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清
摘要:通過對目前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的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改革措施,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滿足學生就業需要。提高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競爭能力。
關鍵詞: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
作者簡介:閔清(1967-),女,遼寧沈陽人,遼寧省機電工程學校高級講師,會計師,研究方向為會計教學,中等職業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9)36-0045-03
一、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中職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的中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的教育。努力實現這一目標,是中職教學的基本點和落腳點。因此,中職專業教學就應突出實踐教學技能培養這個重點,尤其是對于那些先就業暫不升學的學生來說,能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是他們就業的基本條件,是他們進入社會與高學歷人才競爭的唯一優勢。因此,要使會計專業在中職教育中有立足之地,必須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適應就業的需要。
(一)理論課、實訓課分設

有些中職學校先進行理論教學,在理論教學結束后,再去進行會計實習,但也只是進行一些最基本的實習操作,如填制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設置賬戶、登記總賬、明細賬和日記賬,以及對賬和結賬。課程設置沒有從企事業單位的需要出發去完成賬務處理的全過程實習,更談不上財務管理和財務分析能力的鍛煉,由于實習設施簡陋,實習內容上的簡單化,實習效果不理想。
(二)以會計證為目標
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大部分學校以考會計證為主要目標,學校的會計專業課程設置、課時的安排都是圍繞著考到會計證這個中心,這本無可厚非,但由于目前的會計考試中三門課全部上機考試,考試難度的增大,我們只強調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都是為考而學,為考而考。因此,畢業后普遍的問題是有會計證,有會計專業畢業證,但就是不會做會計,不知怎樣做賬。

從以上可以看出,相當多的學校存在著教與學脫節,學與用脫節現象,專業教學成了紙上談兵。要改變這一現狀,解決這一問題,要對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進行大膽的改革,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實踐教學的能力培養上,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為用而學,學以致用。
二、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建設思路
(一)確定實踐教學目標
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一方面要立足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實踐教學內容能夠全面反應理論教學的重點;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會計理論,進行會計基礎技能、出納技能及財會手工賬模擬實訓等,然后用計算機記賬(會計電算化)等,最后安排學生頂崗實習。讓學生在實踐環境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進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二)根據會計崗位分工,設計實訓項目
每種職業都有其特定的工作任務邏輯,會計職業是典型的以崗位工作任務邏輯展開的。遼寧機電工程學校(下文簡稱我校)在構建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時,充分考慮會計工作任務的特點,結合地方企業的會計崗位分工情況,設計專業實訓項目。根據會計崗位分工情況,分階段設計實訓項目不僅能培養學生技能,而且能滿足企業一人一崗,一人多崗,一崗多人的需要(見表1)。
(三)會計實踐教學要充分體現會計職業能力的要求
理論課程設置為實踐課程體系服務,理論課程以“必需,夠用”為度,為培養學生會計職業崗位能力服務。會計職業能力的形成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更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實踐不僅可以驗證所學專業知識,而且可以獲得書本以外的職業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在增強綜合素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其職業能力。
三、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實施
(一)以會計崗位工作任務為邏輯線索,展開階梯式實踐訓練
實踐課程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即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技能應用。三部分實訓內容并不是并列的,而是有簡單技能逐漸過度到復雜技能,呈階梯式上升,基本技能是基礎,專業技能是專門化方向,技能應用是實踐課程最終目標的實現,三者相輔相成。
1.基本技能實訓
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會計基礎技能實訓、出納技能實訓與財會手工賬模擬實訓。會計基礎技能實訓,訓練學生系統地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具備編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基本會計核算的技能。目前我校會計專業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完全能具備這一技能,在每屆學生實訓結束答辯驗收中效果都很好,體現真賬實操的基本功。出納是最基本的財會工作崗位,且實踐性較強。因此,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珠算、點鈔、票據填開、小鍵盤錄入、數碼字書寫、計算器應用、真假幣鑒別的方法與技巧,能快速準確地核算企業貨幣資金業務、處理出納相應業務的能力。財會手工賬模擬實訓是我校會計專業的主要實習,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我們由過去的148筆業務改為目前的90筆業務進行實訓,目的是把應該由高職和大學本科會計專業完成的復雜的成本核算這一部分省略,體現中職教育特征。這一實訓是對前面所學技能以及知識的系統總結、鞏固,讓學生體會企業完整的會計核算一般程序和流程,目的是培養學生面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能獨立地判斷經濟業務的類型,完成憑證編制,賬簿登記和報表編制的工作。
2.專業技能實訓
