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紅 張 瑜
摘要: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提出并實施了分級教學這一新的教學改革措施,明確了該項教學改革進一步實施的方向。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分級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編號:08020402),河北科技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資助立項課題。
作者簡介:王春紅(1963-),女,河北棗強人,河北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數據庫技術;張瑜(1969-),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科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工程師,研究生,主要從事高教管理、數據挖掘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4-0036-02
一、引言
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高校第一門計算機基礎課,面向所有新生開設,目前在教學中遇到如下突出問題:
1.入校新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差異加大。
2.計算機技術更新換代頻率加快,教學內容2-3年必須更新換代一次。
3.社會信息化發展對大學生信息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直接影響后繼課程的學習。
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白皮書的要求,全國各高校都應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深度的把握、學時的確定、實驗的設計等,但不論是從認識上,還是具體操作上,都難以取得一致。然而,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當前面臨著國家教育大發展、信息化建設大發展的新形勢,高等教育的任務在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強和具有綜合素質的高級人才。為了適應高教事業改革的需要,適應信息化建設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在內容體系、教材、師資等諸方面都必須進一步改革?;诖?,我校對計算機基礎課實施了零起點與非零起點的分級教學改革。
二、計算機基礎課分級教學改革思路
計算機基礎課分級教學是基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不同級別的教學目標,給予不同級別的輔導,組織不同的考試,做到各級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很好的提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此,我們制定了如下的實施步驟:
1.每年都對新生計算機入學水平摸底測試,測試結果作為分層次教學的依據?;旧戏殖蓛蓚€級別:非零起點(A班)和零起點(B班)。
2.從2008年開始將《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升級為《大學計算機基礎》,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水平。
3.編寫適應工科院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材。由于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目前市面上很難找到適合不同高校的分級教學的教材,因此經過一到兩年的實踐后,需編寫出適應同類學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材。
4.完善考核形式,建立卷庫、題庫及考試平臺。拋棄傳統的紙面考試方式,全面采取上機考試和平時實踐作業相結合的模式,將平時作業結果進行評分并計入最終成績。加強題庫建設、完善考試平臺,實現教考分離。
5.充分利用校園網Blackboard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實現師生在線交流。將教學大綱、電子課件、課后作業等教學資源上網,突破地域及時間上的限制,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三、分級教學的實施與成效
對2007、2008級新生我們成功地進行了分級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對于A班學生,突出“實用”二字。其一,教學內容從實際應用入手,向縱深拓展,包括網絡信息檢索、科技論文書寫、簡歷制作、數據庫系統開發等既新穎又實用的內容,而零起點學生按原教學大綱從基礎抓起;其二,采用實例教學與任務驅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學效果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增強。分級教學實施兩年來,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大大增強,A班學生計算機層次較高,在他們的帶動下,B班學生也積極擴大學習范圍,向A班學生學習,增強了同學間相互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計算機知識的消化、吸收與掌握。
2.學生成績大幅度提升。通過分級教學,A班學生在原有的計算機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計算機的知識范圍,除了基本的排版,還進一步學習了數據庫的相關知識,使他們對計算機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加網絡平臺的利用,使得他們的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在河北省高校計算機一級考試中達到了100%的通過率,且優秀率也很高。
3.各層次的學生計算機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分級教學之后,教師有側重的對A、B班學生進行不同方式和內容的教學。B班學生因為不滿足自己的學習現狀,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和改進了自己的學習方法,使教學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觀。各層次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更好、更快的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有了顯著的改觀。
四、分級教學的進一步實施
分級教學是基于素質教育理念下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分級教學新模式的構建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根據兩年的實踐經驗,需進一步完善分級教學的各個方面。
1.既重視能力的提高又注重能力的培養。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中,要著重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注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計算機基礎課是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而課程時數又很有限,在不提高教
學時數的情況下,一定要突出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構建計算機基礎課網絡平臺,解決師生交流、作業布置與提交的問題,形成靈活多樣的教、學互動。
2.編選合適的教材,突出“時代感”和“實用性”。在編選教材時,力求突破傳統的羅列菜單的方式,而從具體例子引出應用軟件的功能和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動手操作能力;內容上力爭突破傳統做法,把原先放在后面的網絡和Internet應用部分放在Office之前介紹,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對于非計算機專業來說,學習這門課的目的,不是研究計算機本身。因此,要選擇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參加教材編寫,以便把握難易度、緊密結合專業特點,突出“實用性”。
3.增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效果。為了使教師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要求,應適當創造條件使他們不斷學習、更新知識,以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平時主要采取集體備課、小組討論、觀摩教學等手段,有條件時鼓勵教師外出進修和培訓,多參與學術活動,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使師資隊伍充滿活力和戰斗力,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4.總結經驗逐步提高。分級教學需逐步展開與實施。學生計算機水平將逐年提高,A班學生的范圍和人數也應隨之擴大,使更多的具有相當計算機基礎的或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進入高層次學習,從總體上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應用層次,進而使全校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得到提升。
五、結束語
總之,計算機基礎課分級教學是適應社會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需要而進行的教學改革,教師必須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指導下,采取多角度、多層次、多構成的形式深入進行教學研究,注重任課教師的傳、幫、帶,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借鑒、引入計算機科學中的一些理念、技術和方法,不斷的試驗、探索、總結、提高,進而逐步完成教學改革的各項工作任務,全面提高學生計算機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慧萍.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分級教學方法的應用研究[J].引進與咨詢,2006(4):61-63.
[2]姚怡,余益,莫鋒.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分級教學探討[J].高教論壇,2005(1):85-87.
[3]周航.分級教學管理研究及系統實現[J].現代企業教育,2006(12):112-113.
[4]朱坤華,朱家義.高校計算機基礎分級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資訊,2007(3):75.
責任編輯:夏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