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青燕 王 艷
摘要:文章從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人文交互環境比較出發,闡述了人文交互環境在成人網絡教學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設成人網絡教學人文交互環境構建的設想。
關鍵詞:人文交互環境;比較;重要性;構建;設想
作者簡介:樊青燕(1955-),女,漢族,河南羅山人,浙江師范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學院實習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繼續教育、成人教育和自考管理。王艷(1979-),女,河北邯鄲人,浙江師范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課程與教學原理。
中圖分類號:G7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4-0027-03
近年來,隨著Internet和Web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成人網絡教育和網絡教學帶來了嶄新的機遇。基于互聯網的遠程學習系統,克服了傳統教學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限制,使得原來分散的教學資源融為一體,Web技術的交互手段也使得Web教學更容易實現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發展。但須重視的是網絡教學中師生分離狀態,使師生之間缺少一定的情感交流,它直接影響到學習者的學習情感和學習動機。如何在成人網絡教學過程中建設和諧的人文交互環境,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一、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人文交互環境比較
“人文環境”可以定義為一定社會系統內外文化變量的函數,文化變量包括共同體的態度、觀念、信仰系統、認知環境等。人文環境是社會本體中隱藏的無形環境。[1]成人網絡教學的人文交互環境是指創造、改善和利用各種有利條件來提高網絡教學環境的和諧性和交互性,使成人網絡教學的學習環境充滿了人文情懷。
傳統的成人教學是“師生”面對面的教學,其教學模式表現為:“教師+書本+學生”和“口語+教室+黑板”。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的交流是面對面的,交流可以通過語言、眼神、手勢、面部表情和語氣語調等,師生間的情感傳遞是迅速和有效的。此外,由于教室的固定性,所有的學習者成了聚集在一起的集體,學習者之間的交流討論和協作經常發生,學生之間的情感傳遞也是直接、生動和多樣的。因此,在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親切交往,人情氛圍濃,充滿著人文情懷。
網絡成人教學是“師生”分離性的教學。教學模式的差異,使得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形成了不同的人文環境。一般而言,在網絡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處于準永久性分離狀態,[2]即教師和學生處于時空分離狀態,教師和學生在不同時間和地點分別進行各自的活動,學生的學習完全是一種自主學習。這種網絡教學特有的“時空準分離狀態”造成了當前網絡教學缺少“人文關懷”這一不足。一個教師可以同千百名學生發生聯系,但這種交流都很難收到面對面直接交流的良好效果。同時,學生和學生之間異地學習也使得學生之間形同陌路人。由于缺少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容易產生孤獨冷漠等心理障礙,并限制了人的社會交往能力。網絡教學存在“人氣不足”、“教學場不強”、“無互動性”等現象,也就是說缺少人文關懷,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這已成為網絡教學一個無可爭議的缺陷和發展的一個瓶頸。
二、人文交互環境在成人網絡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成人網絡教學活動中,人文交互環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對激發成人學生的學習動機,創設優良的教學情境,對學習者的認知和心理健康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良好的人文交互環境有利于學習者專注于學習任務,也有利于學習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在成人網絡教學過程中,建設良好的人文交互環境非常重要。在傳統教學中,師生的情感可以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符號直接作用于對方,情感的交流直接而豐富。然而,新時代的網絡教學把人與人之間的這種直接感情交流演變成學生與機器的交流,因而不可避免地使學生出現“孤獨、緊張、寂寞”等精神狀態。如何更好地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更好地體現它的交互性和開放性,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才,營造良好的人文交互環境,體現人文關懷,顯得尤為重要。
