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玲
【摘要】 老年重癥疾病來勢兇猛,病情發展快,血管生理變化,大動脈彈性儲備下降,彈性降低,伸展性降低,反應遲鈍,要注意生命體征的改變。老年人體溫偏低搶救中觀察不同病種病情,按不同病種所表現的特點進行搶救。
【關鍵詞】老年患者;特點;臨床護理
1 老年重癥疾病的生理、心理特點
同樣的疾病表現在老年人身上與普通中青年有一定差異,正常時老年人基礎代謝緩慢,重癥疾病反應更差,精神上木訥,對臨床癥狀沒有中青年敏感。如老年肺源性心臟病對二氧化碳潴留乏氧長時期耐受,胺類廢物在體內長期堆積,排黑便。冠心病的老人活動量、飲食量會減少,脈搏超過90次/min,容易發生心肌梗死。
1.1 老年重癥疾病來勢兇猛,病情發展快,特別是腦卒中的老年人心臟生理變化,隨著年齡增長,左心室射血時間、射血前期延長,左室內壓最大上升速度減慢,表明老年人心肌降低,80歲老人較20歲年輕人降低50%。所以觀察血壓變化尤為重要。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彈性儲備作用降低,靜息時,血壓隨年齡增加而升高,以收縮壓明顯,60歲后舒張壓有下降趨勢,因而老年人表現為收縮壓升高和脈壓增大。
1.2 老年人血管的彈性與畸形對高血壓腦出血觀察的影響 老年人血管生理變化,大動脈彈性儲備下降,由于大動脈老化,其彈性降低,伸展性降低,形成了動脈粥樣硬化性高血壓。腦出血除了高血壓原因外,還與血管畸形、血管淀粉樣變性和凝血機能障礙密切相關;高血壓仍是出血及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應密切觀察血壓變化。注意意識和瞳孔的改變,昏迷加深、瞳孔中等度散大、對光反射遲鈍,往往是腦水腫表現。腦水腫形成是導致腦組織結構和功能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且血腫及周圍水腫很容易導致急性期腦疝死亡和遠期神經功能缺損。要積極預防并發癥,癱瘓者要重視被動鍛煉,防止腦出血的再發。
1.3 老年糖尿病患者,重癥時除要嚴格控制血糖外,應定期檢查眼底,防止視網膜病變。老年人對低血糖認知應重視,如出現疲乏、饑餓感、出汗、心悸、煩躁、震顫、虛脫即為低血糖反應,應立即進食糖類食物。70~80歲的糖尿病患者,多引起周圍血管病變。要重視末梢肢體的血運情況,如肢體發涼,痛覺減退等,早期以發涼為主。
1.4 肺源性心臟病的老年人,病程長,缺乏耐受,精神癡呆,尤為夜間,睡眠時昏迷易合并肺性腦病,應注意尿量、意識呼吸的改變。結合離子測定,以及尿素氮的檢驗結果,護士應細心觀察,防止并發癥,控制靜脈輸液滴數40 次/min以內,防肺水腫、心力衰竭的發生。
2 搶救特點
老年重癥疾病變化快,反應遲鈍,要注意生命體征的改變。搶救時要分秒必爭,動作嫻熟,穿刺及時,一針見血。
2.1 對血壓的觀察 不同的疾病,觀察血壓的指標不同,如重癥高血壓危象老年患者,降壓不能過快,注意靜脈的大小,防止腦卒中,冠心病患者血壓應維持在收縮壓80 mm Hg以上。
2.2 測量脈搏 根據老年人的特點,脈搏遲、緩、心功能差,如高血壓患者脈搏67~70次/min,腦出血前期顱壓增高時每分鐘60次上下,對于冠心病患者應由兩人測量,一人聽心率,一人聽脈搏,防止間歇脈、短絀脈。注意節律強弱程度,最好檢測肱動脈,以每分鐘計算次數。
2.3 查呼吸強弱,節律 要邊數脈搏邊查呼吸,如肺源性心臟病,呼吸頻率稍快,不超過30次/min以上,視為耐受。
2.4 體溫的變化 老年人體溫偏低,如在36.8℃~37.2℃之間視為發熱,查找原因給予及時處理,搶救中觀察不同病種病情,按不同病種所表現的特點進行搶救。
3 護理特點
3.1 做好基礎護理 靜脈用藥迅速而有效,是實施重癥搶救的重要手段。老年人皮膚老化,皮下組織疏松,血管彈性及韌性減弱,消瘦衰竭,體胖、水腫的現象較常見,所以要防止靜脈炎、藥物外滲、穿刺針型號宜小,以5~6號為宜,派有經驗的護士特護,選擇靜脈時要有長遠打算,由遠端開始,為長期用藥治療做好儲備,盡量保護好靜脈通道以利于搶救治療。靜脈給藥穿刺針頭進皮后沿靜脈進入0.2 cm,拉緊近側血管與皮膚,保證一次穿刺成功。
老年人心肺功能較差,而且全身調節儲備能力不能,特別是快速輸液或輸液量過多,易造成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腫。應根據病情調整滴數。高血壓、冠心病明顯,心肌缺血及有肺源性心臟病或其他心臟病者,滴數控制在30~40滴/min。老年人輸入液體2000~2500 ml時,測血壓脈搏,記錄尿量。
3.2 幾種常見重癥疾病的老年護理特點 冠心病護理,起居要慢,不要過猛,夜間排尿起床要慢,洗澡水溫不能過高,37℃~39℃為宜。根據脈搏的次數>80次/min以上,要及時給氧氣吸入,防便秘,進食適度,防過飽,以蔬菜、豆腐、魚類等為主。心絞痛常以夜間發病較多,可使血壓、心率升高,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心律失常,心率血壓的乘積基本反應心肌的耗氧量,護士應及時發現血壓、心率變化,以便及時處理,及時發現左心功能不全。有些患者在夜間睡眠中,常伴發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部分患者可聽到肺部濕啰音,提示左心功能衰竭先兆,通過觀察血壓、心率提高的變化,及時發現心律失常,必須及時采取半臥位及減慢輸液速度,有效減少心絞痛的發作。
腦出血患者,脈壓升高,應防止腦水腫、腦疝的發生。注意意識狀態,昏迷程度。肺源性心臟病的老年人觀察神志的改變,精神恍惚是肺性腦病的先兆。
3.3 心理護理至關重要 心理上對疾病承受能力較差,特別是老年女性患者,抑郁,焦躁,對病情理解不夠,缺乏心理準備,無端發脾氣,易怒。這時護士應正確理解,熱情關懷,盡快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讓患者感覺到護士就是他們的親人,能把心里話說出來,及時疏導,是積極主動治療康復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