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摘 要:隨著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中學生物課程標準也提出了學生終身發展的理念,倡導科學探究自主學習。因此尋求積極有效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情境教學法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
關鍵詞:情境教學 現實情境 活動情境 問題情境 民主情境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一種教學藝術。”創設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情境,正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一種教學藝術。本文是我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嘗試利用情境創設,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的一些心得。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現實情境
現實生活是學生最了解也最感興趣的。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的許多事物都與生物知識聯系密切。這些事物很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引發學習動機,促進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傳染病的危害”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回顧2003年非典流行時期的情景,同學們可以說是談虎色變,爭先恐后地述說SARS的危害及預防措施,深切體會到生物知識與我們的生命、健康休戚相關,認識到學習生物知識的用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開展多樣活動,創設活動情境
1.利用實驗等活動,創設情境
實驗是生物科學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學習生物的媒介。因此,教學中充分利用生物資源,進行實驗活動能調動學生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情境教學的最直接應用。例如在學習“土壤中的生物”一節時,通過開展實驗“蚯蚓在不同物體表面的運動”的活動,學生親自實驗,感受性強,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
2.通過游戲、角色扮演活動,創設情境
游戲是孩子們非常喜歡樂于參加的一種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創設情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條件反射”這節課時,我設計了“打手”游戲,游戲中有的同學被打,有的同學打到對方,大家都很興奮。我就啟發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導致有的同學被打、有的同學打到對方?由此就直接引發學生的興趣,刺激了思維,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了情境。
3.開展講故事活動,創設情境
生動有趣的故事能引人入勝,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情感上共鳴。例如在學習“人體廢物的排出”這課時,我通過講述田世國捐腎救母的動人事跡,讓學生在感受親情偉大的同時認識到腎臟的重要性,深刻體會到呵護生命的意義,為學習本課內容創設了情境。
三、巧設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哈佛大學的名言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提出問題。課堂上有效地設疑質問,可以迅速地抓住學生的思維,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學習“植物的蒸騰作用”一節時,我給同學們展示一組數據:玉米一生吸收水分200kg,但它的生理用水只有2kg,占總水量的1%,那么99%的水哪去了?通過這樣的懸念設置,學生產生疑惑,進而誘導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沖動,激發了學習欲望,創設了良好的求知情境。
四、締結新型師生關系,創設民主情境
新課程標準不僅要求教師進行教學觀念、教育教學方式的更新,更應進行必要的角色轉變。教學中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而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在這種平等民主的情感基礎上,學生的積極性、潛能才能被最大的激發出來。例如在學習“人體神經系統——條件反射”這節課時,我設計了“打手”游戲。最初我只是要求學生兩兩結對進行游戲,我在巡視中發現有的學生能按照要求活動,有的學生就很懶散。于是我加入到活動中,和同學們一起游戲,結果我發現原來有些松懈的同學也很快地融入到活動。可見,教師放下架子融入學生中去,可以給學生預設一個和睦友善的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認識,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總之,生物教學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我們的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汪忠.初中生物新課程案例與評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汪忠,劉恩山.生物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