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青
摘要: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現代企業廣泛引入了戰略管理的新理念。在企業成本管理領域,戰略成本管理的推廣也勢在必行。鑒于此,在對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特點及基本方法等進行闡釋的基礎上,并對在我國企業實施戰略成本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議,以期對企業管理者控制企業成本,加強企業管理有所裨益。
關鍵詞:戰略管理;成本管理;現代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5.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6-0140-02
進入21世紀,我國的市場競爭環境在技術、經濟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企業管理環境日新月異,市場競爭也愈加復雜。在成本管理領域,如何將企業的管理活動提升到戰略高度,應用一套新的成本管理體系,克服傳統成本管理的缺陷,從戰略的角度去思考成本管理體系,使企業能全方位、多角度、突破單個企業本身進行有效成本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及特點
戰略成本管理是戰略思想在成本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它運用一系列的戰略成本分析工具和成本管理方法對企業生產經營進行成本管理,并為企業戰略形成提供有效成本信息,以獲得和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和戰略地位,也就是說,不僅要降低成本,還要注重與企業的競爭優勢相配合以加強企業的市場地位。戰略成本管理有兩個層面:一是從成本角度分析、選擇和優化企業戰略,即如何利用成本戰略為企業獲得成本優勢和競爭優勢;二是從戰略角度對成本實施控制。即在已有戰略的基礎上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而對成本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等所進行的謀劃。
與傳統成本管理相比,戰略成本管理關注的是企業在不同戰略下如何尋求“成本優勢”,其成本的內容是在特定戰略下,既包括企業內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成本,又包括企業外供應商、政府等利益相關者等成本因素。而傳統的成本管理只是要實現企業內部各個環節降低成本。其中,這里“降低成本”與“成本優勢”是有著本質的區別兩個概念,歸納起來,戰略成本管理具有如下特點:
(一)競爭性
戰略成本管理在考慮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礎上進行的成本管理,重點關注企業的成本行為,它通過改革傳統成本管理單純降低成本的弊端,將成本降低定位于企業競爭優勢建立的基礎上,不僅充分體現了戰略的思想,實現了成本管理觀念的完善和發展,而更重要的是揭示出戰略成本管理是企業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表現。
(二)長期性
與傳統的無視企業未來發展的短期戰術性管理完全不同,戰略成本管理是在創建企業競爭優勢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成本管理活動,著眼于長期的企業目標。例如,企業在對人工成本進行管理時,按照傳統成本管理的理論,即按降低成本標準衡量,企業宜雇傭年齡相對較大、技術熟練程度高的員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而在戰略成本管理理念下,即要以成本優勢標準衡量,企業適宜從長遠出發,聘用相對年輕、文化程度較高的員工,利用學習曲線,以獲得較長時期的成本優勢。
(三)外延性
傳統成本管理主要通過對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狀況,為企業提供單一的成本信息,并在企業內部各項活動中挖掘降低成本的途徑,而極少關注企業的外部環境,可以說是一個封閉的內部決策支持系統。而戰略成本管理將成本管理聯系到企業的外部環境,擴充了成本管理的時空范圍:時間上,擴展到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空間上,延伸至供應商和銷售商或消費者。由于供應商、銷售商或消費者、競爭對手等構成的外部環境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企業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結構。因此,戰略成本管理對成本管理時空的擴展有利于企業不斷改善與外部環境的關系,進而使企業達到優化成本結構,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戰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
戰略成本管理以戰略管理理論為基礎,在傳統成本管理的基礎上進行了功能拓展,它利用一系列分析方法,從戰略視角為企業的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戰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價值鏈分析、戰略定位分析、戰略成本動因分析等。
(一)價值鏈分析