一是提高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人文交互下的學習環境能很大限度地體現不同教學內容、學習內容;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規律和認知規律,因人而異,克服“大一統”的網絡教學模式的弊端,開放性地對待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探尋適合自己和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盡可能使每位學生在每項學習內容上都得到全面掌握和最佳發展。
二是提高師生和生生的互動性。人文交互下的學習環境能很大限度地體現教學內容的內在互動性、人文互動性、人機互動性、腦內各區功能的互動性及師生間的互動性和同學間的互動性[3],將學習寓于交互活動之中,快樂輕松地學習,以體現學習本質,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樂趣,挖掘其內在潛能。
三是不同程度提高學生的進取性。人文交互下的學習環境能最大限度地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和信息加工特點,自動連接和提取相關信息和知識點,自動制定最佳學習方案,對學習內容、學習進程、學習策略、學習效果自動監控、自動測評、自動記錄成績及自動與同伴對比,自動分析和揭示出自身優勢和不足之處,自動提供補救措施等,以此使學生能清楚明了自己的優勢和弱勢所在,以不斷積極進取,樂觀學習。
四是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人文交互下的學習環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習效率。創造性地學習是學生心理發展和認知發展的需要,而創造性又會誘發學生主動學習。因而,成人網絡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構建成人網絡教學人文交互環境的設想
鑒于目前網絡教學互動性和人文性的欠缺,對構建成人網絡教學人文交互環境,作以下四個方面的設想。
(一)課前預習環境建設
基于網絡成人教育的教學活動,特別是那些有組織的教學活動,如網絡學院、成人函授教育、繼續教育、自學考試培訓等,都應該為學生提供課前預習的指導。
首先,設立課前預習子模塊,以網頁模式呈現內容。在這個子模塊中,按學生年級、專業、學科、行業分類,在各子類中按課程進度、章節等安排課前預習的輔導資料和學習教材,以指導學生進行必要的預習。輔導資料和學習教材要以網頁呈現,并在其中鏈接網絡交互平臺,以方便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且交流內容要在輔導資料下方顯示,供后來者瀏覽、學習和參與討論,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預習學習內容。同時,要在這種方式中提供搜索功能,方便學生有選擇地瀏覽預習資料。
其次,建立課前預習系統。在網絡人文交互環境模塊中建立課前預習系統。首先,建立數據庫,按學生年級、專業、學科、行業等格式分類,并在數據庫中保存、收集各個課程的預習輔導資料和學習教材。其次,給學生提供選擇預習輔導資料的網絡界面,根據輸入的參數在數據庫中查詢,找到后以網頁格式呈現內容。再次,內容呈現后同樣要為學生提供交流平臺,并顯示交流內容。
再次,在學習內容網頁中設置課前預習鏈接。在其他教學資源模塊中,呈現學習內容的網頁,設置課前預習鏈接,以方便學生快速進入課前預習模塊;也方便學生回顧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二)課后復習環境建設
課后復習環境尤為重要,學生的學習是否能得到鞏固,能否真正掌握和理解學習內容等,課后復習環境起著關鍵作用。
首先,設立課后復習子模塊,要以網頁格式呈現內容。與課前預習子模塊一樣,按學生年級、專業、學科、行業等分類,在各分類中再按課程進度、章節提供復習大綱、要求。重要一點是鏈接和建立網絡交互平臺,讓學生們進行交流、討論和學習,通過交流討論,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糾正錯誤、改變學習思路、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應用,甚至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作。交流討論的內容同樣在復習輔導資料后面顯示,以供大家學習、思考和進一步討論。
其次,建立課后復習系統。與課前預習系統類似,以數據庫方式保存復習內容,供大家選擇和查詢使用,不再作詳細論述。
再次,在學習內容網頁中設置課前復習鏈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某一些問題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深度和廣度也有區別,為了能更快地掌握學習內容,往往瀏覽課后復習輔導資料及大家所討論的內容,會得到很多啟發和幫助。所以,設置課后復習內容鏈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設置鏈接的方法同前所述。
(三)學習自測環境建設[4]
成人網絡教學中的學習自測環境是指學習自測子系統,是幫助學生和老師發現給定的學習任務被掌握的程度及未掌握的部分,而不是為了對學生進行分等級或鑒定。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的了解,以便有針對性的加強學習;同時,也方便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了解,實施個性化教學和輔導。
在網絡教學中,測試的頻度應適宜,難度應適當。測試是為了幫助學生找到不足,保證學習質量。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加趣味性,獎懲要適度。測試結果可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圖標、文字和聲音動畫等,借此消除學生對測試的恐懼感,不讓學生產生心理挫敗感,同時又能激發興趣。
