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安全工程學科教育的發展趨勢與高職教育的規律和特點,聯系教學計劃修訂中的一些體會和經驗,對高職院校安全工程類專業進行通用的安全工程技術教學,實現多行業、多方向就業的問題進行介紹和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安全工程專業;教學計劃修訂
安全科學在其誕生之初就汲取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系統科學、行為科學等基礎科學的營養,從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學科體系。由于安全科學是一門正在成長中的新興學科,安全問題本身又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使得安全工程專業的建設在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特色,比較典型的就是依托于某一行業或者某一技術的行業安全,如礦業安全、火災安全、化工安全、建筑安全、交通安全等。隨著安全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安全工程專業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的積累,安全工程學科形成了一套連貫的理論體系,再加上國外工業安全的通才式教育模式的不斷滲入,近年來我國的安全工程專業也逐步向一般性的具有廣泛適應性的通用安全的方向發展,據稱,這種通用性的安全工程專業的設置將成為安全工程類專業高等教育的主流。
作為高職院校,其專業的設置應符合高職教育的規律,突出高職教育的特點,即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要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
高職院校安全工程專業怎樣才能順應安全工程學科教育的發展趨勢,同時又能遵循高職教育的規律和特點,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專業建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問題。而專業建設的重點則體現在專業教學計劃的修訂上。我院自2005年起開設的“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屬于安全工程學科,現隸屬于地質與礦業工程系。由于地礦專業的基礎和背景,該專業設立之初偏重于煤礦安全,主要表現在課程設置、實驗室(實訓基地)依托、生源、就業方向及日常教學氛圍等方面。近年來,隨著我院招生規模的擴大和辦學實力的增強以及甘肅和西部區域經濟的發展,石油化工、冶金、機械等行業所占比重較大,安全技術管理專業要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要,而不應局限在煤礦或礦山行業,在別的行業也應該有發展的空間,這樣才有利于拓展畢業生廣闊的就業去向,同時也符合通用性安全工程類專業的發展趨勢。
我院積極結合安全工程學科發展與高職教育兩方面的特點和要求,對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實現了兩個重要的變化:一是培養目標定位于多行業、多崗位就業,也就是所謂的通用安全,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促使學生在更廣闊的行業或崗位就業;二是大幅度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與高職教育培養生產一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
這些改革措施具體體現在教學計劃的以下幾個方面。
培養目標培養目標面向工礦企業(這里工礦企業范圍比較廣,主要包括煤炭、建筑、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破器材、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也可以是其他行業,也就是定位于大專業、多方向,具體講就是實行重通用、寬口徑、重實踐的通才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在知識結構上應具備雄厚的基礎知識;二是在技能上應具備基礎理論知識,重點是具備現場安全管理、處理安全問題的實際能力;三是在德育方面應具備求實創新、獻身安全事業的職業道德。因此,結合目前的就業形勢和我院專業設置的背景,在有所側重的現狀下,從長遠考慮,培養目標應盡量實現真正的通用性,保證多行業、多方向的就業需求。
培養規格在知識結構方面,除了自然科學基礎知識(數學、物理學、化學)、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法學、哲學、思想道德、政治學)之外,應重點掌握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工程制圖、工程力學、電工電子學)、安全系統工程知識(安全系統工程、安全評價)、工程專業技術知識(通用安全工程、行業安全工程)、安全管理專業知識(安全管理學、安全經濟學、安全法規)等,另外,還應具備工具性知識(外語、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等)。在能力結構方面,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創新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專業核心能力,即日常安全技術管理、安全評價、監測與監督、預防與控制等方面能力的目的。在素質結構方面,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學藝術修養、現代人際交往意識等文化素質;具備良好的科學思維方法、科學研究方法、求實創新意識等科學素質;具備工程綜合分析能力、價值效益意識、革新精神等工程素質;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
