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舉
摘要:企業改革就其微觀來講,轉變機制、三項改革等都有一個加強管理、創新管理的問題。也就是說按照適應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進行有效調整,合理配置生產力要素,實現最佳管理。大家都知道,企業是生產力要素的載體,尤其是國有企業與先進的生產力相聯系,擁有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和信息網絡,為國民經濟提供大部分的現代化裝備,它是科技進步的重要載體。因此,國有企業的管理如何,對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管理創新;決策;戰略;人本管理
1 管理創新的內涵和必要性
管理創新是指對企業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它是企業面對技術和市場的變化,所作出的相應的改進和調整。一般地講,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既有自然的工具屬性,又有一定的社會屬性,因此,可以近似地認為,管理創新是一個非常重要而復雜的過程,它既包括管理技術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制度的創新。成功的管理創新實質上是管理技術和管理制度兩方面創新的綜合體現和必然結果。
2 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對于管理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可以從對管理創新的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來探討。
從需求方面看,首先,管理薄弱一直是我國國有企業競爭力低下、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從經濟增長的國際比較來看,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中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在70%以上,而我國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不到40%,管理水平高低對于全要素生產率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響。據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數據,1995年與1985年比較,主要能源、原材料消耗指標中,上升的占50.9%。管理約束已經成為制約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其次,新的經濟格局和市場環境要求國有企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近年來,隨著民營企業的崛起和三資企業的發展壯大,對國有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和壓力。同時,多年來的重復建設已經導致了結構性的買方市場的形成。國有企業承擔的社會職能和歷史包袱更使其在競爭中處境不妙。提高管理水平是國有企業迎接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有效途徑。
從供給方面看。首先,黨的十五大精神的出臺,為國有企業的管理制度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選擇空間和多樣化的發展方向。其次,現代科技的進步既對管理創新帶來了需求上的壓力,如技術的進步使得規模經濟效應成為可能,從而增加了對管理的需求和依賴,同時也為管理創新提供了新的物質基礎和工具,如電子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新的管理方法成為可能,如CIMS、EBP、MIS等等,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對產出的貢獻率。
3 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途徑
3.1 管理理念的創新
首先,從追求政績的“烏紗帽”轉變為承擔盈虧責任的自我管理理念。因為未來的企業需要職業化的企業家,不是官員型的企業家,企業家的命運同企業的興衰成敗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其次,從單一生產意識轉為追求利益的市場意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效益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來實現生產體系中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在開發環節中把市場需求的產業和產品作為企業開發和創新的主攻方向,否則企業的效益就無從談起。再次,從企業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發展到對社會發展、環境的責任和對用戶的責任的經營目標多元化理念的創新。從國際企業發展上看,經營目標多元化已成為趨勢。我國近年來一個突出現象,是隨著買方市場的到來,企業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特別是以價格為主的競爭幾乎在所有市場上展開,這種局面很不利于我國企業的成長的創新,特別是不利于要迎接與來自世界跨國公司的競爭。所以建立多樣化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對于今天的國內企業是十分重要的。
3.2 決策管理的創新
決策管理是關系到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過去企業的決策管理是靠經驗和主觀判斷,現在卻不同了。面對錯綜復雜,瞬息多變的環境,企業必須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系統,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為信息是現代企業的精神系統,是企業科學決策和及時應變的依據。所以要建立靈活準確的信息系統是企業決策管理創新主要內容。
3.3 戰略管理的創新
戰略管理從宏觀上講,正確的戰略使企業始終體現在先進生產力發展的總趨勢,企業能夠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從微觀上來說正確戰略能夠準確地把握未來可能發展的產品及市場范圍,使企業贏得持續的競爭力。從戰略管理的創新角度上看,在經營領域中,過去我們企業戰略只是重視生產管理,而不重視開發和營銷管理。這種戰略,顯然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技術創新、產品開發是企業的靈魂,同時生產的產品要要賣出去,才是硬道理。所以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是整個生產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因此,我們在經營戰略管理上要實現由過去偏生生產管理到重視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的轉變。
3.4 組織結構的創新
精干高效的組織結構是貫徹實施經營戰略的組織保證。過去閆型企業是龐大而多層次的管理組織結構,弊端很多。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和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首先,要剝離企業不應承擔的各種社會職能和政府職能,使企業輕裝上陣。其次,按照專業化社會協作的方向,分離服務部門等非生產主體,使企業精干起來。再次,強化生產過程前的市場研究、經營決策、技術開發和生產過程之后的產品銷售、用戶服務、廣告宣傳等經營職能,使企業組織具有高度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最后,隨著企業用業務流程的信息化。企業可以削減中間管理層,變管理組織機構由原來的高聳結構向扁平結構再造,這樣便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5 人本管理的創新
過去,我們傳統企業管理,主要以物為中心的管理,而現在代企業要將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因為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最重要的資源,而知識的背后是人才,人才高于一切,所以作為企業,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這是人本管理必須研究和創新的主要內容。
目前,雖說利益啟動很重要,但對多數知識分子來說除了追求物質利益外,還有很重要的追求,就是體現人的自身價值,重視人格尊嚴,尋找施展自己才華的環境。如果得不到后者,人才將隨時有可能離開企業另找環境。所以人本管理不能停留在傳統的過多地強調管制、控制員工的方法,也不能用片面的物質刺激,而必須研究如何尊重和重視員工的個性,如何向員工提供發展機會,在個人發展和企業發展融為一體這方面要不斷地探索出好的管理模式。
以上的理念、決策、戰略、組織結構、人本管理這五個方面的管理創新,是一個有機整體,任何方面都不可缺少。不過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應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從五個方面找出自己所應抓住的突破口或重點,來全面推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