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香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其中書面表達能力又主要是作文能力。但一段時期以來,社會上對學校作文教學頗多指責,而教師自己也抱怨作文教學投入多、產出少。教師的煩惱是費盡心思,但吃力不討好,教學效益不高。學生的煩惱是越寫越寫不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學生厭寫導致教師厭教,教師厭教以致不想去思考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去調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當然學生就厭寫了。
作文教學中激勵學生表現自我,指的是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不脫離自我、盡情地抒發自我情感、敘述自我經歷,描繪自我內心、或者,在寫人敘事繪景議論中融化自我的感受和體驗。一般說來,這樣的作文,學生既寫得真實貼切,又寫得生動感人。從我指導過的“表現自我”的學生作文看,學生表現自我的內容大多是寫自己過去熟悉的人和事,這些人和事烙印在他們的情感深處。比如寫對自己人生影響最大的人,寫因為父母不和、家庭的陰影給自己心靈帶來的創傷及其對自己人生看法的影響,或寫父母早逝給自己帶來痛苦的人生遭遇和對已逝親情的眷戀,或寫自己對身處其境的日常生活的觀察,或寫自己經歷的某一社會生活場景的片斷,或寫自己對大自然動植物的觀察和贊美……,在這些作文中,“表現自我”包含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包含有或生動的敘事,或生動的描寫,或恰當的評析……。作文中表現的“自我”是真實的自我,“自我”在作文中成了學生一個寫作的基點,現實的社會生活都通過學生的心靈折射,通過學生的情感過濾,再寫到作文中來。寫出來的作文也就自然具有了學生情感的溫度,烙上了學生心靈的色彩。這里的“自我”完全有別于時尚寫作中的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的虛假自我表現(像有些淺俗的流行歌詞)。
事實上,很多學生在學校讀書時,都有寫日記、寫書信的習慣。有的學生經常寫日記甚至于天天寫日記,如果把作文的外延放寬一點,寫日記、寫書信不也是一種作文方式嗎?而且是一種更自覺的“表現自我”的“私人寫作”(見哲學家周國平《私人寫作》)。這種寫作往往給寫作者帶來極大的精神滿足,寫作時不厭其煩,樂此不疲。因而,倡導和激勵學生在作文中表現“自我”,正是要把學生寫日記寫書信這種自覺的“私人寫作”形式加以轉換、擴展為一種有意識的作文訓練方式。作文教學中激勵學生表現自我,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這是培養學生作文素質和能力的根本途徑,也是作文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作者單位:河北正定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