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教學法是歐盟職業教育的精髓,也是歐盟職業教育在國際職業教育享有良好聲譽的重要保障。參照歐盟的做法,文章闡述了項目教學法在我國機械類實訓實習教學模式中的運用。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教學模式;教育體系
項目教學法是指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采取小組討論、協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探究的過程。項目教學應該滿足下面的條件:該工作過程用于學習一定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能將某一教學課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結合起來;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或現實商業經營活動有直接的關系;學生有獨立制定計劃并實施的機會,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可以自行組織、安排自己的學習行為;有明確而具體的成果展示;學生自己克服、處理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項目要求學生運用新學習的知識、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學習結束時,師生共同評價項目工作成果。
歐盟的“項目教學法”
在歐盟的職業教育體系中,嚴格的等級培訓模式,使得學生畢業后在歐盟享有很高的地位。筆者通過考察研究發現,歐盟的職業教育體系采用的是項目教學培養模式,即在職業學校的三年內共有12個課題(項目),每一個項目依據每年技能目標制訂,學生完成了這些項目就可以畢業。
每一個項目(或子課題)的設置都切合企業的實際應用,并且圍繞個人自身修養(知識、能力、人文素質等方面)設立,以“我看所以我能記住;我做所以我能理解(I see and I remember;I work and I understand)”為宗旨,避免“左耳進,右耳出(I hear and I forget)”的現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專家,只是指導學生去完成各個項目。
如項目:用手動工具制作零件(沖頭的修理),16課時,屬于機械工第一學年內容。學生的任務是用盡可能少的花銷修理沖頭,使用設備有手動工具和一臺立式鉆床,該項目按照以下幾個方面實施(參見表1、表2和表3)。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團結協作精神將得到充分體現,成為該項目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進度,教師一直有跟蹤,一般來說,每兩個月教師聚在一起進行一次討論,探討內容包括學生到底需要哪些技能、學生現在的學習態度等。
歐盟教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當顧客看待,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實踐技能訓練,包括職業技能、團隊合作技能、未來學習技能(技能是學生在社會生存的前提)。每一個項目培訓對學生不僅有技能的要求,還有學習方法的要求以及人文方面的要求,如團隊協作、與人交流等能力。
基于“項目教學法”的實訓實習教學
項目教學法有點像我們平常所說的畢業設計,一個畢業設計課題是集三年所學知識為一體的應用,通常學生在做畢業設計時需要查找閱讀大量的資料,計算大量的數據,不斷優化設計方案等。一項畢業設計可以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培訓自己收集資料的能力,還可以學會怎樣去處理問題。
在我國的職業學校中,能夠真正讓學生做畢業設計的比較少,即便是做也是以論文的形式多,實際操作或制作的少,達不到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目的。而歐盟職業學校的學生三年內要做12個項目(相當于12個畢業設計課題)。由此可見,之所以我們培養的學生的動手能力達不到歐盟企業的要求,項目教學是核心所在。
大多數職業學校有許多實習安排,實習內容都是一些比較基礎的技能,如果能夠將實習實訓的時間增加,將實習的內容以做項目的方式進行,那就可以走出我們自己的項目教育模式。以下是我們結合學校實際,多年探索的一個機電類實習實訓項目。
如斜口鉗設計制作項目:103課時,屬于機械專業第二學年內容。該項目按照以下幾個步驟實施(參見圖1及表4、表5)。


1.斜口鉗裝配。
2.斜口鉗項目教學內容和學時分配,見表4。
3.項目實施要求及能力培養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制定“斜口鉗制作加工”的總體計劃(包含預算該項目的總造價),由教師審核。教師根據學生的計劃,統籌需要購買的材料和刀具,交學校主管部門統一采購。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對該項目進行零部件設計和總裝設計,教師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各子模塊的具體要求如下:(1)CAD設計模塊要求以實物為依據進行測繪,并作一定的修改,繪制好零件圖12張、裝配圖1張,培養學生對機械制圖的認知能力和計算機繪圖的實際操作能力。(2)數控銑模塊中的“底板、直支撐板、圓弧支撐板、鉗身、活動鉗口、固定鉗口”六個零件,要求按照設計的圖紙編寫數控加工程序,優化切削用量,并加工出產品,培養學生對數控機床的實際操作能力、規劃統籌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對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等。(3)數控車加工模塊中的“普通螺紋(與六角螺母配合)、圓弧手柄”,要求學生通過加工,熟悉數控車床的使用和操作。(4)普通車加工模塊中的“絲桿(梯形)、心軸”,要求表面光滑,能夠靈活傳動,培養學生對普通機床的操作能力。(5)裝配鉗工模塊中“銑定位塊”可以準確定位、裝配鉗工模塊中“鉆孔、攻牙、裝配”,要求裝配合理,符合要求,培養學生對產品的總裝認識、產品質量意識以及對配合的理解、對精度的認識。學生從造型設計到動手加工零件直至最后組裝,都是自己動手。學生完成樣品后,撰寫一定字數的說明書,并向全班學生解釋說明該樣品的設計思路和用途等,同時對于其他組學生的疑問進行解釋,也就是培養學生與顧客交流的能力。
4.檢查評價(項目)。(1)評價組成員:教師代表、企業代表(外聘一至兩名)、學生代表(以學生自愿的方式參加)。(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本團隊所做的項目進行闡述,評價組對該項目進行討論,分析出現的問題和改進措施。(3)最后評分:指導教師評分(占40%)+教師代表評分(占25%)+企業代表評分(占25%)+學生代表評分(占10%)組成。首先指導教師評分。按照評分標準進行評分,每一個模塊20分,共計100分。其次綜合評分。教師代表、企業代表、學生代表只評裝配效果的分數,總分100分。
5.整理文檔。學生整理好該組的計劃和項目總結、項目實訓報告等資料,上交教學部門。
通過我們對該項目的探索和完善,現在運作起來比較順利,學生普遍反映較好,他們特別愿意進行類似的項目實習,從項目中學到的東西比較多,綜合能力也得到提高,企業技術專家對我們的這種教學模式高度贊揚和肯定。但是,項目教學法在我國的推廣實施還有一定的困難,主要受設備和經費的影響,需要一線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來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二)[J].職業技術教育,2006,(4).
[2]何龍,祁傳琦.項目教學法在機電一體化專業綜合實訓中的應用[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2(4).
[4]華麗娟.項目教學法在數控加工實訓中的應用[J].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06,8(9).
[5]王玲,陳軍.專業綜合型項目教學法在實踐中應用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7).
作者簡介:
何愛華(1975—),男,碩士,廣東佛山陳村職業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外職業教育比較、反求工程、數控加工技術。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