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云珍
摘要:當今世界,知識的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知識的創新需要創造性人才,而創造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出發,要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和取得完美的教學效果。本文通過總結在舞蹈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經驗,對如何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進行綜合的論述,把這些實踐經驗同理論相結合,說明舞蹈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巨大優勢,以及在教學中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舞蹈對創造力培養的作用。
關鍵詞:舞蹈教學 創造力 創設情境
舞蹈作為一種最具創造性的藝術形式,其創造性特質決定了它在培養創造性方面必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這個觀念的引領下,舞蹈教學就不僅僅以追求審美為唯一目的,應當使學生在參與舞蹈的活動中激發主體的創造意識,這也成為衡量舞蹈課成功與否的標準。
一、創造力的內涵
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 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創造力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創造力與一般能力的區別在于它的新穎性和獨創性。創造力的主要成分是發散思維,即無定向、無約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
二、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必要性
創造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一般認為,它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即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個性傾向和創造性表現能力。其中,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創造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學校各科教學均應加強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適時、合理的滲透創造性思維能力訓練。舞蹈這種藝術形式,從動作的設計、編排,到舞臺的表演,都包含有大量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因素。因此,舞蹈是訓練學生想象能力的較好載體,對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區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在舞蹈教學中,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尤為重要的。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是舞蹈專業學生將來作為教育者本體的需要。通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舞蹈活動,形成完善舞蹈技能技巧和發展舞蹈表現能力的教學方法。這種舞蹈教學法具體分為,練習法、律動教學法、創作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四種。這四種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各有不同的優勢。舞蹈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具體分析靈活運用。
三、舞蹈教學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策略
(一)在舞蹈教學的“啟情、導行”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種對記憶中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維方式。舞蹈教學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是最為重要的目標。啟情傳統的舞蹈教學的培養目標上重技術難度訓練,輕智力、創造性的開發;在教學方式上重知識、技能的灌輸,輕想象、思維的激發,這樣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發揮,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全面調動學生的情緒,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達到“舞以盡情”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程式化的教學方法,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恰當地把動作示范,語言啟示和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來理解舞蹈基訓動作以及舞蹈語匯。如在進行元素練習、動作組合練習的過程中,將所要教授的內容利用形象的圖片,教師示范及解說,讓學生先有形象感覺,再加上理論的透徹分析,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提、沉、沖、靠、含、扭、翻、轉、閃、踏、抽、彈、移、拖等動作的準確概念,領會舞蹈形、神、勁、律的意識體驗,理解“心一想,歸于腰,奔于肋,行于肩,跟于臂”的動作規律。
(二)引導發現,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引導發現模式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學教材、討論交流、弄清疑難、練習鞏固,達到牢固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習慣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尋找、發現、創造的熱情,比消極被動的學習有效的多。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變成學習的巨大動力。
舞蹈的表現形式與眾不同,善于找出巧妙的形式,這是舞蹈構思的關鍵所在。選擇一些優美的舞蹈圖片讓學生觀察,并說出舞蹈的構思。教學過程中,學生妙思紛呈,創造力大為釋放。有個學生想出兒童蕩秋千的美麗場景,設計從舞臺上吊下無數的秋千繩,化成一條條綠色的枝條,隨著秋千蕩呀蕩,枝條與孩子構成種種圖形、畫面;另一位學生則是構想出放風箏的生動場面,由一群演員通過雙手持扇來表現,隨著放風箏的領舞動作,隊形一會兒分,一會兒合,組成各種各樣的美麗畫面。有的從服裝色彩方面來構思有的從舞蹈意境方面構思,也有從舞蹈基本動作和舞蹈的情節等方面構思。通過的訓練,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培養了主動觀察、思考,善于分析綜合的好習慣,為培養創造性思維奠定了基礎。
在引導發現教學模式中,所有人既是老師又是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提問,很多問題不用老師講解,憑借集體的智慧就圓滿的解決。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享受到了發現的樂趣,發掘了學生想象能力的潛能。
(三)營造創造性的環境,鼓勵嘗試,增強學生創造性的表現力
運用語言、實物、舞蹈、畫面等手段,創設生動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個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這一模式從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統一,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統一的觀點出發,通過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使環境和個人之間連續不斷的信息交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無意識學習的潛能,使其在完全放松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在創設情境的階段,根據教學目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進創設情境的過程中來,發揮他們想象力,制造一個充滿歌曲意境的環境,然后自己融入進這個創設過程和學習過程,同時教師也運用語言、舞蹈、多媒體等手段幫助孩子們對情境的創設加以完善。在教學中,可應用風格不同、節奏與旋律各異的歌曲和舞蹈伴奏,讓學生們在舞蹈的啟迪下,用形象化的舞蹈動作表達出來,這實際上是對學生舞蹈表演、創作靈感、舞蹈素養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測試,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們的快速反應、思考能力探索和創造精神。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猶如導演和演員的關系,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多種能力,如表演、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要時刻考慮怎樣把培養學生創造力的要求融入其中,并把這些環節組織運用好;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達到誘導學生情感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作用。
四、結論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舞蹈創造力的研究已經呈現出枝繁葉茂的局面,舞蹈創造力的培養應當是一個縝密的教學工程,而目前的研究現狀在研究方法和內容上有很多雷同的地方。偏重于對教學方法實踐,忽視了從舞蹈教學全局的角度去研究問題;并且在培養創造力的舞蹈教學實踐中出現了一些急待解決的問題,從而影響了舞蹈創造力培養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小娜.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滁州學院學報, 2006/05
[2] 瞿美子.淺談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9/01
[3] 馮潔.淺談如何在舞蹈教學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成才之路, 2009/17
[4] 鄭玉玲.淺談舞蹈教學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