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 平
文化制勝已成為時代的強音,用企業文化培養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現代企業的最佳選擇。
一、用企業文化提升核心競爭力,重在培養學習型組織
學習型組織理論是當今世界最前沿的兩大管理理論之一,這一理論在我國的實踐雖然時間不長,但已進入迅速發展和普及階段。學習型組織是從文化角度來定義的,它是一種“以信息和知識為基礎、實行目標管理的、成員能夠自我學習、自我發展和自我控制”的組織。在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新時代,企業競爭的實質是學習能力的競爭,唯一的優勢是比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更扎實,更深刻的能力。做為我們這樣的建筑施工企業,要培養學習型組織,首先要抓好四個方面:一是要高度重視全體員工的學習培訓。國內外很多成功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十分重視員工的學習,在員工培訓上舍得投入人力和資金。據報載:IBM公司每年投入20億美元以上通過各種形式對內部員工進行培訓;摩托羅拉公司每年用于員工的教育培訓經費超過10億美元,西門子公司在國內外擁有600多個培訓中心,每年培訓員工多達15萬人。相對于這些大公司而言,我們企業的培訓工作是遠遠不到位的,還沒有把員工培訓提高到戰略高度來認識。面對我國加入WTO的新情況,面對市場的新挑戰,應當向上述跨國公司學習,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員工進行不同形式的培訓,使廣大員工能夠適應形勢的變化,在改革創新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使企業長勝不衰。二是領導者的角色要重新定位,不再單純地充當企業的管理和決策人員,要成為學習型組織的設計師、“仆人”和教師。當設計師就是領導者要對組織的要素進行整合,設計出組織發展的基本理念以及組織結構、政策和策略。當“仆人”,就是領導者必須具有實現企業共同愿望的使命感,要自覺地接受共同愿望的召喚;當教師就是要求領導者把界定真實情況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要協助員工對真實情況進行正確、深刻的把握,提高員工對學習型組織的了解能力,促進每個人學習。三是把學習作為一種可持續的行為。企業要適應知識密集型的社會,就要高度重視知識的積累和更新。因此,我們的企業不僅要重視短期培訓,更要把學習作為一種可持續的行為,滲透于整個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把員工接受培訓的空間釋放到組織的每個角落,使員工實現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習的內容也應該是大范圍多方面的。四是要開創企業共性與員工個性統一的企業文化氛圍。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是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條件,我們這支隊伍有著自覺學習新知識的習慣,有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光榮傳統,這是創造良好文化氛圍的先決條件。我們要利用這些有利條件,使企業樹立起共同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使企業的共性與員工的個性達到統一。使員工個性真正融入到企業的共性之中,為企業發展服務。二者的統一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只有重視學習,才能使全體員工建立共同的愿景,才能使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有機地相融合,才能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員工的向心力。
二、用企業文化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
團隊精神的內涵是豐富的,可以理解為“真誠協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預定的工作任務;優勢互補,共同發揮集體智慧,共同創造輝煌成就,共同享受榮譽的精神”。靠創新生存,靠團隊發展,是當前大多數企業的共識。依靠團隊,便于匯聚起眾人的智慧,易于將分力形成合力,容易做的更科學、更周密、更完美,使分散的個體形成有機整體。也就是說,它把人力作為一種最重要的資源,通過團隊精神進行整合,在部門之間,同事之間同心協力,使企業更富于活力和創造力。西安楊森在教育員工隊伍增強團隊精神建設時,要求大家學習并討論“關于雁的啟示”:“當每只雁展翅高飛時,也為后面的隊友提供了向上之風。由于組成V字型隊形,可以增強雁群71%的飛行范圍。”“當某一只雁離隊時它立即感到孤獨飛行的困難和阻力。它會立即飛回隊伍,善用前面同伴提供的向上之風繼續前進。”它給人們帶來這樣的啟示:分享團隊默契的人,能互相幫助,能更輕松地達到目的地,因為他們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攜手前進。我們應該像大雁一樣具有團隊意識,在隊伍中跟著帶隊者,與團隊同奔目的地。我們愿意接受他人的幫助,也愿意幫助別人。
團隊精神的一項顯著功能體現是在能夠提高企業的內聚力和向心力。一個好的企業就是一個奮發向前的團隊,這個團隊需要有一個核心的價值觀來引導。沒有核心價值觀的企業必然缺乏內聚力,沒有內聚力的企業就談不上競爭力。零售業巨子沃爾瑪連鎖店榮登世界500強第一把交椅,它的成功得益于其優秀獨特的企業文化。它提出了“天天低價”、“服務至上”等價值觀念,同時把團隊精神作為致勝的法寶,崇尚“尊重個人”的基本原則,不但強調尊重顧客,提供一流服務,而且強調尊重公司的每一個人。從而使企業的全體員工團結一致,共同致力于企業發展壯大。
三、用企業文化提升核心競爭力,要注重品牌的打造
品牌是外化了的企業知名度和美譽度,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它代表企業的形象,表明企業產品的質量、服務、文化和實力,是參與市場競爭的通行證。打造企業品牌要重點抓好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狠抓質量,創造名牌產品。產品質量,包括服務質量,是品牌最直觀的表現,是品牌的生命,沒有品牌產品的企業不能成為品牌企業。沒有質量的產品不能成為品牌產品,作為建筑施工企業,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必須實施優取勝的戰略,用精品工程去占領市場。要通過全面系統的質量教育,增強全員的質量意識,用質量、法制、法規來規范全體員工的行為。嚴格質量管理,按照國際通行的先進模式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嚴格操作程序,嚴格工作標準,認真開發和推廣先進技術,以科學的態度和強烈的責任感生產出高質量的精品工程,做到干一項工程樹一塊豐碑,占領一方市場,使產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第二,抓好管理,為創名牌產品夯實基礎。品牌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外在表現和結果,強化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是打造企業品牌的基礎,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動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于我們這樣的施工企業來講,要打造名牌,把企業做優做強,就必須在管理上下功夫,一是要制定正確而超前的經營戰略,認真分析市場的形勢和規律,面對現實,研究對策,明確經營目標和方向,為企業準確的定位。利用企業現有的資源,找準突破口,揚長避短,突出重點,形成對本企業有利的競爭優勢。二是要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組織結構。要根據施工企業點多線長,高度分散的特點正確處理縱向結構設置與橫向結構設置及相互間的協調問題,以科學合理為宜。同時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以及管理業務流程的標準,工作質量標準,管理方法標準等一系列規范。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三是要推行既有壓力又有動力的運行機制。使企業形成一泉活水。保持企業的活力。四是要積極采用現代化管理技術和方法,使企業跟上快速發展的市場步伐。通過應用和推廣價值工程、網絡技術、計算機管理等管理手段,以實現與國際市場接軌。
第三,抓好企業精神的培育,提煉企業品牌的靈魂。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靈魂,是企業理念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了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及各項工作中占主導地位的思想觀念,立場觀點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培育企業精神,就是要從企業的工作實際出發,體現出本企業獨特的個性,展示企業對遠大目標的追求心態,概括出企業所肩負的崇高使命。培育企業精神,是打造企業品牌的內在驅動力。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個性鮮明的企業精神,就很難創出大眾公認的品牌。當然企業精神必須在實踐中提煉,在不斷充實、總結中完善。如“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的老青藏精神,是一代又一代高原建設者心血、意志和智慧的結晶,這個精神鼓舞著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前赴后繼獻身高原。企業精神和企業品牌同為實踐的產物,二者相輔相承,不可分割。培育企業精神是為了更好地打造企業品牌,打造企業品牌有利于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作者單位:中鐵二十局集團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