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緒軍
新課改實施后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以其豐富的內容、精巧的編排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同時課改也給我們帶來了困惑與思考。如何走出新課改的困惑與誤區,我就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一些體會,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一、新課改帶來的困惑
1.課改一開始,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新課程大大壓縮了必修課的課時,新教材卻沒有減少內容含量。內容多,要求高,課時不夠的矛盾非常突出。一學期要上兩本教材,幾乎每節課都要講一篇新課文,趕進度、開快車,知識難掌握,基礎難鞏固,新課標理念太理想化,新教材體系太無序化。總之,教材體系新、內容多,教學課時少、任務重,對我們老師的教學是個極大的挑戰。
2.從實踐來看,我們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閱讀面較窄,閱讀能力較差,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強,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幾個:其一是我們的學生來自農村的較多,從小看課外書的機會不多,中外名著看得更少。其二是大多數學生閱讀文章的水平只停留在類似故事會、故事情節較強的文章上,難以理解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這是個難題,如何在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里讓閱讀占有一席之地,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3.語文新課程洋溢著鮮活的時代氣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重視對人的培養,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但是,我們所有人又都清楚我們進行的教育仍然是基礎教育,因為現在社會和家長評價好學校的唯一標準仍是考試的成績,它并沒因課改而改變。雖然近些年來考試的內容和題型上已經有了很大的調整和改革,課程也一改再改,但這種舍本求末的做法并不能真正使學生從傳統的升學考試制度中解脫出來。于是很多教師就在新課程理念的理想和重成績重高考升學率的現實中茫然了。
4.如何使新教材與高考考試有機結合起來。目前,高考究竟怎樣考,我們心中還是個未知數,所以我們現在學的是新課文,接受的是新的知識體系和新的教育模式,而對學生進行檢測的卻是舊的知識、舊的考試模式。新的教材怎樣才能與新的考試結合起來,我們教師心中一抹黑。
二、困惑后的思考
1.樹立新課程理念,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認清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對于課堂教學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我們的職業追求。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我們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2.研究新課程內容,靈活使用和充分挖掘教材。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譬如《小狗包弟》,教師只需要給學生講講這篇文章的背景,讓他們了解文革的歷史,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生就能答出來。所以這篇文章雖然是教讀課文,但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安排為自讀課文。
3.教學方法上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從“滿堂灌”到“滿堂問”應該說是一種教學方法的革新,但“滿堂問”決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課堂提問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能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課堂提問是開啟學生思維閘門的一把金鑰匙。但是提問不要太碎太雜,切忌“滿堂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語文學習多樣的形式固然重要,它可以提高興趣,開闊視野(如網上閱讀等),然而,用心、仔細地閱讀卻是語文學習獲益的根本所在。一篇課文,能夠讀進去,讀明白,才談得上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引導學生讀進課文,挖掘文本中豐富、深厚的資源,在此基礎上,再輔以各種有效的活動,讓學生發散思維,是我們當前使用新教材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4.在學習方法上,有以下三種學習方式,一是以合作為標志的學習方式,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建設好學習單位,其次是組織調控學習過程,合作學習的突出特點是變傳統的“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邊教邊學”,強調學習者的主體責任,實現個體學習資源的共享。二是以嘗試為標志的學習方式,傳統的學習方法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記;教師示范,學生模仿。而嘗試學習則是通過“從做中學”這種途徑,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發現知識,提高情感認知。三是以質疑為標志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質疑問題,讓學生在爭論中暴露問題,再引導學生進行解決,最終樹立正確的觀點。
總之,在課改實踐中,我們遇到的問題很多(也許是我們對課改理念認識得還不夠深入、透徹吧),但我們相信,課改之路,雖有荊棘,但沿途的風光無限。盡管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只要在課堂上充滿愛心、竭盡所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力求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和目標,并且相信,無論如何,課改都將有益于學生的成長、發展,都將促進教師的不斷學習與提高!
作者單位:湖南省石門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