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敏 毛育民
【摘要】 目的 探討拉米夫定治療100例乙肝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本院于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對100例乙肝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療,并與采用一般保肝、利膽、退黃等方法治療的對照組進行療效比較。結果 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在治療開始12個月,本文對兩組患者的各項生化指標進行檢測并統計分析發現治療組的ALT復常率達、HBeAg陰轉率、HBeAb陽轉率、HBV DNA陰轉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相應的生化指標,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拉米夫定使用方便、安全,是目前惟一口服有效的抗病毒藥,它給乙肝的治療帶來突破,它對臨床治療乙肝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拉米夫定;治療;乙肝
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絕大多數呈慢性或隱匿性,病程遷延,病情起伏,最終發展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1]。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由葛蘭素威康公司在全球推出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第一種特異性抗病毒治療藥物,商品名賀普丁(Heptodin)。拉米夫定為一種核苷類藥物,具有很強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的活性,能迅速降低HBV DNA的濃度,改變肝組織的病變。拉米夫定現已成為全球公認且為我國正式批準治療慢乙肝的第一個口服藥。本院于2005年11月至2007年6月對100例乙肝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1月至2007年6月選擇在本院接受治療的乙肝患者100例,其中男72例,女28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66歲,平均(35.1±3.2)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3±1.6)年。所有患者均被排除抗HCV、抗HDV、抗HIV陽性,失代償性肝病,慢性遺傳性肝病,血液病和有明顯的心、腎疾病,精神病,糖尿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嗜酒患者,妊娠婦女。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臨床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 ①HBsAg、HBeAg、抗HBcAg陽性,所有病例HBsAg、HBeAg、抗HBcAg均持續陽性1年以上(ELISA法);②HBV DNA陽性,所有病例HBV DNA陽性(PCR法);③谷丙轉氨酶(ALT)大于正常上限5倍以內,所有患者的ALT在64~120 IU/L(改良賴氏法);④膽紅素低于50 μmol/L。
1.3 治療方法 將100例乙肝患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肝功能指標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采用一般保肝、利膽、退黃等方法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給予拉米夫定(蘇州葛蘭素史克制藥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30581)100 mg/d口服,療程96周。
1.4 觀察指標 治療前進行血象、肝功能、腎功能、HBVM、HBV DNA、B超檢查。治療開始后生化學指標每月檢測1次,連續3次,以后隨病情改善每3個月1次;病毒學指標治療開始后每3個月檢測1次HBsAg、抗HBsAg、HBeAg、抗HBeAg、抗HBcAg、HBV DNA。同時觀察并記錄藥物的不良反應[2]。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開始12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各項生化指標進行檢測發現治療組的ALT復常率達84.0%(42/50),HBeAg陰轉率為30.0%(15/50),HBeAb陽轉率為26.0%(13/50),HBV DNA陰轉率高達86.0%(43/50)。經統計發現,治療組的這幾項生化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相應的生化指標,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可見表1。

3 討論
全世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超過3.5億人。其中我國每年死于乙肝病毒相關疾病者約2713 萬人,有1516萬人死于肝癌。目前,我國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已高達10%~15%,由于乙肝病程較長,且大部分患者感染初期無明顯臨床癥狀,很難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加之調理不善,用藥不當極易延誤治療,造成不良后果。a-干擾素是公認的有效的治療慢性HBV感染的藥物。但干擾素治療費用昂貴,僅部分有效,許多人對此治療無反應,且用藥后有較多的副作用,患者耐受差。乙型肝炎病毒本身并不引起機體細胞病變,而病毒持續復制啟動和誘發機體的免疫清除可造成肝臟損害,故慢性乙型肝炎的綜合治療中抗病毒治療成為關鍵的環節[3]。拉米夫定作為抑制HBV逆轉錄酶是最近開發的一種核苷類抗病毒藥。因其療效好、安全、口服方便、不良反應小而受到國內外專家的認同。拉米夫定的安全性和臨床有效性比其他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法有更確實的優勢,并且有可能使病毒標志物和肝臟疾病兩者都得到改善。其作用機制為[4]:拉米夫定為2',3'-雙脫氧-3-硫代胞嘧啶核苷,其5'-三磷酸鹽與脫氧胞苷三磷酸鹽相類似,主要具有直接的抑制病毒作用,可競爭性地抑制病毒DNA多聚酶的活性,包括抑制DNA依賴型DNA多聚酶和抑制RNA依賴型DNA多聚酶(即逆轉錄酶)的活性。拉米夫定對HBV復制周期的抑制可能作用有以下4個方面:①抑制前基因組RNA向負鏈HBV DNA的逆轉錄;②抑制負鏈DNA形成正鏈HBV DNA;③可能抑制正鏈HBV DNA的伸長作用,后者在病毒進入肝細胞時,在啟動松散環形DNA向CCC DNA轉變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④可能抑制松散環形DNA的形成,從而抑制CCC DNA在細胞內的擴增。除直接的病毒抑制作用以外,拉米夫定可能還有間接的免疫調節作用。高病毒抗原載量引起T細胞反應低下,拉米夫定可通過減輕病毒血癥來克服,并恢復T細胞的抗病毒能力。本文采用拉米夫定治療100例乙肝患者,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在治療開始12個月,本文對兩組患者的各項生化指標進行檢測并統計分析發現治療組的ALT復常率達、HBeAg陰轉率、HBeAb陽轉率、HBV DNA陰轉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相應的生化指標,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因此,拉米夫定使用方便、安全,是目前惟一口服有效的抗病毒藥,給乙肝的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它對臨床治療乙肝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劉傳玉.拉米夫定治療乙肝的臨床觀察.中國藥師,2006,9(7):675-676.
[2] 王鳳華.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觀察.實用醫技雜志,2008,15(20):2647-2648.
[3] 陳復娟.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療效觀察.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7,24:110-111.
[4] 林祝賢,周福元.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療效觀察.實用肝臟病雜志,2008,11(4):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