學習自測系統的主要功能應該包括:學生登錄管理、動態生成試題、計時、智能評卷等功能。系統的基本結構由登錄管理、學生學習自測、教師回答等子系統及其下層的學生提問模塊、學生學習模塊、試題生成模塊、測試計時模塊、試題評卷模塊、學生練習模塊等組成。
(四)網絡交互環境建設
交互(Interaction),直譯為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網絡交互,就是基于網絡環境的交流,也就是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學生通過網絡進行的學習交流活動。為了實現網絡交互環境的建設,促進基于網絡成人教育教學活動的交流互動,建議采取如下授課模式。
1.教師視頻授課模式。在成人網絡教育教學活動中,面授的教學機會是比較少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絕大多數的時間處于分離狀態,也正是這種原因,成人網絡教育一直受到人們的質疑,認為其教學質量是比較低的。如果在網絡中定時或不定時的安排實時教師視頻授課,必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在結束視頻授課后,師生之間進行實時的交流,教師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必將得到學生的歡迎。
2.教師在線輔導答疑模式。教師實時在線輔導答疑,也是常用的網絡交互模式,可以采用文字交互、音頻交互、視頻交互,也可以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結合交互,以實現實時交互。當然,可以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交互。目前,常見的實時在線答疑方法有QQ聊天室、QQ群、MSN、BBS、博客、E-learning、E-mail等形式。
3.學生合作模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比如指導和督導學生對某個議題確立合作關系,適當安排學生通過網絡平臺討論合作學習的內容,并進行小組合作、分工研究、總結討論等步驟對所討論的議題得出結論。調查顯示,在一些電腦操作的課程中,學生的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網上小組討論中的表現[5]。此外,可以采取一定的獎勵措施來鼓勵學生參與,學生可以向專家教師請教,充分體現了平等與協作。通過合作學習,能鼓勵學生發展新思想、新觀念,培養創造性思維等。
4.學生個人知識管理模式。學生的個人知識管理模式收集,展示著學生個人的學習心得體會及學習方法、或者是感興趣的信息等,其他人可以通過瀏覽、學習和思考等,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識,也可以發表意見、評價和建議,也可以討論和交流,這也是一種很好的網絡交互方式。
四、結束語
網絡教學的人文交互環境有著不可低估的力量。在成人網絡教學中,師生之間不論是心理空間還是地理空間都是相對隔離的,這就致使成人網絡教學缺少人文性和交互性,教與學相脫節。同時,由于師生、生生之間感情交流甚少,淡漠的教學氛圍也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和學習。充滿人文情懷的網絡交互環境在保證學習者主體地位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網絡教學的人文氛圍。通過師生、生生之間適時適當的交流互動,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種教學教育活動,主動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可以說,充滿人文情懷的網絡教學交互環境可以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連續不斷的師生交互和生生交互,保持對學習持續的興趣和注意。成人學生通過對不同觀點和看法進行批判性分析,可以建構個人的解釋,并通過交流活動證實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正如心理學家皮亞杰(Jean Piaget)所說,知識不是外界客體的簡單臨摹,也不是客體內部預先形成的結構的開展,而是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而逐漸建構的結果[6]。由此可見,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為成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網絡交互環境,提高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與環境的人文交互是提高成人網絡教學和成人學習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余朝文.基于網絡成人教育立體化教學資源建設[D].碩士論文:74頁.
[2]李傳君,孫軍梅,劉杏榮.論網絡教學的人文環境[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4):79.
[3]孟萬金.網絡教育的真諦:人文交互環境下的個性化自主學習.[J]教育研究,2002(4):53.
[4]余朝文.基于網絡成人教育立體化教學資源建設[D].碩士論文.80頁
[5]嘉格倫著.萬小器,程文浩譯.網絡教育——21世紀的教育革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6.
[6]陳琦.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問題(二)——關于建構主義理論[J].中國遠程教育,1999(2):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