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25)18-0021-03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盡管閱讀教學一直備受重視,但學生在文本情感理解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部分學生能準確理解文本的字面意義,但卻難以把握其情感色彩,以致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開展文本情感理解教學,成為值得語文教師探討的課題。
一、文本情感理解教學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不僅關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更影響著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思想認知。趙恒在《勵學篇》中提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不僅能使學生掌握更多知識,還能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以體驗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高中階段,教師在文本情感理解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元素,探究作者的情感態度和思想傾向。這不但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熱情,而且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跟隨教育改革的步伐,進行文本情感理解教學,將立德樹人理念融人其中,圍繞情感理解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同時,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情感色彩的過程中,讓他們體會人間的真善美,進而學會關愛他人、尊重生命,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閱讀中的情感故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這既能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學生成長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
閱讀教學不僅指向語言文字的學習,更指向審美情趣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激發[1]。在文本情感理解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挖掘和感受文本中的美,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發展。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和再創作。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美的享受,更加深人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內涵,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進而實現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目前文本情感理解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落后,忽視情感理解
在目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所持教學理念相對落后,過于注重字面意義的解釋和語法知識的傳授,忽視引導學生深人挖掘和理解文本的情感內涵。這樣的教學雖然能使學生準確理解文本的字面意義,但卻難以使他們把握文本的情感色彩,以致他們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受到限制。如果教師忽視情感理解便會割裂閱讀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使閱讀教學變得機械和枯燥,從而不但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嚴重制約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教學方法單一,缺乏情感共鳴
部分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文本情感時采用的方法相對單一,只是簡單講解和分析,缺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動,以致未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無法深入理解相應的情感內涵[2]。閱讀本身是一種情感性的體驗,需要讀者與作者之間進行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巧的講解,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這不僅會制約學生閱讀能力和文本情感理解能力的發展,還會使學生難以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從而影響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學生興趣偏低,探究熱情不足
文本情感理解本身是一項需要投人時間和精力的活動。由于課業負擔較重,加上缺失閱讀興趣,部分學生對理解文本情感缺乏熱情和動力。同時,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一些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大量的閱讀練習,學生只能被動閱讀指定的材料。這不僅會進一步削弱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還會影響學生文本情感理解能力的發展。此外,部分教師過于強調應試技巧,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探索精神,不會主動去探究文本的情感。
三、文本情感理解教學策略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情感需求,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未有效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情感[3]。要想提升學生的文本情感理解能力,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需求,以情感理解和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例如,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分享個人閱讀體驗等方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深人理解文本的情感內涵,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熱情。另外,學生之間的閱讀水平存在差異,因此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故都的秋》為例,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中描繪的秋天景物,以及作者利用這些景物所表達的情感,并鼓勵學生思考:在面對同樣的景物時,你會有怎樣的情感體驗,會進行怎樣的表達?有學生說:“我聽到秋蟬衰弱的殘聲,會感到深深的孤寂和落寞。\"還有學生說:“我看到槐樹的落蕊,會生發淡淡的哀愁。”教師這樣做不僅能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情感內涵,還能鍛煉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師應注意,在引導學生思考和表達情感的過程中,要多一些耐心和包容,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不要過分追求“標準答案”,以免限制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另外,教師可以按閱讀水平將學生分成A、B、C三組,并給其設置不同難度的情感理解任務和問題。例如,讓A組學生負責深入解讀文本的深層情感內涵,讓B組學生負責分析文中的情感變化及其表現方式,讓C組學生負責尋找文中有關情感的關鍵詞語。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文本情感理解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提升
(二)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在文本情感理解教學中,教師應摒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更多探索和思考的機會,真正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4。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在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和思考的基礎上,促使學生充分鍛煉自身的表達能力,并加深對文本情感內涵的理解。如教師可以圍繞文本情感理解,設置具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文本情感進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讀,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和文本情感理解能力。
以《雷雨(節選)》為例,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了解《雷雨(節選)》的創作背景,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接著提問“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四鳳和周沖的悲劇命運是如何造成的?\"等,以激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能更加主動地進行情感理解。學生1說:“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情感從懷念與愧疚變為恐懼與怨恨,這揭示出人性的復雜與矛盾。\"學生2說:“四鳳和周沖的悲劇命運是其家庭、社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他們的純真與善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顯得如此無力。”這樣的問題討論,不僅能使學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周樸園、魯侍萍、四鳳等角色,展現人物的情感糾葛和內心矛盾。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深入理解角色的情感變化和內心世界,還能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和情感表現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情感內涵。
(三)創設良好的探究情境
良好的探究情境是開展文本情感理解教學的重要基礎。真實、生動、有趣的探究情境,既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又能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深入理解文本情感內涵[5。因此,在文本情感理解教學中,教師應圍繞文本情感理解的關鍵,創設良好的探究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文本的情感色彩,進而有效培養文本情感理解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提煉和呈現文中的關鍵信息及情感元素,以激發學生探究、理解情感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本情感理解能力,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為例,教學中教師先播放與其有關的影視片段或圖片,將學生帶入風雪交加、緊張刺激的情境,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進而能夠更好地感受林沖內心的悲憤與無奈。接著引導學生深人剖析文中的關鍵情節和相關人物形象,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等形式,探究林沖的情感變化。通過探究林沖由最初的隱忍退讓到最后的奮起反抗的轉變過程所蘊含的情感及其復雜性,學生能深刻理解林沖這一角色的內心世界,培養文本情感理解能力。
另外,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情感探究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體悟文中的情感元素,并引導學生將個人經歷與文本相關內容相結合,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類似的困境和挫折,是否有類似的情感體驗,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情感內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文本情感理解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情感體驗,進而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在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文本情感理解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感探究情境,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本情感理解能力,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與此同時,教師應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以更好地適應教育改革的需求,幫助學生奠定終身發展的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珊珊.基于逆向設計的高中語文“教—學—評”一致性探究[J].名師在線,2023(33):53-55.
[2]李奎,張文華.指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文本分析與閱讀:以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為例[J].語文教學之友,2023(9):16-19.
[3]方仕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與實踐[J].高考,2022(3):48-50.
[4]劉連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強化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措施[J].山西教育(教學),2022(10):76-77.
[5]俞燕.以教定問以問促學:指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閱讀教學問題設計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22(1):10-12.
(責任編輯 農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