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砌筑抹灰技能訓練對培養學生職業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職業學校建筑專業砌筑抹灰技能訓練須根據訓練內容特點和培養目標要求確定訓練重點及優化實踐環節的教學模式,堅持相關的實踐教學原則,把學生崗位技能素質培養落到實處。
關鍵詞:職業學校;砌筑抹灰;技能訓練;素質培養
強化砌筑抹灰技能訓練的實踐意義
認知素質培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建筑行業重要的工程概念,是鞏固知識,掌握工藝方法,形成能力,培養職業素質的最佳方式。建筑專業許多見之于相關學科的重要工程概念,如《建筑材料》有關砂漿飽滿度、和易性等,都是工程上與工程質量密切相關且出現頻率極高的工程概念,其對正確理解砌體工程質量評定考核指標和指導施工、檢測質量具有普遍意義,所有這些概念都能在該實習訓練和考核過程中得以強化和檢驗。
情感素質培養建筑砌筑抹灰實習情境類似微型的建筑工地,學生置身其中能真切感受到將來從業的氛圍,拉進職業的心理接納距離,并內化做好從業的心理、知識、技能準備;職校學生自卑心理較強,對自身往往缺乏信心,而砌筑抹灰實習訓練掌握技能方法并不難,只要投入就會有所進步,隨著訓練的一步步開展,學生會看到自己每天的作品都在完善,感覺自己每天都在進步,待到考核時,他們甚至會覺得自己已經有能力去造房子了,自信心已得到增強。
崗位素質培養建筑工程質量最重要的結構部位是基礎和墻體,是一切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的重點。要求學生理解、熟練掌握有關墻體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的質量評價標準、方法,檢測工具的使用。由于實習目標、內容和考核方法要求據此設計而成,通過訓練絕大多數學生都能較好地達到實習要求。
其他素質培養因為建筑行業具有流動性大、露天作業環境多、晝夜連續施工多、體力勞動強度大等特點,在訓練過程中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實習每天訓練時間長,小組自由操作,教師管理難以同時全面顧及,這就要求學生隨時注意保持崗位訓練紀律、注意工具使用安全。實習的特定內容要求每小組安排至少二人,一人做“師傅”,一人做“小工”,并彼此交替進行,這要求雙方配合密切,始終保持良好的合作狀態。整個實習過程是在原工位,循環重復利用原材料,這要求學生每次訓練注意減少破壞、節省材料,訓練完畢及時打掃好工位,保持現場文明整潔的狀態。
實施該技能訓練的教學特點
考核指標多考核指標既有砌筑質量指標,又有抹灰質量指標;既有實測指標,又有憑目測指標,涉及操作和檢測工具多,質量指標關聯度大,學生在短時間內全面準確掌握的難度很大。教師輔導時有必要精心設計教學組織程序,以有利于學生接受和掌握要領,有效實現知識到能力的遷移轉化。
訓練負荷大、條件差砌筑抹灰實習每天訓練多持續4個小時以上,體力嚴重消耗。這要求輔導教師合理設計訓練方案,兼顧學生身心健康需要。
人員分散、輔導量大學生分布于各個工位上,教師分別輔導往往覺得很吃力,有必要做好課堂集中輔導和現場個別輔導的組織,并借助現場攝像資料彌補教師輔導示范性不足和輔導面窄等局限性。
依據人才培養目標,明確訓練內容和考核目標
依據職業學校學生培養目標為施工現場一線的管理技術人員,砌筑抹灰技能訓練實習目標應定位為:熟悉砌筑和抹灰的施工工藝,操作要領;掌握有關砌筑和抹灰的質量要求和檢驗評定方法。另外,還涉及現場文明施工、組織紀律等要求。其訓練成果檢驗既包括墻體本身的操作質量,也包括檢測評價能力。這是基于畢業生今后絕大多數從事項目基層管理工作,工作的重點是現場檢測和監督墻體施工質量而非直接動手操作。因而,在訓練過程中應不斷強化學生對檢測工具的使用和檢測方法的掌握。
優化教學實踐環節,構建理想教學模式
根據培養目標的差異,訓練時間、訓練重點應體現在不同的模式上。如技術工人和技術管理人員,前者重在操作速度,實體完成質量滿足規范考核指標要求,后者重在監督、檢測、評價。
(一)幾種訓練模式的分析
在教學實踐中合理地安排好訓練時間和內容,使其既能保證訓練目標的實現,又符合學生的身心健康。
從時間安排上考慮,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1.全天訓練模式,集中二周時間。優點是完全脫產實習訓練,訓練時間充裕,學生能集中精力,受外界影響小,強調砌筑速度要求。缺點是訓練時間長,時間利用率不高,每天砌筑再拆除,全天訓練學生身體易疲勞,磚損耗大。
2.半天訓練模式,三周時間。優點是半天上理論課,半天實習訓練。學生體力恢復快,砌筑速度要求較高。缺點是時間總體利用率不高,每天砌筑再拆除,磚損耗大,訓練周期較長,影響學生后期訓練的積極性。