就業方向與職業崗位畢業生可以到各類工礦企業從事安全技術管理工作,這是最主要的就業方向和崗位,絕大部分學生就是到這些崗位工作,這也符合培養高職畢業生成為一線應用型技術人才的目標。除此之外,也可以到安全評價機構、安全教育培訓機構、安全檢測檢驗機構、注冊安全事務所等單位,從事安全設計、安全評價、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監測檢驗等安全技術與管理中介服務工作,還可以到政府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從事安全監察和監督管理工作。這些崗位雖然較少,但對專業技術能力與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對該專業的畢業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只有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專業技術素質進一步提高后才能勝任。
職業技能培訓與取證目前我院的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只能進行礦井瓦斯檢查工的培訓與考證,這不符合專業的培養目標與方向,特別是一些女生,她們去不了煤礦,或者不愿意去,但也得參加工種培訓。所以學院應增加其他工種的培訓,如起重工、危險化學品操作工、壓力容器操作工、電工等工種的培訓。如果學院不具備完成這些工種培訓的資格,可以與社會上一些具有相關資質的培訓機構或企業合作,共同完成技能培訓任務,這也可以體現校企合作的要求。
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是教學計劃修訂的主要內容,課程設置的基本思路是設置廣泛的工程背景課程、安全工程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或有側重地掌握各種工程技術及相應的安全技術,在保持工科專業特點的前提下,側重于技術管理,培養的學生主要從事工礦企業的現場安全技術管理,而不是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和設計,這也是與高職院校的學歷層次相符合的。我院在課程設置上主要進行了以下改革:
1.課程的種類增加了,門數增加了,專業知識內容拓寬了。原來三年共設27門課,現在設29門課,從數量上看只增加了兩門,但是實質上的變化不只是增加了兩門課,而是針對以前課程內容重復設置的現象進行了課程重組,有的兩門課程合并成一門。當然這存在編修相應教材的問題,安全技術管理專業選用的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或其他安全技術叢書,高職高專專用教材較少。
2.區別于本科院校,理論以夠用為度,重在實踐,開設了一些與實踐聯系緊密的課程,如工業通風與除塵、壓力容器安全技術、機械安全技術、電氣安全、事故調查與分析技術等,增加了專業課的設置,在可行的情況下適當減少了基礎理論課課時。
3.增設了壓力容器安全技術、化工過程安全、工業通風與除塵、機械安全技術等課程,同時根據我院的優勢和特色,保留了采煤概論、礦井通風、煤礦災害防治技術等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意味著畢業生就業從原來單一的礦山行業轉向包括礦山、化工、機械等行業在內的多種行業,與寬口徑的培養目標相一致。
4.核心課程的設置,包括工程制圖、工程力學、電工技術、安全學原理、安全管理學、安全評價、防火防爆技術、安全檢測技術、煤礦災害防治技術、礦井通風、工業通風與除塵、機械安全技術、事故調查與處理技術等。
實踐環節的安排安全技術管理專業是一個需要充足的實踐教學時間的專業,既然是技術管理,只能在熟悉工藝技術和流程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在學校里傳授的是通用的安全技術,針對各行各業的實際情況,必須與現場結合,掌握不同的崗位技術要求,才能從事安全管理。這次修訂的教學計劃,在提高實踐課時比例、突出實踐教學方面做了大量的探討和研究,實踐環節的安排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各門課程的實驗與實訓,主要在校內各實訓中心完成,也可以聯系周邊企事業單位進行短期實習,這部分共有14門課程,累計338學時;二是在第四學期末、第五學期初進行歷時3個月的大實習,累計432學時,主要在校外實訓基地完成;三是第六學期實行定崗實習,在已簽訂協議的就業單位和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或學生自行尋找實習單位進行,共計648學時。理論教學共計1436學時。實踐環節的安排與課程設置相對應,即每一門課的總課時為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之和。這樣設置以后,實踐課與理論課的課時比例基本可以達到1∶1。
參考文獻:
[1]周世寧,林柏泉,沈斐敏.安全科學與工程導論[M].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
[2]羅云,程五一.現代安全管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3]曲方,袁昌明,鄭穎君.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探討[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4,(9).
作者簡介:
楊虹霞(1971—),女,甘肅天水人,高級工程師,注冊安全評價師,主要從事安全工程專業的教學和安全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