專業技能實訓實質上是專門化方向訓練,是指學生在學習基本會計技能基礎之上,再學習較復雜的專業技能。在中職學校這一塊目前主要有電算化會計和稅務會計。
3.技能應用
技能應用就是安排學生進入有關公司、企業的財務部門、倉庫、車間班組等實際會計工作環境,從最基本的會計崗位做起,運用所學的會計知識與技能。實習時,要求每一個參加的學生都必須按所在單位會計部門的要求,在各會計崗位以跟隨、助理角色或以正式頂崗等工作方式,完成實習過程。實習結束后,每一個學生要根據實習過程寫出自我評估報告。
我校會計專業學生在最后一年進行頂崗實習,真正走進企業,參與企業的會計核算,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術的融合,并具備從事相關領域會計核算工作的能力。學生進企業、公司頂崗學習,使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兩個方面都得到鍛煉,為未來順利過度到就業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多年的頂崗實習我們總結出一定的經驗和管理制度。具體有:一是成立運行組織機構。由學校代表、企業代表、會計師等組成;二是制定頂崗實習相關規程;三是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培訓;四是聘請企業實踐指導教師。會計專業主要由會計主管、會計師擔任;五是加強學生專項技能培訓;六是撰寫案例式畢業論文;七是對實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學生頂崗實習結束后,企業指導教師和學校專業教師根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職業素質、專業能力、協作能力和實習報告等對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評定學生的實習成績。
(二)根據會計職業特點,獨創“教、練、放”實訓方法
我校根據會計職業特點,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獨創“教、練、放”實訓方法。“教”為第一層次,主要由各課程的實驗、實訓課組成,體現“驗證式”教學的特點,介紹各項技能的原理與方法,多以教師“教”為主;“練”為第二層次,強調按各種會計崗位的職業能力訓練,以學生動手為主,教師適當點評,體現學生“主導式”學習的特點;“放”為第三層次,即經過系統實訓后,組織學生去公司、企業頂崗實習,放手讓學生去做。學生通過親自體會會計工作的環境和特點,積累實踐經驗,進而提高適應會計工作的能力。
(三)專業實踐課程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
近年來,我校企業管理教研室積極落實“雙證書”制度,把國家職業能力標準融入課程標準中,使專業實踐課程與會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相銜接,突出課程目標的職業化方向,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性。學生在校期間就取得進入勞動市場的“通行證”——職業資格證書,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見表2)。
(四)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
校內實訓場所與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進行技能訓練、發揮其聰明才智提供了良好平臺。我校有財會模擬實訓室。我校先后與多家企業、會計培訓學校等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成立校外實習基地,并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建設與管理校外實習基地的經驗,為學生進入企業、工廠等真實的會計環境中的頂崗實習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實踐教學形式應多樣化。第一,通過校內實訓基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校內財會模擬試驗室進行專題實訓;進行課程實習以了解會計核算程序;通過電算化會計模擬試驗可以掌握信息化會計核算的操作方法。第二,加強校外實習與企業界相聯系,積累會計工作經驗。首先,要通過會計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狀況進行調研,及時調整會計教育方式,增補相關知識。其次,應加強與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的聯系,讓學生多渠道,多層次地參與社會實踐,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豐富實踐經驗。模擬練習畢竟只是演習,與實際情況還有一定的差距,并且無法包含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故要盡量得到企業界的支持和配合,給學生上崗實習的機會,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只有校內外實習相結合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上述能力。
(五)實踐教學內容、環節應具體化
在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不能局限于簡單的會計核算,還要向經濟領域的各個環節延伸;在實踐教學的環節設計上,應實行定期的輪崗制度,可以爭取以師帶徒、獨立操作、小組討論等多種方法;要制定考核指標,對學生的實踐成績做出真實的評價。
(六)注重教師專業發展,保障實踐教學質量
眾所周知,專業教師素質高低是中職學校健康發展的核心因素,是保障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技能人才,學校采用了多種措施,如大力引進高級職稱教師;對中青年骨干教師進行重點培養;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定期選派教師到校企合作單位鍛煉,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選派教師進行短期進修,提高師資隊伍的業務水平和能力,以實現企業與教師及專業建設的有機結合,取得三贏的良好局面。另外,我校還有一支來自生產實踐,具有豐富經驗、素質較高的兼職教師隊伍。兼職教師均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資格以上職稱,主要參與本專業的畢業實習,指導上崗前的模擬訓練等實際工作,使學生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趙潔.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基礎的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07).
[2]吳毅洲.高職運輸專業“旺入淡出,工學交替”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8(05).
[3]蘭自珍,徐文杰.就業導向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J].職業技術教育,2008(04).
[4]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中級會計實務[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5]陳智娟.如何提高中職財會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04).
責任編輯王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