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一熱,真的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一輩子。
創業不一定是創辦企業,關鍵是看你自己怎么理解。而且現階段年輕人上完學(甚至還沒上完學)就創辦公司,顯然是成功率最低的一個選擇。
幾周前認識一個小兄弟,他在英國上學,圣誕節期間回國,正好看到了介紹我創業的電視節目(BTV),和我聊了一下,便似乎中了邪,前幾天回英國收拾了所有的東西,就回國準備創業。
當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簡直內疚死了。他放棄了英國的學業,選擇了一個只有萬分之一成功率的事情來做,簡直是愚蠢到家了。
一個周六的晚上,再次見到他,我要做的就是讓他放棄創業念想。他描述了很多有關互聯網的創業點子,但是這些點子我早就聽過了,而且我思考得比他多得多。他不懂技術、不懂運營、不懂市場、不懂管理,也沒有團隊,一切創業基礎都不具備,僅僅依靠一個點子就想獲得成功,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我不知道目前中國有多少年輕人有這樣的想法,反正我經常收到郵件,他們僅僅擁有一個已經被幾十萬人同時在想的點子,什么條件都不具備,就指望依靠這個點子創業成功,甚至連如何搭建團隊這個基本得不能再基本的問題,都不知道怎么解決,這樣去創業,只有死路一條。
大家在媒體上看到的都是李想、戴志康、高燃、茅侃侃創業成功的榮耀,但是似乎沒有人關心這背后有什么。我12歲開始自學電腦,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我其實走上創業之路已經有13年了。六年做創辦公司的準備,兩年是小規模運作,五年的商業化經營。
我高中的時候每天就睡5個多小時,為電腦和互聯網付出6~8個小時。不是說我高中畢業就能創業了,是我已經準備了6年了,這6年打下的基礎比上4年的大學還要扎實,然后我又吃了7年的虧(無論什么困難我都沒有過絲毫放棄的念頭),才有了今天這微不足道的小成績。如果你什么都不會,但有毅力準備十幾年后看到點成績,你可以走這條路。不過,你還要有天時地利的運氣。
所以,那個周六的晚上,除了說服小兄弟不要創業,更重要的是給他指一條更現實的路。現在不能創業,不代表未來不能創業,如果有好的跳板,未來創業可能會更好。
這個小兄弟最喜歡的是汽車,非常了解汽車(fans型的),在英國生活了幾年,英語沒有任何問題。他的夢想是成立中國人自己的汽車公司。好了,我想到了,他可以選擇去上海某汽車公司的4S店,做市場或者銷售,國內汽車廠商用的技術和設計人員都是英國人,做這個品牌4s店的銷售或者市場,可以比其他人更好地與英國人溝通,學習到更多的東西,并配合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提升,從4S店到廠商,從基層銷售到經理,從經理到總監……把自己的愛好和優勢、夢想結合起來,去創造最大的價值。成為精英,不一定只有創業一條路,他恍然大悟。然后他坦言,其實創業,他自己都沒想明白,只是頭腦一熱。
問題是,這頭腦一熱,真的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一輩子。
創業不一定是創辦企業,關鍵是看你自己怎么理解。而且現階段年輕人上完學(甚至還沒上完學)就創辦公司,顯然是成功率最低的一個選擇。
我們原來創辦公司,是想要成就自己的事業,當時沒有現成的條件,所以才創辦了企業。現在不一樣了,想要成就自己的事業,不一定非要創辦企業,只要有平臺能夠滿足你的事業夢想,用好這個平臺,打工也是一種創業。
我倒建議年輕人不如把“就業”看成“創業”,利用一個好的平臺,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業,當成自己學習成長的空間,以創業者的心態去對待,依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你一定可以創業成功的,這個成功的定義就是,你可以變成真正的精英,可以讓老板對你尊重的精英,而不是可以被隨隨便便開除掉的混日子的打工仔。
能否把自己的工作崗位當成自己的事業去看待,取決于你是就業的心態,還是創業的心態,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事業,其實就是一種創業,一種成功率更高、社會價值更大的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