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平 王懷宇 齊永峰
摘要:本文講述了濕地、城市濕地和濕地恢復的含義及城市濕地效益形成和類型,介紹了濕地恢復和重建的條件和模式,論述了國內外對濕地和城市濕地研究的狀況及我國現階段的研究和發展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揭示了城市濕地對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關鍵詞:濕地;城市濕地;濕地效益;濕地恢復;可持續發展
1 城市濕地恢復與重建的目的和意義
濕地是地球上水陸交接、相互作用形成的非常獨特的生態系統,它具有強大的凈化污水能力。濕地具有其他生態系統不可替代的多種生態服務功能,它不但為人類社會提供豐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更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在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從20世紀開始,由于人口急劇增加、資源和環境問題,濕地的退化和喪失成為全球范圍內濕地生態系統普遍存在的現象,并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我們暫且稱城市濕地為分布于城市(鎮)的濕地。目前,城市濕地由于城市的不斷擴大和發展建設,使得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及頻繁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不斷增大,使城市邊緣的灘涂濕地遭到破壞,有的地塊墾為農田、牧地,有的建起高樓,有的成為垃圾堆棄地。著手對退化濕地進行恢復與重建非常重要而且必要。因此,對城市濕地的恢復與重建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2 城市濕地的效益形成及類型
2.1 濕地效益的形成
濕地效益是濕地所提供的功能、用途和屬性的總稱。濕地的效益來源濕地內部生物、物理、化學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其價值的大小取決于濕地規模大小、作用性質和該濕地所處的人類經濟環境。當各組分之間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過程所產生的產品和服務(濕地的功能、用途和屬性)進入特定的社會環境,在濕地周過經濟背景控制下,濕地的功能、用途和屬性的經濟價值最終將以當地市場價值體現出來。
2.2 濕地效益的類型
濕地效益類型包括效益類型、用途類型和屬性類型。效益類型包括均化洪水、補水、防止鹽水入侵、調節氣候、重要物種的棲息地、防止自然力侵蝕、移出和固定營養物、移出和固定有毒物質、移出和固定沉淀沉積物和維持現存自然系統和過程。用途效益包括供水、濕地動物和植物產品、能源生產、休閑和旅游、文化教育用地、水運和科學研究。屬性效益包括生物多樣性基因庫、景觀美學價值、存在價值和未來價值。
3 城市濕地的研究
在當前人口高度密集大城市,生態化建設最基本的內容就是水體與綠地的建設與保護。濕地與綠化都是城市之"肺",是城市生命系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目前隨著城市的發展加快,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環境問題總是日益突出,濕地被侵占、改造以至消亡,嚴重威脅到人類自身的健康發展。以城市濕地整體作為研究對象來研究,近十多年被提出來。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世界上濕地研究較先進的國家,在城市濕地研究方面也是領先的。他們認為城市濕地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是人類高度集中的區域,要想在城市中建立和諧、健康的人居環境,濕地是必不可少的規劃基礎內容之一。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如非洲的烏干達、亞洲的印度等,也都意識到了城市濕地以城市發展不可忽視的地位和作用。我國在城市濕地科學的研究中,研究歷史較短。在1995年召開的中國濕地科學研討會及隨之出版的文獻中,尚未有城市濕地的概念。但近幾年我國城市濕地研究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專業文獻增多,涉及了城市濕地的主要領域。這些文獻將城市濕地列為城市生態基礎建設的十大戰略之一,論述了城市濕地的生態功能,指出城市濕地和自然濕地在自然特征、功能特征、治理方式方面的區別,還特別強調了城市濕地是重要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具有眾多的生態及社會服務功能如城市污染物凈化作用,調節氣候,改善城市環境,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和教育場所等。許多地區從實際上開展了城市濕地的恢復和重建工作,如松花江流域的長春、哈爾濱,海河流域的天津,黃河流域的濟南,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杭州和上海等城市都實施了城市濕地恢復的生態工程,有的城市還建立了城市濕地公園等等。
4 城市濕地恢復有利于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1 濕地恢復的含義
濕地恢復是指通過生態技術或生態工程對退化或消失的濕地進行修復或重建,再現干擾前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相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4.2 濕地恢復的條件
濕地恢復由兩個條件相互制約。一是濕地的受損程度,二是對濕地先前特性的了解程度。先前特性是指原始階段的后序列狀態,也是指受干擾前的自然狀態。這些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恢復者的一個選擇或偏好,或者說是這些狀態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為對先前特性的了解程度及理解決定了恢復只能是近于先前的狀態,而近于先前或干擾前的程度時很難把握的,這還需要大量資料的積累和研究分析共同決定。
4.3 濕地恢復的主要模式
與其它生態系統過程相比,濕地生態系統的過程具有明顯的獨特性,在濕地恢復過程中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總是因此很難有統一的模式,但在一定區域內同一類型的濕地還是可以遵循一定的模式。我國目前濕地恢復的主要模式可歸納為下面幾種:一是盡可能采用工程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法恢復。二是恢復濕地與河流的連接,為濕地供水。三是利用水文技術加快恢復。四是停止從濕地抽水。五是控制污染物的流入。六是修復濕地的地形和景觀;七是改良濕地土壤。八是根據不同濕地選擇最佳位置重建濕地的生物群落;九是減少人類干擾,提高濕地的自我維持能力。十是建立緩沖帶以保護自然的和恢復的濕地等。
5 濕地資源有利于城市可持續發展
由于為了滿足人口的增長和城市發展的需要,人為地使城市濕地大面積減少。主要表現為灘涂濕地面積的喪失和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濕地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問題。這不僅使使濕地面積減少,濕地價值降低,而且影響到城市整體景觀和人們的生活質量,不利于城市經濟的長遠發展,不利于人類健康生活,所以說城市濕地的恢復和重建有利于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W.J.Mitsch和J. G.Gosselink .濕地,1986
[2]崔麗娟,中國濕地價值的研究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
[3]濕地國際-中國項目辦,中國濕地社會經濟指標評價體系:1997
[4]朱顏明,黎勁松,楊愛玲等,城市飲用水地表水源非點源污染研究: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2,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