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氣道疾病,一旦病情進展,致殘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因此,慢阻肺的診療不能慢,必須盡早進行規范治療,以改善患者預后。
慢阻肺的定義與病因
慢阻肺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可進一步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但長期吸煙是主要風險因素。此外,長期暴露于空氣污染、職業性粉塵和化學氣體等也是導致慢阻肺的重要因素。肺部感染、遺傳因素、年齡、性別、肺生長發育以及社會經濟狀況等,也可能影響慢阻肺的發病或
惡化。
慢阻肺的癥狀與危害
慢阻肺的主要癥狀包括慢性咳嗽、咳痰以及活動時感到明顯的氣促。這些癥狀可能會突然發作并加重,即急性加重,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1)咳嗽:慢性咳嗽是慢阻肺的早期癥狀,其出現緩慢且持續多年,常見于晨起和夜間。
(2)咳痰:咳痰也是慢阻肺的早期癥狀,痰液多為白色泡沫狀或黏稠液體,癥狀加重時可能變為黃色或黃綠色。
(3)氣短、氣促、呼吸困難:這些癥狀在疾病后期尤為明顯。起初僅在劇烈活動時出現,隨著病情加重,患者在日常活動和休息時也會感受到。其中,活動后呼吸困難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
(4)胸悶和喘息:部分慢阻肺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胸悶和喘息,這多見于重癥或急性加重期。
慢阻肺初期可能癥狀不明顯或僅有輕微表現。當患者感受到氣促等癥狀時,往往意味著其肺功能已損失超過50%,且已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期。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情況在70%的患者中普遍存在。若對此不加重視和干預,慢阻肺可能發展至中重度,每次急性發作會進一步加劇病情。若發作超過3次,患者5年存活率可能低于50%,且發作次數與存活年限呈負相關。
此外,慢阻肺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如肺炎、骨質疏松、心力衰竭等。
慢阻肺的常見錯誤認知
臨床實踐中,發現一些患者對慢阻肺存在誤解,導致治療延誤,病情惡化。
誤區一:慢阻肺進展緩慢,不用急著治療
許多慢阻肺患者因疾病名稱中的“慢”字,誤以為其危險性不大,可以掉以輕心。其實,這里的“慢”指的是病程的長期性,而非病情的輕重。慢阻肺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患者的常見死因包括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癥。比如,慢阻肺患者的肺癌發生率較普通人高2~5倍;慢阻肺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也較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病死率是無并發癥患者的3~4倍。
誤區二:慢阻肺無法預防
慢阻肺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吸煙、長期吸入空氣污染物、職業暴露等。通過避免這些可控的風險因素,特別是戒煙,可以有效降低慢阻肺的發
病率。
誤區三:老慢支等同于慢阻肺
實際上,老慢支和慢阻肺雖然有關聯,但并不等同。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存在持續的氣流受限。從醫學角度看,慢阻肺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這種氣流受限通常與氣道和肺組織對煙草中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慢性炎癥反應增強有關。而慢性支氣管炎(老慢支)是指患者在排除其他慢性咳嗽原因后,每年咳嗽、咳痰持續3個月以上,并連續2年以上的情況。當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肺功能檢查顯示持續氣流受限時,才可診斷為慢阻肺。如果僅有慢性支氣管炎而無持續氣流受限,則不能診斷為慢阻肺。因此,已被診斷為老慢支的患者應做好相應管理,仍有可能避免疾病進展為慢阻肺。
慢阻肺的診療與預防
慢阻肺的診療不能慢,因為一旦病情進展到中重度,每一次急性發作都會加重病情,且存活年限會減少。因此,早期診斷和規范化診治對于慢阻肺患者的管理和預后改善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慢阻肺的診斷
慢阻肺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體格檢查、肺功能檢查、胸部X線檢查等。其中,肺功能檢查是最重要的檢查,用于檢測呼吸道的通暢程度和肺容量的大小,有助于醫生明確診斷和制定治療
方法。
慢阻肺的治療
慢阻肺的治療主要包括自我護理、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其他治療。戒煙是減緩疾病進展,并提高生活質量的最關鍵措施。藥物治療可以使多數慢阻肺患者呼吸更順暢,主要作用在于減輕氣短癥狀、控制咳嗽和喘息,預防慢阻肺急性發作。對于重度慢阻肺患者,可能需要氧療、肺減容手術或肺移植術等治療。
慢阻肺的預防
預防慢阻肺的關鍵在于戒煙、避開空氣污染、增強免疫力、合理飲食和定期接種流感疫苗等。此外,正確、規律使用吸入藥物,及時向醫務人員反饋使用效果和不良反應,也是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措施。
慢阻肺患者的自我管理
慢阻肺患者需要積極學會自我管理,這是提升生活質量、降低急性發作頻率的關鍵所在。
規律用藥
患者必須堅持每天按時用藥,這是控制慢阻肺病情的基礎。藥物的正確使用對于緩解癥狀、預防病情惡化至關重要。定期到醫院復查也必不可少。通過專業醫生的評估,可以及時了解病情的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在使用吸入藥時,患者必須掌握正確的吸入裝置使用方法,確保藥物能準確送達病灶,發揮最佳療效。
監測病情
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慢阻肺患者應在家中配備一些必要的醫療設備,如脈搏血氧飽和度儀,以便隨時監測血氧飽和度,確保呼吸功能正常。對于需要長期氧療的患者,家中需要備有制氧機或呼吸機。此外,儲備一些急救藥品,如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可以在病情突然加重時迅速緩解癥狀。患者還要學會識別病情急性加重的癥狀,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較以往明顯加重時,應立即前往醫療機構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飲食,確保營養均衡,有助于增強身體抵抗力,促進病情恢復。適度運動可以提高肺活量,增強呼吸肌的力量。運動應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避免過度勞累。避免接觸發病誘因,如吸煙、空氣污染等。外出時,做好呼吸道防護,如佩戴口罩,以減少有害物質的吸入。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也是預防呼吸道感染、減少病情惡化的有效手段。
結束語
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氣道疾病,通過早期診斷、規范化診治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可有效控制癥狀、預防急性發作并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