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豪鋒 卜彩麗
【摘要】教學設計引入國內 20 多年來,一直是教育技術領域關注和研究的熱點。教學設計在國內發展的現實狀況怎么樣? 發展趨勢如何?發展和研究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文章主要采用內容分析法,以國內教育技術專業期刊為分析對象,較深入的 闡釋了國內教學設計的發展和研究現狀,接著從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兩個維度分析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教學設計;發展現狀;研究現狀;問題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01—0047—04
一 引言
教學設計自 80 年代初引入中國以來,一直是教育領域特 別是教育技術領域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在教育技術學科體系 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因此,教學設計應該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在教與學的實踐中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對于教學設計在 國內的發展,我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有的學者認為“對于 更多從事教學設計教學的教師來說,也常出現‘說一套做一 套的教學格局”[1];有的學者認為教學設計理論和實踐嚴重 脫節;還有的學者認為教學設計在我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 強勁的發展勢頭,到底如何?教學設計在國內的發展和研究 現狀怎樣?存在哪些問題?其未來發展趨勢又是怎樣的?本 文主要從教育技術專業期刊已刊論文入手,采用內容分析法, 比較深入的分析國內教學設計的發展和研究現狀,存在的問 題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等。
二 國內教學設計發展和研究現狀分析
1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
(1)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透過教育技術專業期刊來分析研究
國內教學設計的發展趨勢和研究現狀,因此,本文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法是對明顯的傳播內容做客 觀而又系統的量化,并對量化結果加以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 它的應用模式主要包括特征分析、發展分析以及比較分析。
(2) 分析對象的確定 為了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國內教學設計發展趨勢和研究現
狀,本研究的分析對象分別是:中國電化教育、電化教育研 究、中國遠程教育、現代教育技術、開放教育研究、中小學 信息技術與教育等六本教育技術學專業相關期刊。
(3) 分析類目和單元的確定
筆者結合研究目的以及教學設計是連接理論和實踐的橋
梁性學科的性質,把分析類目確定為兩個大方向即教學設計 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七個細節類目分別是:教學設計理論 研究、中小學應用研究、高校及遠程教育應用研究、企事業 培訓研究、國外相關研究、教學設計反思研究、其他研究等。 分析單元都是以 1 篇文章為 1 個分析單元。
(4) 抽樣方式的確定
本文研究內容抽樣方式采用“來源抽樣”。筆者以中國 知識資源總庫(CNKI)為平臺,采用專業檢索方式,檢索字 段為:題名=‘教學設計and 來源=‘***,檢索以上六種 專業期刊的所有題名中含有教學設計的文章,各期刊文章數 量見表 1。中國電化教育 207 篇,電化教育研究 78 篇,中國 遠程教育 37 篇,現代教育技術 33 篇,開放教育研究 23 篇,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165 篇,共 544 篇(各期刊文章數量有 重復的或者通知之類的文章除去)。

2結果量化與分析
為了更好的映射出國內教學設計的研究和發展現狀,筆者主要從教學設計的發展趨勢和主要研究領域兩個方向來分 析研究。
(1) 從年份論文數量分布來分析發展趨勢
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從1994 年開始收錄至今,由于考慮到部分 08 年論文還沒有被收 錄,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從 1994 年到 2007 年的各來源期刊已收錄文章,統計如表 2。其中統計了各期刊從 1994 年至2007 年文章數量分布情況,最后對 6 種期刊的各年份文章總 量進行了匯總。

從圖 1 我們可以看出,教學設計在國內的發展在近 14 年內整體上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在國內教學設計經歷了前期 的引進和介紹之后,1994 年到 1996 年,在這 3 年中文章數量 穩步上升,但上升幅度不是很大。其中以《中國電化教育》 為主陣地,共刊發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5 篇,同期《電化教育 研究》刊發 3 篇,《現代教育技術》1 篇。這個時期正是中國 信息化建設的啟動階段,但是國內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教育信 息化還處于準備階段,因此這個時期的文章以中小學學科教 學設計為主,教學設計中的技術成分很少到幾乎沒有,且教 學設計理論研究沒有新突破。
