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獻標志碼:A中國圖書分類號:R541.4
冠心病發生率和病死率在各種心血管病中均為首位。該疾病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發。患病期間,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血管阻塞問題,致使心肌細胞的血液供應受到嚴重影響,進而誘發明顯的心肌壞死。中老年人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部分患者癥狀較為隱匿,部分患者則會出現心前區絞痛、呼吸抑制等癥狀。隨著病情進展,還可能引發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嚴重問題。目前利尿、強心、血管擴張等藥物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情發展,但對于已阻塞的血管缺乏有效的疏通作用,患者仍面臨一定的急性心力衰竭風險,限制了保守治療方案的廣泛應用。PCI作為一種微創手術,只需在皮膚表面進行動脈穿刺,借助影像學技術將球囊或支架送至血管阻塞部位,重新構建血管支撐結構,改善病變部位的血管狀況,增加血液流通量,從而有效緩解各種心臟不適癥狀。為明確PCI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對貴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2023年7月一2024年7月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實施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象,按不同治療方法分組,每組36例。基礎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48~82歲,平均年齡 (65.41±2.19 )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 (7.71±1.05) )年;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分級,I級19例,IV級17例。研究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 47~ 83歲,平均年齡( 65.92±1.57) 歲;病程 2~ 14年,平均病程 (8.15±1.26) 年;NYHA分級,Ⅱ級18例,Ⅳ級18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均診斷為冠心病,與PCI適應證相符;知曉研究項目后表示授權;既往無心臟手術;意識良好,可順利溝通。
排除標準:凝血異常;重度感染;高敏體質或對研究用藥過敏。
1.3 方法
基礎組行藥物治療,方案為氯吡格雷(國藥準字HJ20171237, 75mg×7 片)聯合阿司匹林(國藥準字HJ20160685, 100mg×30 片),單次服用氯吡格雷 75mg 、阿司匹林 100mg ,1次/d,共治療4周。
選取貴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2023年 研究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輔以PCI治療,術7月—2024年7月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前3d即開展基礎治療,方案與基礎組相同。術中
患者取平臥位,向外側位置伸展右側上肢處于30° ,觀察橈動脈搏動狀態,將搏動強烈位置作為穿刺點,順利穿刺后向動脈中送人5F動脈鞘管,經該通道使用肝素,劑量為 100U/kg 。根據造影結果確定阻塞位置,向指定位置送入輔助球囊,到達既定點后使用壓力泵調節球囊的壓力,達到預定擴張狀態后打開支架,全部實施后退出導管導絲,對橈動脈實施適當加壓處理,避免局部出血。術后仍實施基礎藥物方案。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觀察2組臨床療效,其中心絞痛頻率降幅 ≥75% ,NYHA分級好轉2級以上為顯效;心絞痛頻率 45%? 降幅 lt;75% ,NYHA分級好轉1級為好轉;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有效率 Σ=Σ (顯效例數 + 好轉例數)/總例數 ×100% 。(2)心功能。通過超聲心動圖測定2組患者心功能,包括LVEF及LVEDD。(3)預后危險性。使用TIMI判斷2組患者預后危險性,總計14分, lt;4 分為低危,4\~6分為中危, gt;6 分為高危,分數越高表明預后越危險。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臨床療效為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心功能、TIMI評分為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χt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研究組有效率為 97.22% ,高于基礎組 80.5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2.2 心功能指標
治療前,2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治療后,研究組LVEF高于基礎組,研究組LVEDD低于基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2。
2.3 預后危險性
治療前,2組TIM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治療后,2組TIMI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基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 0.05),見表3。

3 討論
