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愛梅
摘要:針對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在就業工作的開展中,積極嘗試,大膽創新,運用網絡博客平臺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從就業工作博客的提出、具體做法和初步成效三個方面,介紹運用網絡博客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網絡;博客;就業;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F2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2-0256-02
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我國就業形勢十分嚴峻,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加大。高等院校不僅是培養人才的搖籃,而且在指導大學生就業工作中擔負著引人注目的職責。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大力加強在校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如何適應形勢和社會發展,大力創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高等院校亟需深入研究和破解的一個重要課題。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根據網絡普及的現實和當代大學生的實際特點,積極嘗試運用網絡博客平臺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并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做法。
一、就業工作博客的提出
“博客”即網絡日志。據資料顯示,2002年博客開始引入我國,用戶數量不足1萬。短短幾年,博客人數一直以驚人的速度猛增,“截至2008年11月底,我國博客空間超過1億”。①我們嘗試建立就業工作博客,不是脫離實際、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立足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實際情況。
一是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近幾年越來越突出。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求“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許多用人單位、特別是可以廣泛吸納就業的企業單位,目前在實際發展和心理上都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在招聘人員方面普遍持保守或更加謹慎的態度。嚴峻的就業形勢對就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是網絡信息化在高校中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化已經在高等院校得到廣泛應用,給高校各個方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當今在校大學生,可以說是伴隨著高科技產品、信息網絡化成長起來的一代,不少學生都有自己的個人電腦,他們普遍具備使用網絡技術的基本條件和素質。
三是學生樂于并經常使用網絡。當代大學生自主選擇的特點更明顯,在課余時間,他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由于網絡具有實效性、便捷性、豐富性的特點,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重要方式,他們也都樂于使用網絡與教師、同學進行溝通交流。不少學生、尤其是在校外實習的學生,曾就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就業工作向我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根據上述實際情況和現實需要,我們于2008年10月創建了學院的就業工作博客,開始嘗試運用博客這種新穎的網絡平臺開展大學生就業工作。
二、具體做法
(一)創建網絡博客。依托新浪網博客空間,建立了人文社科學院就業工作博客。根據實際需要和學生的意見建議,在博客中設立了“招聘信息”、“就業政策”、“就業指導”、“畢業生相關表格”、“工作通知”、“就業時事”等分類欄目,并設置了“學生評論”、“學生留言”等互動板塊。在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我們盡量讓每一位學生都感覺到自己就是博客的主人,為此我們向學生提供了公用用戶名和密碼,每個學生通過公用密碼登陸后都可以發布信息、管理博客,努力實現平臺共建、信息共享的目的。
(二)發布招聘信息。為給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有針對性的、真實有效的招聘信息,我們重點做好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就業指導老師收集并發布招聘信息。學院就業指導老師通過學校就業部門、校企合作、外出調研開拓就業市場等途徑獲取就業信息,及時在就業博客空間中進行發布。二是畢業生自己收集并發布信息。畢業生使用公用密碼登陸后,發布自己了解掌握的就業信息。三是就業工作學生助理員收集并發布信息。根據就業博客運行的需要,我們從學院選聘一批有工作熱情、認真負責、服務意識強的低年級學生,擔任就業工作助理員,他們各司其職,負責招聘信息的收集、核實、發布和就業博客平臺的日常維護等工作。
(三)實施就業指導。進行就業指導是就業工作博客的重要職能。本著服務大學生就業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通過就業博客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就業指導:一是就業形勢教育指導。通過發布有關就業時事新聞,引導學生認清就業形勢,立足實際,提前從心理、學業等方面充分做好準備,抓住機遇,及時就業。二是就業政策教育指導。在就業博客上發布《大學畢業生就業相關政策問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學生就業過程中必須了解的有關政策,引導學生不走或少走彎路、切實維護自身利益。尤其是在關于畢業生“干部身份”、“三方協議”和“派遣證”等方面的政策指導,收到了很好的實效。三是就業技巧教育指導。通過就業博客發布《寫簡歷應注意的問題》、《手機禮儀》、《應屆畢業生面試內容與技巧》等就業技巧指導文章,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就業技巧,在學生自身已具備的能力、素質基礎上,盡量提高應聘的成功率。
(四)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就業工作必須予以重視的一個問題,同時也是學生就業工作中帶有根本性、長遠性的一個問題。基于這種認識,我們通過就業博客發布學生實習信息和《大一到大三,做好五件大事》、《360行,我該做哪一行》、《知名企業家感言》等文章,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一些常識與方法,為就業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初步成效
近一年來,我們運用就業博客平臺開展大學生就業工作指導,邊摸索、邊實踐、邊完善,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開辟了就業工作的新渠道。從高校就業部門獲取就業信息是學生得到就業信息的主渠道。在金融危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出現了“僧多粥少”的現象,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通過傳統的方式直接從社會上獲取的就業信息也相應減少。此外,臨近畢業的學生大部分時間在校外實習或奔波找工作,有些校內的一些信息在校外無法查看,難免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建立就業博客,給學生提供一個有效的信息平臺,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日益發達的互聯網、隨時隨地發現、發布和利用就業信息。這既是對高校傳統就業指導工作方式的有益補充,也無疑開辟了高校就業工作的一條新渠道。
(二)提高了就業工作的效率。當今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時間就是效益,信息就是資源,尤其在就業競爭壓力日益加大的形勢下,充分調動學校、教師和學生等各方的積極主動性,快速實現職位供求信息的傳遞、互通,搭建針對性的需求平臺,是提高工作效率,縮小時效空間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掌握和運用網絡博客信息技術,采用便捷、高效、新穎、生動的信息化手段,便于就業指導部門、就業指導老師和廣大學生突破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了解情況,及時發現有價值的信息或進行就業工作指導,從而提高了就業工作的效率。
(三)增強了就業工作的效果。運用網絡博客開展就業工作,很好地適應了當代大學生樂于使用網絡的實際特點,很受學生歡迎。2007年學校的《大學生學情調查》結果顯示,在求職信息渠道的首選上,人文社科學院29.9%的學生選擇父母或親友,26.9%選擇學校或老師,25.4%選擇招聘會,只有13.4%選擇網絡。可見,當時大學生通過網絡實現就業的思想意識比較淡化。開通就業博客既延伸了學校、老師開展就業工作的手臂,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網絡資源實現就業的意識,拓寬了學生求職信息途徑。就業網絡博客開通不久,學生的點擊率一路上升,目前已超過了1萬次。不少學生興奮地對我們說:“咱們的就業工作更現代化啦!”許多學生自愿報名擔任就業工作助理員。一些學生看到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后,留言說:“珍貴……收藏了!”尤其是博客中關于就業指導、就業政策等內容的介紹與宣傳,取得了良好成效,與往年相比學生就業意識明顯增強,求職的主動性逐漸增強,電話咨詢就業政策的學生明顯減少。
(四)擴大了就業工作的覆蓋面。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必須從低年級學生抓起,甚至是從入校不久的新生抓起。受師資力量的制約,許多高校尚無法直接面向低年級學生實施課堂就業教育。開通就業博客,精心設計博客內容,則有效地突破了就業教育師資有限的瓶頸性束縛,實現一個“網絡就業指導課堂”同時面對學院所有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進行就業教育的目的,擴大了就業指導工作的覆蓋面。
責任編輯 張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