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英
摘要: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另外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必要條件,這樣可以使學生去積極思考、觀察和研究。同時,思想政治課教學過柱又是一個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所以,創設問題情景以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好辦法。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學生;創新能力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我國要想迅速提高綜合國力,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培養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任務,所以,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擺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課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適應形勢的發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控制者、組織者,是知識的化身和學術的權威,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主動者、支配者,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只是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尤其在思想政治課上,有些教師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脫離學生實際,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新課改基于對課堂與教學一體化的認識,提出新課程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觀念,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新課改還強調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強調塑造師生之間多種多樣、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關系。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為方式應該充分尊重,給予他們更多展示自己才華、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
在新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而是積極、主動的求知者。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這樣才能創造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發展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民主、活潑的課堂氛圍。當然,這樣還會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擴大學生的視野,把課堂變成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主陣地。
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學習興趣是學生提高創新能力的必要條件。可以促使他們去積極思考、觀察和研究。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是否感興趣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態度和思維方式。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只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喪失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難以達到培養學生素質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富有創新意識,設計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望,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這樣才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對于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人類認識事物的規律,通過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比喻去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多運用錄音、錄像、幻燈片等多媒體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三、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過分突出和強調培養學生接受與掌握知識的能力,忽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容易對學生認知過程形成錯誤理解,把課堂教學變成僅僅是直接傳授課本知識。這種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力發展,摧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就是要改變這種教學狀態,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索、研究等認識活動突出出來,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批評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大膽質疑和對教師的勇敢超越,倡導學生獨特化與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學生的好奇心正確引導。所以,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求新,使學生不盲目崇拜別人,敢于對權威、對理論、對教材、對教師、對學校提出質疑,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設想,并引導學生去探索、去質疑、去創新,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發散思維具有開放性、廣闊性的特點,它是人們對某一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觀察、思考和想象,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方案的一種思維方式。實踐證明,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圍繞問題進行發散思維,既有利于他們打破墨守成規的思維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事物,提出新創意,形成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特點的發散思維能力,又有利于提高他們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思維在創新能力中占主導地位,所以,教師為了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使他們成為獨立思考、銳意創新的人才,就應努力進行教學方法上的創新。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多提出一些可以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問題。這種問題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想象力,使他們從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上,而應該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觀察、認識、分析、思考、解決現實生活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創新源于實踐,所以教師要強調學生培養理論聯系時政、聯系生活、聯系實際的能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關心時事、關心社會,從實踐中獲得新知識、新信息,特別是要鼓勵學生思考所學知識能否與國內外重大時事熱點問題相結合。
五、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是促使他們積極思考。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見解。只有在活躍、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到充分發展。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特別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他們積極思考。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別人的理論和觀點大膽質疑,使他們在考慮問題時盡量“標新立異”和“別出心裁”。教師應對學生思考的合理的、有價值的一面給予充分肯定,捕捉他們思維中的閃光點,因為學生探索的過程往往也是創新的過程。
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疑”是激發學生思維的動力。教師應針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問題。一般是在重點、難點、社會熱點和思維盲點處提出問題,這類問題主要是學生沒能提出而又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有一定的深度。具有吸引力,能使學生認識升華和能力提高。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沿著問題思考,引發學生去探究、思考、解決問題,從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需要教師盡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創新情境,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思考,激發他們認識結構上的自我完善,使整個課堂形成積極創新的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要打破“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堂課”的傳統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思想政治課課堂。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具有直觀、生動、情境性強等特點,能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能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特別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學生擴大視野和提高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思想政治課教師應熟練掌握網絡技術和應用網絡信息,教會學生利用網絡收集資料、整理數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培養創新能力。例如,筆者在教授法律常識時,就建議學生多看《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等節目,有時還會把一些精彩節目錄制下來,在課堂上播放,然后與學生一同分析、探討。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