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語文試卷應(yīng)當既考驗學(xué)生的綜合能力,也考查學(xué)生的語文素養(yǎng)。單就語文閱讀理解題的選文而言,出題者應(yīng)該拒絕“假大空”的選文,多選一些真實合理、技法自然,有關(guān)家國歷史、人文情懷的,且有助于德育或情感教育的選文。若真正做到這點,語文老師再把閱讀方法講透,我相信學(xué)生會對做語文閱讀理解題變得饒有興致。
作為語文教師,我一直都覺得語文綜合能力很重要,但情感共鳴、審美共振、情景共現(xiàn)以及語言感受能力更為重要。學(xué)生需要學(xué)會閱讀,但也需要學(xué)會感受、辨別和理解。
《母親的頭巾》又名《泥濘中,要把母親的頭巾舉起》,這是發(fā)表在《最閱讀》雜志上的一篇微型小說,筆者曾將此篇小說選作七年級語文試卷的“閱讀理解題”。之所以選這篇小說,究其根本,就在于這篇小說傳遞的“母愛主題”十分深刻且有特色,它值得更多人看見、閱讀與理解。
小說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我”與母親的相依為命和情感羈絆。從“我”出生后的生理殘缺、父母離婚分家、觀望母親勞作的日常等幾個方面展開敘述,重點突出“未舉頭巾事件”,于無聲處給讀者展現(xiàn)了一位樸素而又偉大的母親,揭示了小說所蘊含的平凡而又細膩的母愛。
好的文章無關(guān)華麗絕美的語言、高超的寫作技法和炫技的表現(xiàn)手法,筆者認為無需刻意遣詞造句,只要用心傳情,簡潔的語言也能一字千鈞。
簡潔的語言背后往往藏著諸多細節(jié)。在《母親的頭巾》這篇小說中,小說寫“我”的生理殘缺、寫母親對“我”的看法、寫父母的離婚分家、寫“我”的成長變化、寫母親的田野勞作等均是三言兩語一筆帶過,但略寫并不等于省略,表面上省略的那些話語事實都通過簡潔的語句側(cè)面地表現(xiàn)了出來,該介紹的一個都沒少。寫“我”生來便不能說話,而母親從“沒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這個事實”,兩句話交代了母親養(yǎng)育“我”的艱辛與心理壓力;寫父母的離婚則是通過“爆發(fā)了一場大戰(zhàn)”“父親和母親分割財產(chǎn)”等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來的;寫“我”的成長變化從被母親留在家里到“乞求”跟隨母親去往田野;寫母親一人勞作的辛苦則是通過瓜地里生長著繁密的綠葉來表現(xiàn)的。簡潔的語言可以直摹定格細節(jié),也可以側(cè)面突出烘托細節(jié)。小說選擇了后者,而后者明顯使小說語言更加精準、有力度。
簡潔的語言往往放大了小說人物、情節(jié)的聯(lián)想與想象空間。小說第一段寫母親直到“我”五歲時才相信“我”這輩子不能說話了,寫母親毫無表情地接受了這個事實,寫“她覺得我除了不能說話之外,并沒有其他任何缺陷”,幾句話寫盡了母親在“我”五歲前的祈禱等待和五歲后的苦澀隱忍。在不相信“我”不能講話之前,母親應(yīng)該嘗試過許多努力;在接受了“我”不能講話之后,母親的樂觀多少覆蓋了她的一些無奈和無力。母親在“我”八歲那年又有了“沖喜”可能會讓“我”說話的希望。為了這個渺茫的希望,母親幾乎是執(zhí)拗的、一意孤行的,哪怕是殺了那頭母親辛苦養(yǎng)了一年半的大肥豬,哪怕是夫妻大吵、分家和分財產(chǎn)。分家之后,“我”是母親的唯一,“我”成了她的全部。母親之所以不愿帶“我”去往田野,是因為她不希望“我”再有任何閃失,“我”若再出什么意外,母親可能就扛不住了。因而,當“我”跟隨母親去往田野,被母親放置在不遠處的田埂上的時候,母親再三叮囑“待會兒要是聽到她叫我,就舉起頭巾”,母親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呼喚“我”以確保我安全穩(wěn)妥,其實這對于母親而言,是在她體力勞作的同時又給她加了一層心理負擔。尤其當“我”因貪玩弄濕頭巾未及時回應(yīng)母親,而母親一路跌倒向“我”奔來時,那時的母親應(yīng)該是極其悔恨自責的。母親在文中從未抱怨喊苦,但是這樣一位母親難道不苦嗎?
什么是母愛?母愛就是毫無保留地愛自己的孩子。文中的“我”有生理殘缺,生來便不能說話,而無論是接受現(xiàn)實前還是接受后,母親都是愛“我”的。在接受“我”不能說話之前,母親是通過祈禱等待和嘗試治療來愛“我”;而接受之后,則又是通過隱忍堅強和細微呵護來愛“我”,這份母愛不會因“我”是否有殘缺而有任何改變。
什么是母愛?母愛就是為了孩子可以忍受任何打擊。文中的“我”生來便不能說話,這對母親是一種打擊;母親在“我”五歲之前的嘗試治療歸于無用,這是一種打擊;八歲時有關(guān)“我”的“沖喜”無效且直接導(dǎo)致了家庭破裂,這對母親是一個打擊;當“我”在田埂上未及時舉起頭巾回應(yīng)母親,讓母親驚慌失控,這也是一個打擊。面對這些打擊,母親沒有直接回應(yīng)什么,總是隱忍與接受,總是第一時間考慮“我”的處境。為什么我們總說母愛偉大?母愛的偉大就在于一位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放低身姿,可以忍受苦難,可以放棄手中的一切,傾盡所有。
許多文學(xué)名家筆下和文學(xué)作品中都有著名的母親形象,例如孟郊、范仲淹、歸有光、史鐵生、賈平凹、莫言等。他們往往通過各自的經(jīng)歷紀實來論述母愛,給人印象深刻。而小說《母親的頭巾》,雖然名不見經(jīng)傳,但我要說,寫母愛,它有其獨到的優(yōu)點,簡潔而又細膩;寫母親,它有其特有的觀察,樸素而又偉大。寫母親,記母愛,我想作為子女,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在母親的第一聲呼喚聲中把“母親的頭巾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