價值鏈是企業所提供價值(產品或服務)形成和增值的過程。一般而言,企業的價值鏈分為內部價值鏈和外部價值鏈。相應地,在運用價值鏈分析方法時,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即對企業內部若干相互聯系的價值活動(包括開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等作業)進行的分析,并配合企業的競爭戰略提升競爭優勢;二是企業外部價值鏈分析,這是價值鏈分析的重點所在,即對企業與供應商、客戶、競爭對手乃至整個行業的價值活動之間的聯系的分析。
(二)戰略定位分析
戰略定位是指企業在賴以生存的市場上,如何選擇競爭優勢以對抗競爭者。按照波特的理論,企業基本競爭戰略主要包括三種:成本領先戰略、產品差異化戰略、目標集聚戰略。不同的戰略定位對競爭優勢的影響有所不同。戰略定位分析就是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對企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幫助企業選擇適合自己所處行業特征及自身特點的競爭戰略。從戰略成本管理的角度看,戰略定位分析就是通過對企業的戰略環境進行分析,確定要采取的競爭戰略,從而明確成本管理的方向和重點,建立與企業戰略管理相適應的成本管理系統。
(三)戰略成本動因分析
一般來說,成本動因是導致企業成本發生的任何因素,也就是成本的驅動因素。通過前面所述及的價值鏈分析和戰略定位分析的基礎上,可以確定企業的成本管理戰略,但是,基于實際成本管理的操作和明確成本管理的重點,還要找到成本的驅動因素,即進行成本動因分析,揭示成本的驅動因素,并且指出企業應該采取怎樣的方法來控制這些因素,以達到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維持企業持久的競爭優勢。
綜上可知,前述三種戰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環環相扣、相互聯系的系統化分析方法:首先,企業通過價值鏈分析明確企業內部的哪些活動是其必不可缺的,哪些活動使得企業產品吸引消費者,哪些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最大,認識到企業所處行業中各環節的盈利能力,將企業置于行業的角度考慮成本問題。其次,通過戰略定位分析可使企業在充分了解自身狀況后,確定經營發展戰略,為成本管理提供方向。最后,企業通過戰略成本動因分析,幫助企業將成本的發生與控制放在長期去考慮,從引發成本的根本原因入手降低成本,進而使企業獲得成本優勢。
三、現代企業實施戰略成本管理的策略
(一)更新成本觀念,確立戰略成本意識
戰略成本意識是指企業管理人員及全體員工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夠的重視,真正做到認識充分,實現領導重視,全員支持,為戰略成本管理理念在企業中推行提供一個良好的思想意識平臺。結合現代企業垂直式的組織管理體制,實施戰略成本管理必須受到企業或部門領導的重視,領導認識到戰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大力支持是企業真正有效實施戰略成本管理的關鍵因素。此外,全面導入戰略成本管理的觀念,企業必須通過咨詢、學習、培訓、宣傳等途徑使全體員工認識到戰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強化成本觀念與成本意識,這是戰略成本管理發揮作用的前提。
(二)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提高成本管理從業人員素質
企業實施戰略成本管理,先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以保證戰略成本管理目標的實現。因此,企業應當結合自身情況(規模、行業情況等)設置適當的戰略成本管理機構。例如,在較大型企業集團中應設置專門的戰略成本管理機構;而在中小型企業中可以由專人負責、成本管理人員實施戰略成本管理,而不必設置專業的戰略成本管理機構。此外,戰略成本管理本身的理論方法以及輔助的信息系統對成本管理的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要求戰略成本管理人員不僅要掌握傳統的成本管理知識,還要熟悉企業的經營活動以及相關的信息輔助系統。因此,在現代企業中推廣應用戰略成本管理,需要不斷提升企業成本管理人員的素質,拓寬知識面尤其是生產技術、工程技術以及其所在行業方面的知識普及和掌握。
(三)提升企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完善戰略成本管理的信息技術支持
與傳統成本管理會計相比,企業戰略成本管理所需要搜集、加工和整理與戰略相關的各種信息劇增,傳統的手工操作已無法實現特有的技術手段。因此,戰略成本管理需要特殊的信息加工方法來支撐,科學、先進的信息加工處理方法直接關系到戰略成本管理所需的高質量信息,決定著戰略成本管理實際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信息化建設已成為戰略成本管理應用和實施的重要條件之一。一般而言,企業可從兩方面提升企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一方面加強軟硬件建設,另一方面加強信息化技術人才的建設。
戰略成本管理是順應時代與戰略管理對成本管理的要求而產生的,其內涵十分豐富,是現代成本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當然,在現代企業中實施戰略成本管理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因此,現代企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認真研究其所處的技術、經濟環境,抓住企業現階段戰略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分析和研究對策,以達到指導企業今后的經營管理工作,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