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勇 王 婷
【摘 要】面對當前不斷上升的藝術教育教學,本文對高職院校開設藝術教育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藝術教育對構成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影響和意義,進而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藝術教育 研究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發展,陸續開始對非藝術類的學生進行包括繪畫、音樂、戲劇、電影、舞蹈、文學等內容的藝術教育,并收到了良好效果。特別是在就業方面,更是拓寬了其就業的途徑;在某種程度上講,藝術教育就是美育,是當代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現代化教育系統中——職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文化教育、科學教育和繼續教育共同構架起民族教育的大框架。然而,在一些職業技術院校,卻對這方面的工作重視不夠,抓得不好,使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上出現了木桶上的“短木板”效應。必然會影響學生人格的
健全發展,導致學生素質的不全面。
一、高職院校開展藝術教育的必要性
據調查,在就業壓力愈來愈重的情況下,高職院校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藝術教育,很多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課程教學等都是圍繞市場轉動,將學校變成了“職業培訓”的場所,忽視了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首先,部分職業技術學校認為藝術教育只適合藝術類或文科學生,學理工的去學藝術是不務正業,勞民傷財。實際上并非如此。生理學家認為,人的大腦左右兩半分別側重于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形象思維的一大優點便是可有力地啟動思維,增強想象力,有利于使學生成長為開拓型、創造性人才。眾所周知,愛因斯坦、達爾文都是科學巨匠,但他們又都是音樂的狂熱者,成功之后的他們都說音樂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他們知識進化、走向成功的源泉。
其次,藝術教育的“養心”作用也是培育合格人才的重要內容。主要表現在:
一是幫助學生明確政治方向。許多優秀的中外文學藝術作品就是一部形象生動的政治教科書,對受教育者有著非常明顯的政治導向、思想感化作用。如一位留美歸國的博士說:“每當我唱著《黃河大合唱》、《歌唱祖國》這些歌曲,就會全身熱血沸騰,熱愛祖國的感情油然而生,最終我選擇了回國效力。”可見,在職業學校中開展藝術教育及文化藝術活動,就是對學生進行政治觀念教育的生動課堂,可以促進他們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和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二是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風貌。藝術教育的直接效果是提高人的審美能力。 如許多文化藝術活動都是整體和諧、相互協作的集體活動,如大合唱等。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文化藝術活動中,就會踐行奉獻精神、自我犧牲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責任感、認同感。
三是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據了解,在職業技術學校中,有的學生患有心理障礙癥,表現為或過度興奮,或過度緊張,或過度壓抑,或過度消極等,這些都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成長成才。而對他們開展藝術教育和文化藝術活動,則充滿著愉悅歡樂,對他們排除心理障礙,保持穩定而健康的情緒,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十分必要的。
藝術教育“養心”效果的取得,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寓教于樂,在美感中動之以情,在愉悅中曉之以理,這種教育通常很適合當代青年的要求。由此可見,進行藝術教育從內容到形式都“天時地利人和”,理應給予充分利用,發揮最大效益。
二、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的實施
目前高職院校對藝術教育的關注尚處于起步階段。高職教育怎樣在高校人文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脫穎而出并得到長期發展,我認為要針對高職教育的現狀,結合學校的實際來尋找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途徑。
1.建立健全藝術教育管理機構,發揮督導作用。要使高職藝術教育得以蓬勃發展,必須設立專門藝術教育管理機構進行督導和規劃,使藝術教育規范化、制度化。從而對藝術教育學科進行全面深層的重新組織與建設:確定重點、基礎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確定教學的層次性結構,引入最新的藝術教學內容,組織規范的指導性教材編寫,制定參考書目等。
2.納入教學計劃。藝術教育只有正式地納入教學計劃管理之中,才能保證內容、進程、質量的落實。哈佛大學將7-8種藝術教育課納入低年級必須選修課之中。麻省理工學院規定,獲得學士學位必須修滿360學分,而其中的72分必須是藝術教育課。而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具有學生素質差、學制短、課程多等特點,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基礎開設如藝術作品欣賞、藝術實踐等綜合性的藝術課程作為必修課和選修課,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素養得到全面提升。以感性、情感、生命體驗等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探討主題,采取互動交流的討論式教學,以感悟,體驗的有感而發為課程考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在美感中動之以情,在愉悅中曉之以理,形成教與學的良性互長。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實施教育的主體,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而在一些職業技術學校,藝術教育師資幾乎沒有,即便有,水平也比較低。針對這種狀況,應采取專業教師和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方式給予解決。
4.拓寬實踐途徑。實踐性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有了肥沃的實踐沃土,藝術教育之樹才會常綠。一是加強學生文藝社團建設,學生文藝社團是學生課余文化活動的一種群眾性組織,是進行藝術教育實踐的重要載體。二是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這種活動是學校精神、校風校貌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如組織文化活動月等,讓學生通過自我參與,在美好的藝術活動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三是參加社會實踐。四是鼓勵支持學生積極參加社會上的各種藝術項目比賽,如:歌手大獎賽、節目主持人大賽、書畫大賽等,使藝術人才在大賽中脫穎而出,使他們的“副業”變“正業”,由“業余”變“專業”,甚至可成為藝術方面的明星新秀。這樣的事例并不鮮見,很值得我們深思。
三、結語
高職院校的藝術教育已逐步展開,但作為教育形式的研究還有待于我們做更多工作,高職院校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也有待提高。希望有更多的藝術教育同仁關注高職藝術教育,使高職藝術教育教學研究發展得更快更完善。
參考文獻:
[1]關晶.關鍵能力在英國職業教育中演變[J].外國教育研究,2003.
[2]賀志樸,姜敏.藝術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郭聲健.藝術教育論.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