3.半天訓練模式,二周時間。優點是每天有訓練主題,集中精力,分階段環節突破,重在質量目標的理解和檢測評價方法掌握。從底部開始,每天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完成定額任務即可,不必每天拆除墻體,既相對輕松,又可實現訓練目標。該安排稱為經濟安排模式。
從訓練目標實現過程來看,有以下兩種模式:
1.囫圇模式。教師將所要求的目標一次性講解輔導完畢,之后學生個體反復操作訓練,輔導教師終端檢查訓練效果,強調從量的要求實現質的要求。
2.漸進模式。每次強調的目標只有一個,訓練主題突出,力求訓練指標各個環節一一突破,每次有訓練結果檢查。階段訓練內容期中集中整合,有中期檢查,最后再集中全面整合進行終端考核。強調質與量協調、同步發展。
通過四屆學生共計12個班級的實習訓練比較發現,采用半天訓練模式(二周時間)和漸進模式突出每天的訓練主題兼顧歷史訓練成果,目標明確,既重技能操作,又重自我檢測,學生能有效地實現技能訓練目標要求,故將其稱為緊湊漸進型訓練模式。
(二)緊湊漸進型訓練模式實施優化教學的組織過程
第一,分解階段訓練目標。按訓練內容、指標出現先后、難易程度、技能形成的規律性要求合理排序,基本每個訓練目標或環節安排一天或一個單元時間。

第二,實施動態輔導訓練,逐步提升學生動手能力。每天(單元)分三步動態訓練輔導。首先,教室集中輔導。教師就當次訓練內容目標進行集中強化輔導,先講解原理及要求,講清本次實習的設備、工具、材料及使用方法,操作工藝過程、技術要求、操作要領、安全規程,結果的檢測手段和驗收標準。同時,對前一天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強調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措施方法。其次,教師播放示范錄像或親自示范操作要點,特別是分解演示,把動作展示給學生,做到把握要領、動作準確、操作規范、技術嫻熟。學生集中觀摩后再各自訓練,這是實踐教學的核心環節。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巡視訓練情況,對掌握慢的小組要體現個別輔導原則,示范動作節奏慢些,結合現場具體情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輔導。最后,當天任務完成后要求小組成員自身能利用檢測工具測取當次訓練目標評價所需的原始數據完成自評,再由輔導教師在檢查自評資料的基礎上,對當次完成操作作業的質量及學生檢測評定方法進行考查和點評,指出仍然存在的不足及糾正措施。動態訓練輔導流程如下:

為達到訓練總體目標,訓練過程中要根據訓練特點,強調做好下列工作:把技能考核目標訓練同質量檢測目標訓練緊密結合;每天訓練重點突破一個考評指標或掌握一種工具的使用,要求當天的訓練檢測任務必須當天完成。
訓練過程應遵循的幾個教學原則
個別輔導原則針對輔導對象的特點,教師有必要在巡視過程中手把手地傳授技能,邊示范、邊強調技能要點及注意事項,特別是對少數接受能力稍差的學生。
環節突破原則針對砌筑操作質量目標的多個環節,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可采取每天一個主題訓練內容的方法重點進行輔導和過程考核,以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凡未通過考核的學生必須重新訓練。
組員合理搭配原則針對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的特點,有必要就小組成員由教師按成績、學習態度搭配,并選出一位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強的學生為組長。在訓練過程中,根據情況可再做適當調整。
示范性原則每一個主題訓練內容開始時,輔導教師有必要親自就操作方法、工具使用為學生做示范并講解,有利于學生盡快和準確掌握相關的技能操作。示范時應特別讓各組的組長站在有利位置,以便于他們先掌握要領后指導小組的其他成員。示范的方法既包括輔導教師自身的現場操作,也包括觀看工人師傅的現場操作錄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全國建筑業職業技能大賽砌筑工和鋼筋工決賽方案的通知》[OL].www.mohurd.gov.cn
[2]危道軍.建筑施工工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編寫委員會.建設工程施工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周銀堂(1968—),男,浙江省上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中學高級教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建筑工程。
(本文責任編輯:張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