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大地上,有一條奔涌了千年的大河,它貫通南北數干里,孕育了一座座璀璨的名城古鎮。它就是中國大運河一中國歷史上耗時最長的 “超級工程”
關于大運河,你得知道:
1.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人工運河。
2.大運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全球最古老的運河之一。3.2014年,大運河被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運河是誰開鑿的?
一提到大運河,一般人都會認為是隋煬帝開通的。可事實上,早在春秋時期,運河就開始開鑿了。
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打得不可開交。吳王夫差一心想要稱霸中原,于是決定北伐齊國。要打仗就得有糧食,而糧食運輸是個大問題。陸路運輸路途遙遠,而且容易被人劫掠,因而吳王夫差便考慮起了水路。他決定挖一條大河,把長江和淮河連起來。這樣一來,糧食就能從富庶的江南直接運到北方前線。
夫差一聲令下,這項大工程就這么開始了。夫差修建的這條河被稱為“邗溝”,是大運河的開端。他也因此被稱為大運河“第一鍬”的開挖者。

時間來到隋代,隋煬帝登場了。他覺得國家那么大,光靠馬車運輸太慢了,不如把運河再修修,讓它一路通到揚州去。于是他動用百萬民工挖通濟渠,連接黃河和淮河,又疏通邗溝,連接淮河和長江,最后直達余杭。這條運河被大規模修建和擴建,成為連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
再往后,各個朝代都為了自己的利益需求不斷地對運河進行維修和改建,使大運河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運行狀態。
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運河開鑿于春秋時期,完成于隋朝,繁榮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最終成為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大運河是如何開鑿的?
古代可沒有高科技,運河的開鑿只能依賴人力和簡單的工具。
基礎工具:鐵鍬、鎬頭、木制獨輪車、竹籃等,用于挖掘泥土和運輸。
水利技術:利用天然河道與湖泊,通過疏浚、筑堤、建閘等方式連接水系。例如,隋代通過“分段施工法”連接不同流域
運輸管理:古人用木頭門控制水位,幫船爬坡過坎,被稱為“船閘”。唐代發明單插板門船閘,宋代升級為復式船閘,解決了水位落差問題
盡管工具簡陋,但通過數十萬勞工的艱苦勞作,運河最終貫通南北。
從北京到杭州,京杭大運河串起無數歷史的寶藏,這些景區藏著千年運河的“獨家記憶”!
古運河的“北起點”
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位于北京市通州區。
這里有北京現存最古老的佛塔—通州燃燈塔,塔身2248個銅鈴隨風鳴響,仿佛在說:“歡迎來到大運河起點!”燃燈塔在古代起到航標的作用,清代人有詩句說“一支塔影認通州”,看見塔,運河上來往船只就知道到通州了。

知識小鏈接
古人以塔影長度判斷時辰,佛塔是運河船夫的“時鐘”。
除了觀塔,你還可以去大運河森林公園拜訪通惠河段唯一保存下來的漕運碼頭,看看古代人是如何“卸貨”的。
活著的”運河
臺兒莊古城坐落于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是唯一保存完好的“運河古城”,被世界旅游組織贊譽為“活著的古運河”和“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
古城內保留了古河道、古碼頭、中華古水城等歷史遺跡,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時代。
古運河的起源
揚州段的大運河不僅景色優美,更承載著深厚的歷史
大運河起源的邗溝就位于這里。那么,古邗溝遺址到底在哪里呢?
雖然考古界尚未有定論,但有一條長1.45公里的河道被認為是古邗溝遺址。在這里,我們可以找到古邗溝遺址石碑,打卡大運河“開鑿起點認證”。
當然,你也可以沿著河道,找找隋煬帝開鑿運河時種的楊柳!
大運河博物館
在揚州,還有一本會說話的“運河百科全書”,它就是大運河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就像一艘停泊在時空長河里的巨輪,當你觸摸那些古老的船釘,聽聽船工號子,運河千年的故事就會在你手中復話
揚州古運河
運河終點的繁華
拱宸橋是京杭大運河的“江南守門人”,也是大運河南端的終點地標。它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全長98米,高16米,橋洞能塞下3輛雙層巴士。
拱宸橋不僅美觀,設計也很巧妙。它是薄墩薄拱式石拱橋,設有三孔,中間大孔通大船,兩側小孔則用來排洪水。
作為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運河之一,大運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