1997 年至 1999 年,這段時期是國內教學設計發展中理論 和實踐的探索階段,出現了兩個低谷。根據哲學中的否定之 否定規律,我們知道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 統一。教學設計經過了前 3 年的發展,應用上主要以中小學 課堂教學設計為主,教學設計理論發展顯得有些滯后。恰好 在這個時期是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展開階段,此時的教育信息 化也陸續啟動,因此該時期的文章側重于教學設計的理論、 應用方法研究以及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設計研究。如何克抗研究評論(上、中、下),以及在《中國電化教育》上連續發 表的從信息時代的教育與培訓看教學設計理論的新發展(上、 中、下);以及對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對比反思,對教學設計一 些基本理論的再次厘定等。
2000 年到 2006 年是國內教學設計的快速發展期。從表 1 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遠程教育》和《開放教育研究》兩 本期刊也開始關注教學設計,這說明教學設計開始在遠程教 育和繼續教育領域展現它的魅力。2002 年《中小學信息技術 教育》創刊,2 年就刊發相關文章 51 篇。這幾年是中國信息 化建設的發展階段,與此同時,教育部于 2000 年 10 月 23 日 召開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決定從 2001 年開始用 5 到 10 年的時間,在中小學(包括中等職業技術學 校)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啟動“校校通”工程等[2],這對于教學設計的發展無疑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段時期的 文章以中小學應用為主,教學設計理論研究上也有較大創新, 比如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 計模式等。
進入 2007 年,從圖 1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文章數量較2006 年有顯著的減少,由 2006 年的 92 篇減少到 2007 年的59 篇。經過快速發展期后,我們再看 2007 年的文章內容可以 看出,教學設計研究者開始反思國內教學設計的定位及前景, 以及試圖為教學設計尋找新的出路和突破口。
(2) 從主要研究領域來分析國內教學設計研究現狀 不同類目教學設計文章數量分布如表 3。從表中我們可以
看出 543 篇文章中,有 301 篇是教學設計在中小學學科教學 中的應用研究,占文章總數量的 55%,如圖 2。其中《中國電 化教育》128 篇,《小學信息技術教育》159 篇,占整個中小 學應用研究的 95%。中小學應用研究這方面的文章主要是基 于某學科某節課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理論方面的研究文章數量是 157 篇,占文章總數量的 29%,各期刊理論研究分布比較均勻。理論研究方面 的文章主要包括:首先是對教學設計本體論的研究,如現代 教學設計理論體系初探、教學設計方法論體系的變革與未來、 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混沌理論對傳統教學設計的 沖擊與啟示等;其次是教學設計在網絡課程、多媒體課件開 發以及遠程教育中應用模式的理論探索等。
教學設計在高校及遠程教育應用研究方面,文章數量 55篇,占文章總數量的 10%。和中小學應用相比相差 45 個百分 點,文章內容和中小學應用一樣,主要是針對某學科的一節 課為主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在企事業培訓中的研究和國外教學設計相關研 究一樣,都是占文章總數量的 1%,分別只有 4 篇和 3 篇文章。 而教學設計反思的相關研究占文章總數量的 2%,共有 10 篇 文章。

三 國內教學設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上面的結果量化與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教學 設計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在這里,筆者主要從 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這兩維度去分析現有問題。
1理論研究存在的問題
(1) 理論研究陷入“貧困的富有”
從現有教學設計理論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層出不窮的新模式和新的教學設計理論,讓人應接不暇,貌似繁榮的背 后卻是教學設計研究者和使用者的相互背離。大家似乎浸泡 在豐富的教學設計理論和模式的海洋,卻忍受著理論匱乏的 困境。一方面是不斷出現的新的教學設計模式,如基于對話 理論、彈性認知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面向 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模式等等,只要有學習相關的理論出現, 馬上就會有相應教學設計模式的出現。另一方面一線教師卻 呼吁沒有合適的教學設計理論和模式來指導教學實踐。
(2) 多數教學設計理論“曲高和寡”
