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明軍
摘要:隨著市場機制的建立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區域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加快,區域間資金往來日趨頻繁。本文通過對寧國市異地資金運行情況的調查,對如何運用異地信貸資金為當地發展做貢獻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異地信貸資金;運營情況;實證分析
隨著市場機制的建立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區域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加快,區域間資金往來日趨頻繁,對當地的經濟金融影響也日趨擴大。近期,筆者就綜合經濟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安徽省縣(市)首位的寧國市異地信貸資金運行現狀進行了調查。
一、寧國市異地信貸資金運行基本情況
1、異地金融機構在寧國的信貸業務增長迅速,異地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流入額增幅超過轄內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幅
從異地信貸資金凈流入額來看,呈逐年穩步增長趨勢。2005年—2008年,寧國市異地信貸資金凈流入額為59213萬元、96612萬元、120652萬元、125427萬元。從業務規模上看,近年來異地金融機構在寧國的信貸業務出現了快速增長趨勢,異地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流入額增幅明顯超過轄內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幅。2008年末異地信貸資金凈流入額為125427萬元,比2005年末增加59213萬元,增長111.38%;本地金融機構 2007年末貸款余額50580萬元 ,比2005年末增加175075萬元,僅增長30.23%。從異地銀行對寧國的信貸資金投放占本地貸款余額的比例看,異地信貸資金占本地貸款余額的比例逐年增加。從2004年到2007年,異地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流入額分別為23185萬元、59213萬元、106612萬元、120652萬元,占寧國貸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17.90%、25.43%、25.49%、25.79%。
2、異地信貸流入的主體和投放對象
異地信貸資金流入的主體:一是是外地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如光大銀行、微商銀行等;二是國家政策性銀行,如南京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三是部分國有商業銀行上級行;四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如安徽省國有投資公司等。異地信貸資金投放的對象:一是寧國市國有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二是寧國本地的上市公司或涉及到汽車密封件、電子元器件、機械制造等寧國市支柱行業龍頭中小企業等;三是市政建設;四是出口型企業。
3、異地信貸投放的主要方式
寧國市異地金融機構貸款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發放。一是委托貸款,即由寧國市財政提供擔保,委托國有資產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作為融資合作平臺,用于向當地優質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及進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直貸,即異地金融機構直接對寧國市大中型企業發放貸款,如進出口銀行南京分行直貸給寧國中鼎股份有限公司10000萬元,中信銀行合肥支行直貸給司爾特3850萬元。
二、異地信貸資金對寧國市經濟金融的影響
1、緩解了企業發展中的資金壓力,促進了寧國經濟的發展。
自2004年國家開發銀行通過寧國市國有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發放9000萬元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后,2006年起先后又有國家開發銀行、光大銀行、微商銀行、進出口銀行、省國有投資公司等單位通過寧國市國有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達10個億,至2007年12月末上述銀行通過寧國市國有投資公司發放給中小企業的貸款余額仍達5.26億,有效地緩解了這些中小企業在生產中遇到的資金不足的問題。異地金融機構還通過對支柱企業通過直貸的方式給予支持。如中鼎公司則直接從南京進出口銀行獲得1億元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異地金融機構對該市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了一大批正處于成長期的企業,有效地解決了這些企業在生產中遇到的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使得這些企業得以集中財力加快項目建設,擴大生產規模,有力地促進了寧國市的經濟發展。2005年—2008年,寧國市GDP分別增長15.3%、14.2%、18.4%、18.7%。
2、對本地金融機構信貸投放進行了有益補充