冠心病復發率高,急性期內有較為明顯的心絞痛發生,該疼痛多表現為壓榨性,部分患者難以承受,導致生活質量較差。和其他心腦血管病相比,冠心病的病程更長,預后階段有多種心血管不良事件,一旦發生則會提高致死風險。
臨床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案多樣。保守方案有無創、經濟性的特點,多數患者會選擇該方案。阿司匹林的機制主要是抗凝血,可防止冠狀動脈再次出現血液凝集的情況,能使血管處于持續疏通的狀態;氯吡格雷也具有抗凝效果,與阿司匹林一同使用后能減少急性加重事件5。該方法僅能對后續病變進行預防,已經阻塞的血管無法得到疏通,且持續抗凝方案下患者出血事件會增多,均會影響到后續的康復。
PCI為微創方案,僅需動脈穿刺即可向阻塞位置送人相關支撐器械,能重新調整冠狀動脈血管的直徑,使患者血流量大幅升高,改善因缺血引起的各種不適癥狀,對患者機體功能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有效率為 97.22% ,高于基礎組 80.5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1。侯萬鑫等的研究中,研究組有效率為 97.56% ,高于對照組 80.4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即行PCI治療有效率更高。藥物僅能產生抗凝作用,無法疏通原本阻塞的血管,血流量低的情況仍然存在,導致療效欠佳。PCI基礎為心導管技術。經造影檢查了解到患者阻塞的具體信息,明確冠狀動脈受損情況,介人后能使多個節段或者單個節段的血管得到充分疏通,也能全面擴張狹窄的管腔,使血管內環境得到修復,利于調節心肌灌注量,提升患者的心肌供血能力,確保治療有效率。
本研究還表明,治療后研究組心功能、預后危險性等指標均優于基礎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L (Plt;0.05) 。分析原因,保守方案可阻止冠心病的加重或復發,但對已經阻塞的血管并無明顯的疏通效果,若接觸到危險因素仍舊存在較高的不良事件發生風險,使血管、心功能受到影響]。PCI實施時依靠物理機械原理,幫助患者將血栓從冠狀動脈清理干凈,提高冠狀動脈的通暢程度,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灌注量,當心肌細胞得到足量的血液后自身功能也會好轉,減少心絞痛發生。PCI能使血管管腔面積大幅升高,充分調節血管彈性,重建冠狀動脈運行系統,增加血液供給量,改善心功能。PCI會向狹窄的冠狀動脈送人適當的球囊,按局部狹窄程度調整球囊壓力,達到漸進性擴張血管的效果,擴張程度符合要求后則送入支架,產生支撐機制,確保血管暢通,也能避免血管回縮,實現較好預后]。
綜上,PCI實施后可減輕心功能受損程度,整體有效率高,利于降低冠心病患者預后危險性。本研究在隨訪時間方面存在周期短的情況,未能了解患者遠期預后,且觀察指標的選取比較少,僅能從一部分角度分析PCI的效果。后續研究可延長調查周期,使用多種觀察指標,以便對PCI預后做出更客觀的分析。
參考文獻
[1]馬青青,趙美英,張曉燕,等.老年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23,31(1):55-57.
[2]龍珊,劉興德,李甜甜,等.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人治療術后合并焦慮抑郁機制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學雜志,2023,39(21):2850-2856.
[3]段贊,李棟棟,劉聰,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支架內再狹窄的危險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23,42(4):309-313
[4]柏華英,劇仲華,杜密穩.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心肌灌注情況及其與近期預后的關系[J].山東醫藥,2023,63(35):79-82.
[5]林力揚,林玉霜.老年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人治療術后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4,18(11):48-51.
[6]王凱陽,余小林,馬玲,等.甲狀腺功能異常對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人治療術后心臟結構及功能的影響:一項大型單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4,27(27):3351-3358.
[7]侯萬鑫,侯萬聰.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研究,2024,32(3):34-37.
[8]劉潔銀,王曉彥.經皮冠狀動脈介人治療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的改善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15):39-41.
[9]牛毅菲,賀宇,黃瓊,等.經皮冠狀動脈介人治療聯合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冠心病合并主動脈瓣疾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23,21(3):263-268.
[10]盛英杰,韓英,裴麗峰,等.年齡 ?75 歲冠心病患者實施經皮冠狀動脈介人治療的風險及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1):38-40.
[11]田野,來改,雷兆軍,等.經皮冠狀動脈介人治療在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35):47-49.
[12]朱晨玉江,呂湛,朱法勝,等.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支架內再狹窄復發的危險因素及預測模型構建研究[J].中國循環雜志,2024,39(5):456-463.
(編輯:許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