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學會閱讀和拼寫,提高閱讀能力。但也有人認為這種方法可能會限制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它忽略了一些不規則的拼寫規則和發音規律。
2. 實施爭議:一些教育者認為自然拼讀法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教授,可能會影響其他學科的教學。另一方面,一些人認為自然拼讀法可以與傳統的拼寫教學方法結合使用,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
三.有效音標教學策略設計
課堂教學實踐中,提倡將IPA音標體系,自然拼讀法與其他教學方法融合在一起,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可以在教授自然拼讀法的同時,也教授一些不規則的拼寫規則和發音規律,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掌握閱讀和拼寫技能。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靈活地應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以確保他們能夠有效地學習。
3.1 分層教學策略
分層目標:根據學生水平劃分基礎組、鞏固組、拓展組,設置階梯式學習任務。
案例:基礎組從單音素認讀開始,拓展組側重音標在句子中的連讀、弱讀訓練。
3.2 趣味化學習活動設計
游戲化教學:如“音標卡片配對”“聽音搶答”“音標Bingo”;
多媒體輔助:利用動畫、歌曲(如《Phonics Song》)強化記憶;
情景模擬:創設購物、問路等場景,結合音標練習日常對話。
3.3 多感官協同教學
視覺:使用口型圖、手勢輔助發音(如舌尖位置演示);
聽覺:對比標準發音與錯誤發音,強化辨音能力;
動覺:通過“拍手打節奏”練習重音與音節劃分。
3.4 情感激勵與評價機制
正向反饋:設置“音標進步之星”獎勵,記錄個人成長檔案;
同伴互助:組建“一對一”學習小組,鼓勵學生互教互學;
動態評價:弱化分數,關注過程性進步(如錄音對比、自評表)。
四.結論與建議
教學實踐中發現,班級后50%學生小學階段音標教學缺失或零散;教師在對后進生的差異化指導上面臨巨大挑戰;學生缺乏有效學習方法與家庭支持,課后的鞏固工作做不到位。
學生中存在很多個體細節問題:音標符號與發音對應混亂(如/?/與/e/混淆);部分缺乏拼讀規則意識,依賴死記硬背;較多學生因發音錯誤導致羞于開口,形成惡性循環。
差異化、趣味化、多模態的教學策略能有效改善后進生音標學習效果。教師需關注后進生心理需求,避免“一刀切”教學;學校應提供音標專項輔導資源;家校合作督促課后鞏固(如推薦使用“英語趣配音”APP)。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Harmer, J. (2007). How to Teach English. Pearson Education.
【3】王薔. 英語教學法教程(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