近年來,寧國市地方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對信貸資金的需求日益旺盛,但由于各國有商業銀行普遍實行了嚴格的授權授信管理制度,多數貸款項目都要報上級行集中審批,貸款發放受到嚴格限制,農村信用社對地方經濟支持力度有限,轄內金融機構不能有效滿足企業的信貸資金需求。而異地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彌補了寧國市經濟發展的資金缺口,是對本地金融機構信貸投放不足的有效補充。
3、有利于金融機構提高服務意識,改善經營管理水平
異地信貸打破了金融機構經營的地域、網點限制。來當地爭取客戶的銀行一般都選取在當地的金融機構已經有良好的信用記錄,已經被認為是優質客戶的龍頭企業。對寧國本地的金融機構而言,來自異地的信貸投放將使業務競爭更加激烈。以寧國市中鼎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是寧國市龍頭企業,多年來一直是轄內各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戶,2004年獲得的10050萬元貸款中,本地金融機構發放了6650萬元,占全部貸款的66.17%,有3400萬元來自異地金融機構,只占全部貸款余額的33.83%;到2006年,該企業獲得的22050萬元貸款則全部來自異地金融機構(包括進出口銀行南京分行和農行宣城分行)。異地金融機構對本地優質客戶資源的爭奪將加大本地金融機構的競爭壓力,促使本地金融機構在應對競爭,尋求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探索在更大范圍內拓展業務,增加利潤來源,降低業務成本,不斷提高管理能力,改善信貸服務水平。
三、寧國市吸引外地信貸資金的原因分析
1、良好的經濟運行環境、社會信用環境和金融運行環境,增強了異地金融機構的投放信心
寧國毗鄰江、淅,綜合經濟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安徽省縣(市)首位,是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縣(市)之一。2000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該市將優化社會信用環境作為創建金融安全區的基礎工作來抓,開展了以“建設信用村鎮、打擊逃廢銀行債務”為主要內容的創建金融安全區活動,積極開展守信用企業、信用鄉鎮、信用村的評比活動,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在全社會初步形成了“講求信用、維護金融債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共識,取得了良好成效,對改善地方投資環境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五年多來安全區創建工作的努力,2006年寧國市被評為安徽省唯一縣市級金融安全區創建達標單位。
隨著社會信用環境的整體改善,寧國市金融運行秩序良好,金融資產質量得到不斷提高,不良貸款余額連續六年下降,從 2001年的87053萬元下降到2006年的57100萬元,不良率也由2001年的43.22%下降到2006年的15.03%。
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和金融運行環境,吸引了大批異地金融機構,增強了他們的投放信心。
2、政府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為異地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創造了條件
在中小企業與國家政策性銀行等異地金融機構對接中,寧國市政府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積極建立中小企業與異地金融機構之間的協調溝通機制,加強情況溝通,向異地金融機構推薦可供選貸的重點中小企業,搞好項目資金銜接,定期研究解決銀企之間存在的實際問題,推動異地金融機構和地方中小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銀行增加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創造條件。
在具體的操作中。首先成立了國有資產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作為融資合作平臺,主動承擔貸款風險,解決當地小企業融資困難等問題。融資平臺的作用不僅體現在作為借款人與異地金融機構發生借貸關系,還體現在作為管理方協助異地金融機構貸款資金進行貸后管理。異地金融機構的地域差異決定了難以貼近眾多小企業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融資平臺作為還款責任人對用款小企業從生產經營到資金流向等方面進行日常監管。融資平臺成了小企業統借統還貸款的主要方式。其次,為有效規避貸款風險,寧國市還成立了中小企業貸款領導小組和貸款審貸推薦工作小組。制定了《市中小企業貸款擔保管理辦法》和《市中小企業促進會貸款風險控制資金管理辦法》。第三建立了償債風險儲備基金,約定在出現企業不能按期還本付息的情況時,動用償債風險儲備基金償還借貸。
3、中小企業良好的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了對異地金融機構信貸資金的吸引力
寧國市獲得異地金融機構貸款的主要是一些涉及到汽車密封件、電子元器件、機械制造等主要支柱行業的成長性好,產品科技含量高,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這些企業一方面通過建立規范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明晰的法人治理結構,改善經營管理,增加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面向市場加大科技投入,引進科技人才和先進設備,積極開展科技交流合作,開發出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新產品,加大了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如司爾特化肥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出“高氮硫基NPK緩釋新型復合肥”和飛達實業股份公司自主開發“環保型交流電動機用金屬化聚丙烯薄膜介質電容器”分別通過國家科技部的評審,被列為2006年度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另外還有中鼎等四家企業的六項產品被列為省級重點新產品。
