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瑋 張 璇
摘要由于高校管理者法治意識淡薄,對高校與學生之間法律關系的認識模糊致使高校與學生之間糾紛不斷。本文指出在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進程中,必須明確高校與學生之間的多重法律關系,全面把握二者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確保高校管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高校 法制化 法律關系
中圖分類號:D9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381-01
隨著社會法制建設的加快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高校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這既是人權保障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要求。
由于公立高校兼具事業單位法人和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雙重性質,高校作為法律法規授權的行政主體,與大學生建立的是行政法律關系;以教育教學的名義成為民事主體,與大學生建立的是民事法律關系;二者在公法上還具有特別權力關系,私法上有教育契約關系。因此,高校管理者應該對高校的法律關系加強認識, 保護學生合法權利,減少與學生之間的法律紛爭,促進高校學生管理法制化。
一、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是高校和學生之間最主要、最基本的法律關系。高校作為事業單位不屬于國家行政機關,高校作為行政主體因法律法規授權而行使行政管理權,學生作為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學校教學計劃、學籍、學分等相關的規章制度。行政法律關系的形成,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行政合同,這種法律關系強調的是管理與服從。
我國《高等教育法》第20條規定:“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 由所在高等學校或者經批準承擔研究生教育任務的科學研究機構根據其修業年限、學業成績等,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 發給相應的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這體現出高校是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代表國家對學生教育的有關事項進行管理的。
若高校侵犯了學生的民事權利,學生有權直接通過民事訴訟獲得司法救濟,由人民法院進行行政裁決做出最終處理。高校與學生之間的行政法律關系有其特殊性,因此處理上應該在保護學生合法權益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之間取得平衡。一方面在合理的限度內,在可以保證學校和學生關系可繼續存在的前提下,應盡量避免司法介入;另一方面,高校的自主管理權不得侵犯學生的憲法權力,凡涉及到學生的受教育權,應當認定為行政處理,適用法律保留原則和司法救濟。
行政法律關系中重要性事務指凡涉及到學生基本權利和法律身份的事務,具體包括畢業文憑發放權和學位授予權等,學校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處理。當學生的這類權利受到侵害時,允許學生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司法救濟;而學校的普通內部管理事務是非重要事務,如宿舍樓管理、成績評定和學校制定的一些內部管理規定,學校可以全方位地對學生加以規范和管理,維持教學教育秩序。當學生在這類事務中受到學校的干涉和影響時,學生不能提起訴訟,法院也不應予以支持,應保證高校的工作秩序,維護高校的權威。
二、民事法律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是隨著市場經濟和教育產業發展而產生的一類法律關系,這類關系以高校和學生的平等地位為基礎, 適用民法上的原則,例如收取學費、后勤保障服務等均屬民事關系。
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一方當事人, 學生與高校之間擁有完全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學生在承擔學費的同時, 作為“消費者”學生享有很多權利, 如知情權、選擇權、參與權等。而高校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教育服務, 否則即是違約, 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有以下幾種情況:(1)公共財產的管理;(2)學生公寓的管理;(3)飲食服務管理;(4)學生校園傷害賠償。
三、特別權力關系說
特別權力關系說源自德國,認為公立高校與學生的關系是學校行使強有力的公權力的特別權力關系,不適用法律保留原則和權利保護原則。學校等事業法人與其利用者之間的關系理論上仍屬于特別權力關系。
我國《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都明確賦予了高校“依法自主辦學”和“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等權力,實際上是法律賦予學校對于其內部事務進行處置的“自由裁量權”。我國法律對于高校自主管理權的維護,可以理解為法律對于高校作為一種公法人內部“特別權力關系”的肯定。
四、正確區分不同的法律關系,做到依法管理
在不同類型的法律關系下,高校擁有的權利和義務是不相同。屬于行政法律關系范圍的學校擁有法律授權的管理權,可以按學校的意志對學生進行管理,學生必須服從學校的管理,而高校在管理上必須合乎法律程序,且事前必須告知或公示,為學生提供申述途徑,保障學生的合法權利;屬于民事法律關系范圍的,高校與學生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學校需將學生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一方,高校需要保證學生整體權利的實現,在管理中保護學生的權益是高校的責任之一。
明確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使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學生也可以合理地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高校可以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相應的義務,有利于減少雙方的矛盾和沖突,達到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均衡,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促進學生管理法制化。
在高校這個組織管理系統中,高校是組織者和管理者,而學生是被組織者和被管理者。高校作為具有兩種法律關系的主體,依法享有在其特定職能范圍內自定規章、自主管理的權利的同時,也有責任充分保障學生應享有的合法權利。高校在處理與學生的法律關系時,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既要重效率講秩序,也要力求體現現代社會的法治精神對于學生的尊重與關懷,切實維護和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加快高校法制建設的步伐。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深入分析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明確高校與學生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對增強高校教學與管理的科學性、效率性,充分實現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價值有著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高校實現學生管理法治化的目標是對學生納入法治軌道實行嚴格管理,避免管理工作中侵害學生合法權益。高校學生管理中決不能因為怕成為被告而對學生放任不管,而應當秉承“育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真正肩負起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任。
參考文獻:
[1]王玉平,孫志剛.依法治校視野中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研究.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1).
[2]黃生貴.必須重視推進高校校規的法治化進程.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3]陳光明.行政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的結合——高校與學生法律關系初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5).
[4]張冕.明晰法律關系促進高校學生管理法制化.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