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根據政策要求開展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立足核心素養內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這有利于他們強化認知,了解古詩詞知識與中華傳統文化。在教學開展中,教師應依據以生為本理念,利用更多新穎、有效的方法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吸引高中生主動學習與探究古詩詞,使其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從而達到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詩詞教學" 審美能力" 培養方法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教師除了深入了解外,也應加以重視,并利用有效方法,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這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與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利用想象情境、信息技術或恰當提問等方法,引導高中生朗讀、思考、探究與深入解讀,使其充分感知語言文字的魅力,理解所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高中生能夠提高審美能力,獲得豐富的體驗,也使得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更理想。
一、利用想象情境創設引導學生揣摩語言美
在高中階段,古詩詞是語文學習重點,教學中除了傳授知識,更應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但以往的教學模式以講解為主,難以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熱情,應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在語文課中,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利用創設想象情境的方式,引導高中生朗讀古詩詞,并揣摩詩歌的語言美,既能使高中生理解知識,還可培養審美能力,保障他們的學習效率。[1]
例如,在學習《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課時,教師就可創設想象情境,引導高中生在學習中發散思維,通過揣摩古詩詞了解語言美。比如,本課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記夢詩和游仙詩,主要描寫天姥山景象,以及詩人的夢境,表達詩人對自由的渴求。由于高中生思維活躍,教師可在教學中創設想象情境,引導高中生用心朗讀古詩,并根據注釋譯出全詩內容,想象古詩中電光閃耀、炸雷轟鳴、金碧輝煌的天上宮闕以及云中神仙等景象,通過進一步揣摩深入了解古詩用詞語言之美,將知識理解透徹。高中生既能深刻領悟古詩內涵,還會提高自身審美能力,真正達到有效培養目的,推動課程改革政策更好地落實。
二、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助力學生感受情境美
教師開展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時應改變陳舊的模式,并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為目的,采取更新穎的方法,這樣的課堂才具有吸引力。教師可從高中生的興趣入手,合理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根據古詩詞內容為高中生提供視頻、圖片等資源,激發他們的興趣。通過信息技術,幫助高中生感受情境美,將知識理解透徹,在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2]
例如,在《歸園田居》一課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具有吸引力的課堂,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助力審美能力培養。比如,本課是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詩作,主要描寫田園風光與鄉村生活,表達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教師可根據古詩內容,利用信息技術搜集適合的視頻、圖片等資源,整理后制作成課件,在課堂教學中播放。為高中生直觀呈現榆柳、草屋、桃李、村落、炊煙、深巷、狗吠、桑樹、雞鳴等景象,展示農村田園風光,使高中生興趣高漲,主動探究。在信息技術幫助下,高中生能感受到情境美,了解古詩創作意境與提高審美能力。
三、借助課堂恰當提問促進學生體會情感美
伴隨著教學改革政策的推進,在當前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開展古詩詞教學不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但前提是改變講解式的授課模式,采取可行性方法。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提出恰當問題,引發高中生的求知熱情,吸引他們逐句解讀地默讀古詩詞,帶著問題積極思考。這樣,學生既能加強對知識的理解,還可體會古詩詞的情感美,實現語文課堂高效學習。
例如,在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課時,教師可借助課堂恰當提問,使高中生產生求知積極性,從而主動學習與思考,這對他們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助力作用。比如,本詞是南宋詞人辛棄疾所作,他運用歷史典故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抒發了愛國之情。教師可提出問題,引導高中生思考通過歷史典故思考:“詞中體現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與追求?哪一部分說明了對英雄的敬仰?整首詞的主旨是什么?作者在詞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上述問題緊扣整首詞重點,能夠吸引高中生進行逐句解讀與剖析,使得他們能通過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得以體會詞中的情感美,也使得語言古詩詞教學開展達成了審美能力培養目的。
總結:
古詩詞作為語文學科的重點,在高中階段,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對他們理解知識與發展核心素養均有關鍵性影響。但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滿足高中生的學習需求,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并采取有效的培養方法。情境教學在教學中的運用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在課堂對古詩詞進行深入探究。這一方式除了有利于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外,還能使高中生揣摩語言美、感受情境美、體會情感美,提高審美能力,發展他們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婉瑩.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探索[J].吉林教育,2024(18):68-70.
[2]潘筠.審美鑒賞與創造視域下高中古詩詞教學策略[J].家長,2024(08):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