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潔紅
班主任肩負著教育和管理學生的重任,在班級的管理中,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探索,尤其是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適應“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把班級管理工作做好。
一、在教育工作中,對學生有愛心,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礎
在學習階段,學生很重視老師對他們的評價。所以教師在工作中都要盡可能多和他們接近,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不斷的發現他們的優點,使他們在比較和諧的環境中能有更好的心情去投入學習。
學生在學校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關心、愛護、幫助和教育,班主任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是學生共同的心理需求,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喜愛優等生,歧視后進生,是班主任狹隘教育觀的表現。當然,對后進生的教育要付出更多的勞動。只要班主任拿出真誠的愛心,就會發現,后進生也有許多可愛之處,也有許多閃光點,不失時機地進行教育指導,就能促使他們不斷進步。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保證
中專生即將走向社會,等待他們的是一個五彩的世界,他們腳下的路在哪里?他們將走向何方?班主任是他們走向理想之路的引路人。對中專生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聲色俱厲的威嚴,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他們需要的是能夠理解他、信任他,與他平等對話,伴他成長的引路者,解惑人。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為基本任務。在伴隨學生人生發展的過程中,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是良師益友的角色。因而,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須淡化教育者的角色痕跡,與學生平等對話。建立朋友般的師生關系,做到師生之間的相互接納。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
班主任盡可能權力下放,盡可能把班級管理看做是學生們自己的事情,不是班主任的事情。作為班主任要善于把問題擺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出主意,想辦法,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達到了理解、執行班主任意圖的目的。從組織結構的設計到職責權限的劃分,從活動的組織者到學生干部的教育,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班主任要做的并不是簡單粗暴的管理,死死盯住學生的言行,隨時以組織紀律管束他們,而應當是做細致的疏導。在班級管理中要形成寬松的環境,創設和諧的氛圍,形成開放的班級文化氛圍。以此熏陶和感染學生,以求“潤物細無聲”。
四、讓班級管理科學化,實現有效的家校合作
要想把一個班級管好,隨意是不行的,必須講究科學,講究方法,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在科學管理上,許多班主任創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與方法,使自己不斷地完善。如:班干部輪流坐莊,競爭上崗;師生共議,同樹良好班風;制定切實可行的班規班紀;建立班級量化考核管理制度;發揮典型示范作用,開展班級各類評比活動。另外,我們還可以選好主題,定期召開班會。
建立家校合作制度。班主任只憑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作為家長,他們將子女送入學校學習,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希望學校、老師能把孩子培養成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加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建立班級網站,發布班級的重要通知,這對實現家長和老師的有效溝通,也是十分必要和切實可行的。讓家長了解學校,了解老師,贏得家長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促進學校更好的發展,只有家長信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才能很好地開展。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工程。它需要班主任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用心去經營,用心去構建。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師范學院專科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