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勇
摘要:針對電類課程教學的特點,將抽象的理論教學變得具體、生動,可使學生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深深感受到學電有趣,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電類課程;教學改革;教學效果
電類課程一般是專業技術基礎課,本身的知識容量大,涉及面廣,理論抽象,實踐性較強,學生在學習時易產生畏難心理。學習電類專業既要動腦,又要動手,教學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中專與技校的學生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很難完全聽懂并掌握其理論內容,這就嚴重影響了其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因此,在電類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結合,努力為學生營造主體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使靜止的文字變為形象的實物展現,便于學生切實理解抽象概念。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電工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電類課程的教學必須不斷改革,方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體會到,電類課程教學采取理論教學與電工實驗課相結合的方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出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可以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電類課程的教學改革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良師益友,當學生對所學課程產生興趣時,就會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會使學習變得積極主動,從而樹立自信心,提高教學效果。課堂理論教學與實驗課相結合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培養。這就要求教師根據電類課程學習的特點,運用各種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引發師生互動,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學生對自己將要學習的內容都有很強的好奇心,迫切想了解課程的內容和實用性,這是一種潛在的學習興趣。在電類課程的教學中,如果能夠重視知識的實用性,以實例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不僅可以使學生充滿成就感,而且還會使其從“無奈地學”轉變為“主動地學”,自覺地參與師生互動,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注意趣味性題目的研究。比如,講變壓器時,改變一次側和二次側的線圈匝數,就可以得到升壓和降壓的效果;在講交流電路時,在感性負載兩端并聯合適的電容器,就可以提高電路的功率因數,充分發揮電源帶負載的能力。又如,在講串聯諧振時,筆者是這樣引入課題的:“收音機調臺時,調的是什么?”從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生動的事例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想學、愛學。例如,講解觸電急救時,可舉一些因不懂急救方法危及生命的慘痛教訓以及利用觸電急救挽救寶貴生命的例子,并進行對比,同時將前幾屆學生制作的有趣實驗作品向學生展示(如對講機、聲光控延時開關等)。這樣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先入為主的求知欲。
加強直觀教學,建立學習自信電類課程既有較強的理論性,又有較強的實用性,照本宣科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俗話講得好:百聞不如一見,在多年的實踐教學中,筆者利用實物、模型、演示、多媒體、教具等直觀手段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以加深直觀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二極管的結構及伏案特性”時,可邊講理論知識,邊拿出不同類型的發光二極管、整流二極管、穩壓二極管等,讓學生觀察其外形及各自的特點,然后逐一分析講解各種類型二極管的結構與作用,啟發學生分析、歸納、總結。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可適當深化知識,拓寬知識面,并且可舉出各種二極管在實際電子線路中的具體應用,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感覺到“學習電類課太有用了”。這樣就會對電類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實驗教學環節與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開辟了趣味教學的新天地,教學中一些抽象知識無法通過儀器和設備讓學生觀察,這是電類教學的難點,此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制作逼真的模擬課件,幫助學生擺脫認識障礙,例如電源內部電子與離子的移動、電動勢的方向、電容器充放電、交流電的產生、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控制等內容都可以運用多媒體。又如,在講三相交流電路中負載星形聯接的中線作用時,可利用計算機將實驗裝置畫出,負載全部采用普通燈泡,利用動畫效果將整個實驗過程通過模擬方法完成,這樣不僅可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學生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能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高教學效果。
注重理論教學與實驗相結合,培養綜合能力實驗是理論教學的延續,有利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利于驗證理論知識,降低理論知識的難度,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可增強學生觀察與實踐的技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最佳途徑。電類課程是實踐性較強的技術課程,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大力加強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結合,是學好電類課程的一個重要措施。因此,必須在理論教學改革的同時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為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將素質教育融入實驗教學的整個過程,既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又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常言道:聽別人講十遍,不如自己親自動手做一遍。因此,實驗課應盡量減少演示性實驗,增加驗證性實驗和學生必做的實驗,適當地變換不同的實驗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理論教學與實驗課緊密結合,可以變抽象為直觀。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發現,學生對理論課的接受與理解能力較差,而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遠大于課堂聽課的積極性。根據這一特點,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正弦波振蕩器時,由于其電路與簡單電路相比要復雜得多,加上類型多樣,理論分析抽象,如采取單一的講授方法,則不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此時可借助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連接電路,通過示波器觀察波形,并且可以改變實驗方法,使實驗方法多樣化。如在振蕩電路的實驗中,教師可以先將電路接好,并有意地設置一些小故障,使學生從示波器中觀察不到應有的波形,然后鼓勵學生分析存在的問題,利用所學的知識加以解決,使學生在排除故障的過程中得到樂趣,學以致用,從而產生一種成就感。通過實驗,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驗證,化抽象為具體,使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電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在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實驗項目之外,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使抽象的理論教學變得具體、生動,使學生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深深感受到學電有趣、學電有用,為學生學好專業課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冼凱儀.虛擬電子實驗臺在電工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1,(2).
[2]尹仕,楊澤富,劉志強.電工電子教學基地創新實驗室建設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2,(4).
[3]成謝鋒,蔣桂霞,馮志全,等.電工電子網絡化教學系統[J].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2001,16(3).
[4]石偉平.時代特征與職業教育創新(現代職業教育研究叢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11.
作者簡介:
孫勇(1958—),天津市勞動保護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電類課程的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