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黎黎
摘要:“彰施”是《天工開物》一書中描寫古人向大自然得到啟發,產生了紡織、染色等技藝,集中運用人力和物力,尋求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施法自然的理念,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其以尊重自然來保障人們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并豐富人們的生活內容,提高自然所賦予人們的精神享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路對我們當今的設計也產生了實際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彰施 天工開物 施法自然 和諧
中圖分類號:J509.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5-
《彰施》原文節選:宋子曰:霄漢之間云霞異色,閻浮之內花葉殊形。天垂象而圣人則之,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有虞氏豈無所用心哉?飛禽眾而鳳則丹,走獸盈而麟則碧,夫林林青衣望闕而拜黃朱也,其義猶是矣。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世間絲、麻、裘、褐皆具素質,而使殊顏異色得以尚焉。謂造物而不勞心者,吾不信也。
《彰施》譯文:宋子說:天空中美麗鮮艷的云霞,大地上色彩紛呈的花木。上古圣人仿照大自然呈現的這些鮮艷美麗的色彩,按照五彩把人的衣服染成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像有虞氏這樣的圣人,難道沒有他的良苦用心?眾多的飛禽中,只有鳳凰丹紅無比,走獸成群,只有麒麟青碧異常。穿著青衣的平民百姓望著宮殿中穿黃袍、紅衣的帝王將相,其道理也是一樣的。君子說過:甜味是各種味道的本味,可以接受各種味道的調和;白色是各種顏色的底色,可以承受各種色彩。人世間的絲、麻、皮革、獸毛都有它樸素是本身,因而能染上各種顏色。要說最早創造這些物品的人沒有苦心經營,我是不相信的。①
《天工開物》是明代崇禎年間科學家宋應星的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百科全書。此書注重實際,重視實踐,反映了以天工補人工開萬物,或通過自然力與人力的協調從自然界開發物產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
《彰施》一節,主要講紡織、染色等技術。彰:明顯、顯著。施:用作動詞時意為在物體上加某種東西。“彰施”在此處作“染色”解,主要指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這是古代手工業的重要技藝。章節中所體現出的人類從獲得自然色彩的信息到人們紡織、染色的過程,以及最后衣物穿戴在身這一舉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衍生到現在可理解為紡織設計、服裝設計、裝飾設計等很多領域。單從一個方面來看,紡織、染色的出現體現了人類施法自然,向自然學習,共同構成了一種和諧之美的景象,正是由于此書的詳細記載,我們現在才能了解到中國當時的農業和手工業部門的生產技術和過程。
“天垂象而圣人則之”,這里的天是指大自然。“垂象”顯示出某種現象?!皠t”,法則、效法,則之即效法它。“尚”,尊崇、注重。古人有注重崇尚自然的美德,對自然的認識和想法能積極運用到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才能長治而久安。探究和諧的根源,最早提出和諧概念的是古希臘人,畢達哥拉斯用數的和諧解釋宇宙的和諧。他認為,最高智慧的是“數”,最美的是和諧,符合數理法則的和諧才是最美的。②當然這只是某種意義上的和諧,并不是純粹的數的概念。
《天工開物》中所體現的設計和諧性的造物思想對于現代設計同樣具有重要意義。設計需要多方面的輔助和支撐,從自然中獲得的是最純樸的第一手信息,也是彌足珍貴的,重要的是要如何運用和處理好大自然的智慧為人所用。深厚的設計文化背景對設計師來說有很大的幫助,畢竟設計是多領域融合的綜合性活動。雖然這是一部著重在于記錄生產原理和生產技術的書籍,但其中滲透著作者的自然觀、技術觀和方法論,體現了一種尊重自然、崇尚和諧的造物思想。這種思想的形成與社會體制、經濟條件、技術水平有關,也與作者的哲學思想統一。
“和諧”在現代漢語大詞典中的解釋是配合的適當和均勻,如果將其植入設計理念當中則應該是指設計要激發人的能動作用并使之遵循保持各因素之間關系協調匹配的法則。宋應星的哲學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中就是采用巧妙的方法,循自然萬物的規律并結合人類自身的技藝創造協和共存的生活空間。其書中所記載的技術工藝,即使到了現在也經得起考驗,很多工藝還在流傳使用中,處處體現著順應自然之勢,通過人工的適配作用達到和諧統一的思想。
施法自然的和諧設計思想不僅是一種狀態,還應該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標準、一種理念。這不僅是人類進行能動性造物活動的準則,也是人類構建和諧社會形態的準則。在中國古代,和諧在微觀形態上主要表現在建筑、園林、服飾、圖騰、器物的造型等方面,已經形成了非常系統的自然觀。③“和合”的思想,是一種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會的有機統一,通過“和”構建一種“諧”的狀態,而這些思想人們會不自覺的把它們用到了設計當中。
注釋:
①奚傳績.中外設計藝術論著精讀.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頁.
②唐濟川、劉媛媛.現代藝術設計思潮.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頁.
③奚傳績.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2002年版.第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