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增強了其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從而逐步增強了對異地金融機構信貸資金的吸引力。
4、組建寧國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的同時尋求更大、更有實力的擔保單位
寧國市在組建國有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的同時,組建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為當地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為取得異地金融機構的支持,打消他們的信貸顧慮,經寧國市政府的努力,使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公司成為寧國市國有投資運營公司的擔保單位,負責為寧國市國有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提供借款擔保。由于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的前身是安徽省小企業擔保中心,該集團對企業了解的時間更早,范圍更廣,信息更多,加上擔保集團實力較強,作為擔保人有足夠的能力履行擔保義務。它的介入打消了異地金融機構對寧國國有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的顧慮,也更有利于異地金融機構對用款企業的評審,提前防范風險。
四、異地信貸投放面臨的問題
1、異地貸款流動性強,對地方經濟長期穩定的支持性較差
異地金融機構往往更注重自身的短期盈利目標,對當地地方經濟的長遠發展考慮較少,對市場、政策等因素敏感性強,流動性大,當企業發生經營困難或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影響,異地金融機構往往會迅速作出反應,提前收回貸款或采取其他行為保證自身資金安全,這樣勢必導致貸款地區短期內資金緊張,對當地經濟和金融產生不良影響。
2、異地貸款受地域、時間等條件的限制,難以及時有效地了解異地企業經營狀況的真實情況,信貸投放存在較大的風險性
企業經營形勢瞬息萬變,由于異地貸款受地域、時間等條件的限制,一方面發放貸款的異地銀行無法經常到企業進行貸款跟蹤管理檢查,及時了解掌握異地企業真實的經營、財務、信用信息,從而難以對所貸項目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使得當地金融監管部門難以把握異地貸款的規模、結構和地區分布情況,不利于其對資金流向進行監管和風險監測。
3、企業資金環境過于寬松容易導致擴張快速化
大量的異地資金流入寧國,導致企業的資金環境更為寬松,借貸渠道多樣,得到資金軟為容易。這導致了不少企業投資多樣化,企業擴張速度非常快,其中部分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果市場出現風險,企業經營出現問題,外地貸抽逃速度快。勢必影響當地的金融、經濟的發展。
五、幾點建議
1、完善征信體系建設,進一步促進金融生態環境改善
通過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的共同努力,進一步完善寧國市信用體系建設,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一方面可以讓異地資金安心扎根寧國,促進寧國經濟穩定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地資金,實現異地信貸與寧國經濟的良性互動。
2、完善異地貸款統計制度
完善人民銀行和銀行監管部門統計報表制度,將異地貸款盡快納入到金融機構監管體系中來,同時完善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統計查詢功能,在征信系統中建立一個分析層次較深的異地貸款統計查詢制度,通過建立異地貸款的定期監測制度,一方面可以使貸款發放銀行對所貸項目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當地監管部門有效把握異地貸款的規模、結構和分布情況。
3、加強對異地融資的監測
建立異地銀行與當地企業信息主管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機制,建立跨地區的同業信息交流協作機制,解決銀行同業異地信息不透明、不對稱的問題,協同防范和化解異地信貸的各種風險隱患,保障異地信貸融資健康穩定發展。
4、完善中小企業評級體系
縣域經濟的發展大多依靠眾多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更高不開銀行的支持,但全國統一的企業評級標準不適應中小企業的實際,制定適合中小企業評級標準,有利于本地或異地銀行加大信貸投入分散信貸風險,拓寬信貸領域,在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和小企業的發展的同時狀大金融企業,實現銀企雙贏。
參考文獻:
寧國市統計年鑒
王新.探索中國進出口銀行支持中小企業出口的新路[j].中國金融2007,(24)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宣城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