根據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我們知道,理論和實踐是矛盾統一體,“人”是連接理論和實踐的中介,只有當一種理論 轉化成人的思維方式的時候,進而就會改變他的行為方式[3]。 因此所有的教學設計理論和模式的研究,是為了指導實踐和 應用,都不能脫離最終要受到實踐檢驗這一事實。如果理論 研究成了教學設計研究者的自娛自樂,那么教學設計理論研 究似乎成了海市蜃樓的美景,掛在空中的彩虹,可望而不可 即。現有的教學設計理論研究就有“曲高和寡”的意味,晦澀 抽象的新名詞的不斷出現;各種新模式忽視了“模式”簡單明 了的原始意義,似乎變得越來越復雜。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的 現狀,致使我們的教學設計發展舉步維艱。
(3) 國外借鑒少,反思研究匱乏
從現有的研究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國內教學技術“全盤西化”,潛在的意思是國內教育技術全部是借鑒 國外而沒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教學設計也不例外。現實又是 怎樣的呢,就教學設計來說,我們不能否認國內教學設計從 一開始最基本的理論都是從國外引進過來的,本來就是借鑒, 學術無國界,這沒有什么問題。問題是我們 80 年代引進教學 設計到國內的初衷是什么,從現有的文獻中似乎可以查到我 們的初衷,是為了提高教和學的效率。但是教學設計在國內20 多年的發展我們似乎看不到教學設計給我們教學帶來了什 么變化,教學設計最擅長的評價作為教學設計研究者,似乎 也不能評價估量出教學設計給我們帶來多大的變化。
引進之后,我們都做了些什么?教學設計研究的定位對 準了中小學課堂,嘗試在中小學的教學中發揮作用,可是 20 多年來研究者目光似乎不愿意或者說不愿意面對從這個定位 中轉移出來,現在似乎我們的研究越陷越深,不可自拔。因此,我們必須反思我們現有的研究和定位,是不是錯位了? 如果是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如果不是我們應該怎樣 更加創新我們的特色。不管怎樣,問題已經出現,我們必須 面對。一個學科面臨問題的時候,首先是回過頭來反思現有 研究,重新地位。另外就是借鑒國外現有研究,畢竟教學設 計是個舶來品,舶來之后的水土不服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 上面的量化分析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外借鑒和自身反思 兩方面的研究都很少,分別占了文章總數量的 1%和 2%。
2應用研究存在的問題
(1) 中小學教學設計研究創新少,重復多
教學設計作為一個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學科,在國內主要表現在在中小學中的應用。從現有的研究來看,中小學教 學設計研究大多數文章都是類似的研究,千篇一律的設計讓 讀者呼吸不到一點新鮮空氣。更有甚者很多文章作者全部是 依靠自己的教學經驗來進行教學設計,所有的教學設計理論 和模式都拋在腦后,隨心所欲的開展自己的教學過程,與其 說教學設計不如說是一個教學過程的敘述。除了文章的重復 之外,一個很重要的現象是,在如今日益強調學習者為中心 的今天,大多數一線教師的教學設計幾乎都是以自己為中心, 所謂的互動、協作、學習者參與都成了書面理論。
(2) 企事業培訓應用研究重視不夠
在應用領域,據有關資料我們知道,美國的教學設計主要應用于培訓領域,特別是企業培訓,而在中小學和高校領 域幾乎毫無建樹[4]。而引入中國后的情況卻恰好相反,教學設 計被應用到學校教育領域中來,特別是中小學教學中來。從 最近一篇題名為《教學設計與技術的趨勢和問題——訪教學 設計領域國際知名學者羅伯特?瑞澤教授》的文章中,瑞澤教 授回答記者關于美國教學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領域時說, 他們的畢業生大都在美國的商業企業部門工作,他們承擔著 相當廣泛的任務——從績效問題分析到教學及非教學問題解 決文宗的設計,到對問題解決方案效果的評估;或者在大型咨詢公司工作或者自己開咨詢公司;還有畢業生以軍人或普 通公民身份在軍隊中從事教學設計工作;也有在高校或學術 機構從事教學設計的工作[5]。從上面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企 事業培訓是美國教學設計的主要定位,而沒有提到中小學。 似乎我們的研究和他們正好背離,朝著兩個方向越走越遠。
四 結語
從現有的發展現狀和研究現狀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 國內教學設計的發展在經歷高速發展期之后,最近幾年,將 會是冷卻之后的反思階段。教學設計在國內還是一個很年輕 的學科,發展過程不可能一撮而就,不少研究者在努力嘗試 進行基于本土的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的創新。我們期待更多 的研究者投入到教學設計的研究中來,期待更多的期刊關注 教學設計。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借鑒之后,將是中 國教學設計的不斷創新,那時候,我們將迎來國內教學設計 發展的春天。
參考文獻
[1] 莊秀麗.關于教學設計的迷思與心得[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 育,2004,(11):21-22.
[2] 鐘志賢,張琦.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歷程回眸[J].中國教育 信息化,2007,(6):8-9.
[3] 思遠.理論與實踐的關系[DB/OL].
[4] 倪小 鵬 . 教 學設計應面 向企業培訓 [J]. 中 國電化 教 育,2007,(1):14-17.
[5] 梁林梅,希建華.教學設計與技術的趨勢和問題——訪教學 設計領域國際知名學者羅伯特?瑞澤教授[J].開放教育研 究,200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