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燕
摘要:激勵是提高企業員工主動性、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環節,本文就中小企業激勵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激勵的作用,提出了中小企業有效的激勵手段,達到提高企業激勵管理效果。
關鍵詞:激勵;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的本質是對人的管理。對員工管理就是探索讓員工保持旺盛精力和熱情,為企業總體目標努力的動力。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為管理者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激勵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可以有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企業的目標。
1 中小企業激勵管理現狀
我國的中小企業普遍管理思想落后,把員工當作工作的機器,管理時手段粗暴,按照傳統的人事管理手段進行企業管理,缺乏激勵意識,使得企業員工很難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投入企業的生產活動。即使有企業認識到了激勵的作用,但不能考慮實際情況,往往采用全盤照搬的手段,“照貓畫虎”,激勵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的產生實際的工作效率。最常見的就是激勵一刀切,或者以為激勵就是所謂的獎勵,多發工資,缺乏科學有效的評估體系。更有甚者,企業經常延長員工的工作時間,不給相應的報酬,拖欠工資發放,嚴重打擊的員工的生產積極性。所有的這些,都阻礙了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針對這樣的現狀,中小企業有必要建立系統化的激勵管理方式,實行科學的激勵管理。
2 激勵的內涵與作用
激勵是一個心理學術語,其概念來自于管理,表現為對人的需求給予適當滿足或限制,達到鼓舞士氣,增強凝聚力的作用。威廉·詹姆士(哈佛大學教授)研究發現,在缺乏激勵的環境中,人的潛力只能發揮20%~30%,如果激勵充分,則他們能力發揮可以增加50%~60%??梢?激勵是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2.1 激勵體現了企業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企業的管理有兩個基本目標:一是吸引、招聘優秀人才到本企業來工作,二是要優秀人才發揮出創造和革新的精神,為企業的發展添磚加瓦。這兩個目標的根本就是人才,激勵很好的做到了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調動人,體現了現代企業以人為本,重視人才的開發利用,把人才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2.2 激勵在企業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途徑,最大限度地激勵全體職工,挖掘其內在的潛力能夠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益。通過激勵,可以使優秀的人才安心于本職工作,創造出更多的業績,做好帶頭標兵作用,促使更多的企業員工自覺自愿地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奮斗。
2.3 激勵是企業實現目標的有效手段
大量的事實證明,只有有效的激勵才能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吸引進來。國際上的一些大公司,都有很多有效激勵的招數,如給職工提供養老金、集體人壽保險和優厚的醫療待遇等,通過這些措施,使職工無后顧之憂,為企業全心全意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高了員工的績效水平,有效地實現企業的目標。
2.4 激勵能夠提高員工素質
我國中小企業員工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從事的均為技術含量低的工作,與此同時,企業中有經驗、有技術的業務骨干跳槽現象嚴重,造成了企業發展的障礙。激勵能夠留住人才,提高員工的素質。
3 激勵的原則
激勵理論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是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員工的需要從低到高被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當需要獲得滿足時,它對人的行為促動作用將會降低直至消失。根據美國學者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保障性的,企業如果不能提供,則一定會使員工不滿并憤怒。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是社會性需要,激勵,主要是針對這幾種需要。
3.1 公平競爭原則
公平競爭是激勵人奮發向上的重要條件。企業的用人制度必須實行以動態競爭上崗為基礎的“聘任制”。工作報酬根據崗位性質決定,即使是同一崗位的工作,也應根據業績來確定區別對待。競爭上崗要公開、公平、公正,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使人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失去公平的激勵會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只有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以領導意志、個人好惡作為評價標準,保證人們的競爭行為在起點、過程和結果上都做到公平。
3.2 效益原則
激勵機制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事業的發展。因此,激勵機制做到部門與整體利益的統一,不但調動個人的積極性,而且要有利于全局。企業要重視對員工的激勵,把激勵的手段和目的結合起來,改變思維模式,以效益作為評價指標,真正建立起適應企業特色和員工需求激勵體系,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3.3 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員工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需要,因此,激勵也應該采取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方式。物質需要激勵深度也有限,隨著生產力水平和員工素質的提高,重心需要轉移到以滿足較高層次需要的激勵上去。以物質激勵為基礎,精神激勵為動力,提高激勵的有效性。
4 中小企業有效的激勵手段
中小企業引入激勵機制,最常見也是較有效的激勵方法有以下幾種:
4.1 為員工提供滿意的工作崗位
加大對員工工作環境的投入,創建良好的工作環境,可以對員工工作產生正面影響,如果員工總感覺到環境的不適,企業無論怎么激勵都不會有良好的效果的。工作的內容要具有一定挑戰性,不要讓員工長時間的重復一項工作。調查表明,流水線上的工人,工作較長時間后,積極性就會下降。適當調整工作內容,就會再次提高工人對工作的積極性。
4.2 積極的薪酬和福利制度
期望理論告訴我們,激勵員工應該確定適當的目標,讓人感到努力一下就會有結果,而不是那種超出員工能力范圍的口號,也就是韓非子所說的立可為之賞,設可避之罰。員工進入企業的主要目的就是獲得報酬,合理的薪酬系統具有很大的激勵效果。薪酬只有保證公平,才具有激勵性,較高的薪酬可以形成對外競爭優勢,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恰到好處的福利也是能夠增加激勵效果的,由于員工對福利的需要多樣化,可以采取靈活的福利制度。
4.3 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
中小企業應以人為本,鼓勵競爭。對于先進員工,要勉勵他們繼續領先;對于后進員工,要鼓勵他們迎頭趕上。提倡個人競爭、團隊競爭,使企業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激發員工的工作激情,樹立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實現企業價值與員工價值的統一,使員工為自己的企業感到驕傲和自豪。
4.4 獎懲激勵
獎懲是除薪酬外的另一個有效激勵手段,通過對業績優秀的員工給予獎勵,對工作犯錯誤的員工給予懲罰,可以有效的達到激勵員工的目的。獎勵的手段形式很多,除了發獎金外,晉升激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懲罰實際上是一種負激勵,對懲罰手段的運用必須謹慎。特別是必須保證獎懲過程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做到獲得者心理高興,未獲得者也無怨言。獎懲手段必須并用,只獎不罰,就會降低獎勵的價值;只罰不獎,則難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5 結束語
管理是一門科學,激勵機制是運用管理科學調動人的情感,提高工作積極性的藝術,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努力工作,綜合運用各種激勵機制,結合激勵的手段和目的,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小企業特色、時代特點和員工需求的開放的激勵體制,使企業更好的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參考文獻
[1]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08
[2]姚裕群.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3
[3]楊蓉.人力資源管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
[4]陳東健等.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