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海
摘 要:英語聽力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筆者從聽力課前,聽力課中兩方面的實踐,總結出幾點互動式聽力教學模式,旨在加強學生在聽力課上的互動和提高大學英語聽力課堂效果。
關鍵詞:大學英語 互動式聽力教學 聽說訓練
在傳統聽力教學模式中,即先聽,對答案,再聽。大部分學生被動輸入,缺少參與性、互動性,課堂整體效果較差。要改變這種以聽力輸入,教師解釋,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聽力教學模式。使其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聽力教學上來,即教師通過各種方法和形式引導學生對所聽內容進行雙向交流活動。筆者在5年公共英語教學中,通過不斷摸索,查閱資料,總結出以下幾點互動聽力教學模式。
一、聽力課前互動
1.學生聽力課前三分鐘英語展示。
具體的做法是教師在正式上聽力課前,讓學生進行三分鐘英語展示。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兩三個星期做準備。方式可以是一個學生,也可以是三四個學生一起。展示的形式有:英語演講、英語歌曲、英語故事、英語感言、英語情景表演等等。展示前讓臺下學生注意聽,聽完后就展示的內容提問,展示者回答。聽力課課前的互動一般不超過15分鐘,主要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學生的焦慮情緒。
2.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采取聽譯結合的方法預覽聽力選項。
具體做法是教師挑出并念出選項中關鍵詞讓學生進行互動翻譯,學生不會的可以快速給出答案。這種互動模式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掃除生詞障礙,改變聽力課學生沉默不語的氣氛。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聽力預覽習慣,進而培養學生預測問題的能力。
二、聽力課中多種形式的互動訓練
1.跟讀、復述、模仿相結合。
這種聽力教學方法是教師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播放并暫停聽力材料,學生在暫停后立即跟讀、模仿并復述所聽內容,最后教師概括總結所聽內容的主要大意。注意跟讀可以由學生單獨完成,也可以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暫停跟讀的內容不宜過長,剛開始最好是詞組、短語或短句,否則學生跟不上,就會中斷復述節奏和氣氛。這種訓練模式能提高學生聽音辨音能力,糾正語音語調,增強英語語感。它強調的是聽力訓練過程,而不是測試聽力結果。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大一新生或英語初學者。
2.聽寫與概述相結合。
這種聽力教學方法就是學生把聽到的一句一句寫下來,然后用英語概述大概內容。這種模式又稱為逆向英語學習法。一方面,它能幫助學生克服“耳”高手低的壞毛病,防止“假聽”印象的出現。即聽者在聽后覺得信息如過眼煙云般轉瞬即逝。另一方面,它能訓練瞬間記憶能力,短時記憶能力和長時記憶能力。概述所聽內容可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進而提高聽說能力。注意聽寫材料的難易性、趣味性和多樣性。較難單詞或詞組可以在聽寫之前告訴學生。材料的選擇可以參考全國英語專業四級考試聽力聽寫部分及模擬題。這種方法適合大二學生和有一定聽力基礎的英語學習者。
3.邊聽邊問,邊問邊答;先聽后說,聽說結合。
這種方法是教師邊放音邊提問,通過學生的回答反映出學生對剛聽內容的理解程度。注意放音暫停是以一句或幾句有意義的句子為單位,而不是以詞組或分句為單位。教師在實際操作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的把握。首先,問題的選擇。教師選擇的問題既可以是細節的問題,也可以是概括大意的問題。題問可以聽完再問,也可以聽聽邊問。但問題既要結合所聽材料難易程度,又要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其次,聽力的方式。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聽力水平采用不同操作方法:精聽或泛聽,或者精聽和泛聽相結合。如果學生整體聽力水平較差,可以采取精聽,這樣可以避免似懂非懂,似是而非。如果學生整體聽力水平中等及以上,可以采取泛聽,這樣可以輸入更多不同的聽力材料。一次聽力課可以先精聽一兩篇,后泛聽三四篇,這樣精聽和泛聽相結合效果會更好。最后,在教師帶領下,學生先以四人為一組復述所聽篇章大意。再討論和評價所聽內容篇章結構、寫作方法。最后討論作者某些觀點或自我感想。每組推選一位組長陳述本組討論結果,根據各組表現選出前三組加分,組長和組員同時加分,占平時成績的一部分。注意關鍵性生詞或短語的處理。教師根據不同的聽力任務和學生聽力水平,可以在放音前,放音中,放音后采用聽譯結合的方法解決。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選擇問題的難易性,采取方法的多樣性。這樣師生間的互動才能流暢持續地進行下去,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互動效果。這種方法適合大二下學期學生或中高級聽力水平英語學習者。
綜上所述,筆者從親身聽力課實踐中,總結并提出課前和課中幾種不同的互動式聽力訓練模式。要把聽力課上好,教師不僅要恰當使用現代教學媒體,而且要綜合運用各種互動式聽力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在課堂有限時間內積極參與,提高聽說能力,真正發揮聽說領先作用。
參考文獻:
1.習鴻燕.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
2.房靜.英語聽力障礙分析及提高聽力的策略【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3.張欽.何苗淺議大學英語聽力教學【J】.黑龍江科技信息
作者單位:新疆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