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毅
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開發人潛能的需要,是體育教學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識經濟時代挑戰,培養創造能力的核心。那么,在體育教學方面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值得我們教師去總結和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體育教學;創新精神;培養
1 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
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前提。因此,體育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學策略:
1.1 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創設學生創新思維的氛圍。
體育教學實踐證明,在專斷的師生關系中,教學氛圍沉悶,學生精神抑郁,學習很被動。而在民主的師生關系中,教學氛圍活躍,學生精神振奮,心情愉快,學習積極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斯坦福大學校長卡斯帕爾教授在談到硅谷和斯坦福大學的成功時,就認為寬松、自主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條件。德國海納特教授提出:教師凡欲促進他的學生的創新力,就必須在他們班上倡導一種合作、社會一體的作風,這也有利于集體創新力的發揮。民主的師生關系一旦形成,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信賴感、親切感,從而形成有益于課堂教學的親合力。同時,民主的師生關系還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期待和愛,從而激發強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從教師的一舉一動中受到激勵,感到振奮,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同時,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眼神、語調、微笑等體態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和愛。只有在這樣輕松愉快、學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課堂氛圍中,他們才樂于參與教學過程,才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1.2 創設活動情境,作為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鋪墊。
體育活動內容,特別是體育教學內容的新教材,通過教師生動有趣的講解和氣氛渲染,很容易將學生帶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當電視播放《排球女將》時,安排排球教學;播放《貫籃高手》時,安排籃球教學并結合“三對三”籃球比賽規則等,通過師生共同創設優化情境,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學生接觸的情境越多,發現問題的能力就越強,設想的方案也越具想象。“見多識廣”,不僅使學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同時也培養和增強了學生創新的信心和勇氣。情境教學中運用已學知識和對未知知識的探求都會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3 適時進行激勵,激發創新需求,激活學生創新思維。
在體育教學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激勵,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在教學中一般采用以下幾種較為有效的激勵措施:一是期望激勵。皮格馬利翁效應說明,應用期望激勵學生,學生會朝教師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學中我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語氣表露對學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二是表揚激勵。多表揚,少批評。尤其是對于活動中經常落后的學生,在大庭廣眾之下經常性的失敗會使他們對體育活動產生自卑乃至畏懼感,進而使其失去對體育的興趣。因此在體育課結束時點評中,我總對那些不引人注意的“丑小鴨”加以鼓勵,哪怕是一點點閃光點也加以呵護,而當他們能在體育活動過程中表達自己獨立的想法和見解時,更是大大加以表揚和鼓勵。這樣,使這部分學生通過各種體育活動內容的學習,產生出“別人可為,己亦可為”的積極向上的思想。三是競爭激勵。體育教學在競爭條件上有其獨具的優勢,這些教學優勢通過教師的組織教學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創新動機。四是成功激勵。努力創設機會,將學生的想法和創造融入體育教學中去。適時的激勵,能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現——高期望”的良性循環中,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以激發。
2 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法的創新
2.1 運動技能教學中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
《課程標準》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應注重學生基本的運動知識,運動技能的掌握,不過分追求運動技能傳授的系統和完整,不苛求動作的細節”。同時又指出:“運動技能學習領域體現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的基本特征,運動技能的學習也是實現其它學習領域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這不僅擴大了運動技能學習的外延,而且指出了運動技能不但仍然是《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體育與健康學習的重要目標,而且是達成其它學習目標的基本途徑,對運動技能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那么我們在具體的運動技能教學中,如何創造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課程標準》的要求呢?北師大學者賈齊老師的研究結果為我們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賈齊老師認為: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運動技能的教學方法是不同的,傳統的體育教學將規范化技能的掌握作為唯一目標,教師的教學設計是依據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技能而展開的,這是一種“直線式教學”。新課程把促進學生的發展看作是技能傳授的根本目的,重視技能學習過程中的教育價值。賈齊老師提出了“曲線式教學”的構想,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置一定的運動情境或運動課題,學生表面上看是循著一條曲線學習技能,導致了運動技能獲得效率方面的損失,但是這種損失在另一方面,卻通過學習能力和學習精神的培養這一教育意義上的價值的實現得到回報。“曲線式教學”為改變傳統的傳授教學方法,為“啟發式”、“發現式”教學方法創造了有利條件。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以學生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發展為主旨的自主學習得到了弘揚。也為我們改革和創新適應學生發展的技能教學方法提供了思路。
2.2 經改造和建設的體育運動項目作為教材時教學方法的創新。
《課程標準》把教學內容理解為達成學習目標的一種手段。這就意味著教師完全可以根據學校學生、教師的實際情況選取不同的教學內容,使體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樣。《課程標準》實施建議指出:現代競技運動項目,新興的運動項目,民間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學生自我創編的體育運動項目,校外、社區體育運動項目等都可以成為體育課程資源。這強調了體育教學內容不等于原傳統意義上的競技運動項目,也不等于專家編寫的體育教科書上的某些教學內容。教師不只是“教”這些以身體練習為主要特征的運動項目,而是要通過這些運動項目的教學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教會學生獲取必要的知識技能和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充分發展。我們除了使用這些原本的運動項目作為教學手段外,還要學會改造和建設這些運動項目,使它們更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當我們改造和建設作為課程資源的運動項目,并作為新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時,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我們教學方法的創新過程。
2.3 在學習、教學與評價一體化中,借鑒其它學習理論進行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
促進學習、教學與評價一體化是新課程改革中學生學習評價改革的重要特點。新課程倡導學生的學習評價應鑲嵌在教學任務中,是嵌入在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的,是學習和教學的有機構成。那么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做到評價與教學過程聯結,將學習、教學和評價聯結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如有教師在新課程評價中運用了“學習契約評價法”、“腳手架評價法”,并認為是整合教與學的過程性評價的有效途徑。筆者也認為這兩種評價方法和教學方法是借鑒其它學科的學習理論,經過發行和創新成為新的體育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的范例。“學習契約教學方法”:學習契約也稱學習合同,這種教學方法來源于真正意義上的契約或合同,它就是一份由學生和教師協商擬定的書面的合同資料,合同內容上清楚表明學生的學習內容、運動技能掌握的程度、身體練習的形式、身體練習的運動量、學習時間以及評價學習成果的方式。以規范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職責。學習契約的運用,不僅是學生評價方法的改革,更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而且能使真正意義上的學生主體性的落實。腳手架教學方法是將維果斯基最近發現的理論運用于教學、學習評價實踐的嘗試。“腳手架教學方法”:當學生的認知結構無法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收整合到自己原有認知結構時,通過教師的教學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將學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