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洲 郭忠凱 鄭文武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管理方向和現階段工作狀況,揭示了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現狀;問題;未來模式
森林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主體,承擔著地球生命生態安全,為人類生存和文明提供重要的資源。林業作為基礎產業,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它的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突出,正經歷著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不再單純為社會提供木材和林產品,而是改善提供良好的森林環境,保障國土生態安全為己任。舊的林業管理模式和體制已不再適應未來林業。特別是我市屬于資源型城市面對著城市轉型和林權制度改革的挑戰,那么改革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將怎樣抉擇?它的定位在哪里?
1伊春市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
全市71處觀測哨,肩負著對305.3497萬公頃林地,進行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和預報工作,年平均監測覆蓋率達到86%以上。隨著有林地和人工林面積逐年擴大,林業有害生物危害程度也逐年上升,近幾年全市林業有害生物年發生面積都在130萬畝以上,占整個有林地面積2.8%,防治面積為120萬畝,防治率達到90%以上。全市共有林業有害生物種類86種,其中森林病害20種,森林蟲害33種,森林鼠害7種,有害植物26種,能給森林造成災害的有13種,檢疫對象4種。以鼠害、落葉松毛蟲、松黃星象、舞毒蛾、蛀干害蟲為主要危害種類。由于它們的危害給我市造林成活率和森林造成一定威脅,其損失不亞于森林火災。
2現階段與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差別
未來林業重點是以森林生態和森林良好環境建設為經營目的,以培育森林,保護森林促進森林健康為核心的。在體制上實行國營、集體、股份、個體等多種所有權形式對林地進行經營,現階段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管理體系與未來發展存在顯著差別。
2.1體制上的差別
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隸屬國家林業局造林司防治處和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防治總站,省市縣區局均設立防治站,場所鄉配有專兼職病防員,市級以上全為事業單位,整個行業系統實行計劃行政行業管理,采用垂直一條龍方式管理。隨著林業改革的深入,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必須進行根本性改革。將會出現防治專業隊,樹木醫院,個體經營者承擔和國家專業機構并存的多種形式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管理體系。公益性林業仍為國家行業性垂直管理,對其他所有權林業,實行市場性管理,國家實行咨詢服務,監督和宏觀調控。
2.2管理方式的差別
現階段以防治林業有害生物為主旋律,以消滅病蟲害為目的,以化學防治為主要方式,哪里成災就到哪里防治。而未來則以建立林業有害生物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防治減災體系,應急反應體系和防治法規體系為主題,全面開展監測預防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為目的,采用工程形式進行管理,運用法規統帥全局工作,采用無公害手段進行治理,采用檢疫措施確保森林安全。
2.3 經費來源的差別
現階段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經費和機構經費全部由國家承擔,而未來將采用多種渠道進行防治。公益性林地和國家重要保護林地仍由國家承擔,其他所有權林業防治經費,將由經營者承擔。
3 建立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新方式和新理念
林業改革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行業也必須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管理模式必將重新建立,新的工作思路將取代舊的傳統的觀念。
3.1推進森林健康理念,堅決執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基本方針。
森林健康是近幾年國際上倡導的一個全新森林經營理念,其核心就是培育健康森林,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必須以此為宗旨,促進形成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培植最優的林分,最有利于人類健康的生態服務功能,增加生物多樣性,全面提高林地生產能力和林分抗有害生物能力,實現長期有效自然控制有害生物災害。
3.2 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新模型
由于林地所有制的改革,其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必須從國家計劃經營框架中走出來,實行國家重點治理,全面宏觀調控和監督。非國營所有權的防治實行市場化運作。未來將出現國營、集體、個人多種形式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齊頭并進的新模式。
國家管理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機構。國家仍保持現存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機構,履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相關法律職能,開展對內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工作,杜絕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和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傳入傳出,確保森林健康。對公益性和重點林地進行監測預報和防治。
防治專業隊。成立專業防治隊,以招標形式選拔那些靠得住又素質高的人員,組成專業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業隊,它是未來防治工作的主流。優點在于能準確快速到位,作業質量好,成本低,便于管理,防治效果高。
全民防治。 林木受害情況與集體和個人利益直接掛鉤,激發了民眾防治林業有害生物的熱情,加之國家將實行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舉報獎勵制度和下發限期防治通知制度,這些對于今后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和防治提供重要保障。
市場化管理。私人樹木醫院,個人防治公司,個人組織的咨詢交流群體踴躍出現,以市場形式進行運作,這將為防治林業有害生物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國家將成立風險評估機構,對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進行評估。
建立協同防御機制,協同攻關。 聯防聯治,建立戰略伙伴防治有害生物機制,協同作戰,是未來發展總體趨勢。對于行政毗鄰地區和不同所有權相鄰林地,共同對同一種林業有害生物開展防治監測,統一方案,統一行動,各負其責,共同防治,共同受益。實行“雙線目標管理責任制”。“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全面實行“雙線目標管理責任制”,把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納入各級地方政府任期責任制中, 把林業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率、測報準確率和種苗產地檢疫率納入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的目標考核中。實行防治工作獎勵制度,舉報制度和重大責任事故追究制度。
3.3 強化治本措施,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納入林業生產的過程中
今后國家將林業有害生物預防和防治指標納入全國營造實績綜合檢查和營造林過程,對林業有害生物災害超標的新植林,將不予以驗收,以確保造林質量。同時造林設計方案中,必須有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強化適地適樹,營造抗性樹種,營造混交林,加強林份改造,保持生物多樣性,提高森林自控免疫功能。全面實施預防工程,建立系統監測網絡,對重大林業有害生物實施工程治理,達到準確預報,持續御災,有效控制的目的。
4 著力解決今后一個時期制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
在努力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同時,我們仍然不能忽視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仍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矛盾。
社會普遍存在對林業有害生物危害認識不足。存在個別部門不能全力支持,領導重視不夠等的現象。認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可有可無,啃點樹不算什么,防治站就是抓鼠抓蟲隊,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不夠高,普遍忽視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機構行業執法和行業管理職能及保護森林的作用。
最基層單位無專職防治人員,全員整體素質較差。現階段全市場所幾乎無專職病防員,多數單位由副場長或段長兼職,防治季節全部臨時雇人,這些人根本不懂病防技術,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制約了工作的發展。
資金投入不足,資金結構不合理,隨著藥費和人工材料費的上漲,防治成本不斷提高,但實際支付的防治經費仍保持原地不動,遠遠不能滿足防治實際要求,導致防治效率不高。特別是只付防治費,沒有調查測報費,對于只進行調查預報而沒有達到防治指標的單位,就不支付防治經費,結果是調查人員無工資可發,嚴重影響了測報精度。
基礎設施和技術手段落后,不適合未來工作需要。突出表現在,設備儀器陳舊,測報手段落后,檢疫和除害處理設施不足,交通工具和應急裝備嚴重缺乏,嚴重影響了防治檢疫速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祝列克.魏殿生主編.新形式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北京:國家林業局出版,2005
[2]張玉明.馬建路主編.林業與生態建設論文集.伊春:伊春市林學會,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