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醫學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工智能輔助的多層螺旋CT掃描技術為肺結節的精確識別奠定了堅實基礎。肺結節大小一般在3 cm以內,雖然大部分為良性,但是當結節變大或出現惡性征象時,轉變成肺癌的風險也會逐漸增加。準確鑒別肺結節的良惡性程度對早診斷、早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CT引導下的經皮穿刺活檢技術逐漸成熟,并已成為一種重要的鑒別診斷方法。
什么是CT引導下的經皮穿刺活檢
臨床上獲取標本進行病理檢查時,多采用經皮肺穿刺活檢、支氣管鏡活檢或胸部鏡活檢。其中,支氣管鏡對結節或腫瘤的定位要求較高,且與經皮肺穿刺相比創傷更大,因此當確診困難時,應將經皮肺穿刺活檢作為確診的第一選擇。經皮肺穿刺肺活檢是在X線、B超或在CT引導下,對病灶部位進行穿刺,獲取細胞或組織樣本,然后對其進行病理學檢測。CT引導下經皮肺組織活檢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操作,對肺癌的診治及隨訪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經皮肺穿刺活檢是一種微創檢查手段,具有安全、快速、創傷小、痛苦小、費用低、診斷準確率高且并發癥少等特點。尤其是對于占位性病灶,一般檢測手段難以明確診斷,可通過經皮肺穿刺活檢對其進行病理學分型,從而為臨床診治和預后評估提供依據。
適應證與禁忌證
適應證
需要評估病變性質的單個結節或腫塊、多發結節或腫塊及肺實變;支氣管鏡、痰細胞學檢查及痰培養仍無法確診的局灶性肺實變;疑似惡性磨玻璃結節;已知惡性病變,需進一步明確組織學類型或分子病理學類型;疾病進展或復發后,局部組織學或分子病理學類型的再評估等。
禁忌證
(1)絕對禁忌證:無法糾正的凝血功能障礙。
(2)相對禁忌證:嚴重肺動脈高壓;解剖學或功能上的孤立肺;穿刺路徑上有明顯的感染性病變;肺大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肺纖維化等。
具體操作流程
術前準備
術前認真閱讀患者的影像學檢查資料,對病灶部位、大小、影像學特征有一定的了解,選擇合適的靶點,并了解病灶的血液供應情況,以及與周圍器官的聯系。完善凝血、血常規、傳染病及心電圖等檢查,以排除手術禁忌證。
安排手術
由醫師依據X光片確定手術的方法及時機,與患者家屬進行交流,告知患者穿刺手術的必要性、基本程序、手術風險、風險處理等,并在手術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穿刺準備
準備齊全穿刺所需要的全部器材和物品,包括穿刺包、穿刺針、活檢槍、標志圍欄及10%甲醛溶液標本盒等。
定位
引導患者選擇適當的體位,粘好標志,通過局部CT檢查確定最佳進針部位、進針角度和進針深度。
麻醉
在穿刺點消毒鋪巾后,在穿刺路征進行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將肺部穿刺部位的麻醉范圍覆蓋至胸腔內,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適感。
病灶穿刺
選擇適當的穿刺器械,以規定的角度和深度,將穿刺針從病損處逐漸推進,取出病檢樣品,放置于標本盒中進行儲存。
術后護理
拔出穿刺針,包好傷口,復查胸片,檢查有無出血和氣胸,并問患者是否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若有要立即進行處理。
術后預防
向患者及家屬交代術后注意事項。術后一般需要臥床休息24 h,不能做太多的活動,也不能大聲說話與用力咳嗽,飲食基本不會受到影響,手術后12 h內持續監測生命體征。若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應立即聯系醫生。
手術記錄
完成手術后,需要及時記錄手術的全部流程。
常見注意事項
術前的注意事項
由醫生直接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并簽訂經皮穿刺肺活檢的知情同意書。如果患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華法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藥物,需要提前停藥5~7 d。如果患者血壓過高,建議遵醫囑口服降壓藥物。手術前需留置靜脈留置針。手術當天可正常進食,穿寬松的衣物,女患者不能穿內衣。準備好胸部CT片、輪椅、氧氣袋、被子及衛生紙等物品。
術中的注意事項
在操作過程中,患者要按照醫生的指示,保持適當的體位,避免說話、咳嗽及打噴嚏,必要時應立即向醫生報告。由于定位要求,CT機在操作過程中會上升或者下降到一個特定的位置,結束后不要立即離開CT機床,而是要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轉移到輪椅上,避免發生意外摔倒。
術后的注意事項
做完手術以后,要盡量少講話,防止出現嚴重的咳嗽。在進行手術之后的1~2 d不要洗澡,可以進行擦澡,保持創口附近的皮膚清潔、干燥。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著涼。手術后可以吃一些溫涼、高蛋白、高能量、低脂、容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做完手術以后要進行24小時心電監護,這樣才能更好地監控患者的病情。手術之后可能會有少量的咯血或者痰中帶血,不要太過擔心,通常臥床休息便可恢復。如果有胸痛、呼吸困難及咯血量增加等癥狀,一定要馬上告訴醫生。醫生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解釋病情的發展,說明手術后需要進行的工作,以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積極配合后續治療和護理。
并發癥的防治
氣胸
氣胸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大部分病例可于術后 CT檢查中發現。對于有明顯胸悶或胸痛癥狀、肺壓縮大于30%且在短期內快速發展的患者,需要進行胸腔閉式引流。
出血
出血為第二常見并發癥,多表現為咯血和胸痛。對于咯血比較多的患者,要采取側臥位休息,以防血液流入氣道導致窒息;保持呼吸通暢,進行吸氧,必要時建立人工氣道;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止血劑。如果出現了大咯血的情況,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需要采取血管栓塞術。
胸膜反應
多因患者精神緊張、反復穿刺、麻醉不充分所致。此時要立即停止操作,讓患者平臥休息,并進行吸氧。穿刺部位疼痛、發熱屬于穿刺治療后常見的不良反應,需要對癥處理,同時還要做肺部 CT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感染。
空氣栓塞
空氣栓塞較為少見,但死亡率很高。在操作的過程中要小心,避免穿入肺血管,每次都要用針芯將套針塞住,必要時使用止咳藥物,以減少手術過程中患者因劇烈咳嗽導致肺部壓力增加,使空氣進入血管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