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強
〔關鍵詞〕 英語教學;激發興趣;指點學法;勤學多練
〔中圖分類號〕 G633.4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2(A)—0043—01
由于種種原因,我校長期以來英語教學質量一直處于低谷狀態,問題集中表現在: 學生的語音基礎不扎實, 詞匯量小,單詞拼寫能力差,語法薄弱,英語文化背景知識貧乏,正確理解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差,并且對英語學科存在著畏難情緒,缺乏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
針對上述原因,筆者進行了仔細分析,到底是學生的能力不夠,還是教師在施教的過程中,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并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經過分析,筆者發現答案是后者,初三年級的學生把brother寫成borther,甚至連英語中的26個字母都寫不出來。
1. 激發興趣、增強信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和內在力量。而信心的喪失,則意味著心理的死亡。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突破口。好多學生在記憶單詞時,是逐個字母地拼讀、記憶,把一個有機的整體拆得七零八散,不能按讀音規則記憶單詞。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得今天記的單詞明天就忘得一干二凈。沒有成就感,學生自然就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
筆者在教學中,以單詞的拼讀為突破口,因為單詞不會讀,就很難聽得懂,聽不懂也就講不出。筆者讓學生根據讀音規則,按照音節拼讀單詞,先從單音節單詞的拼讀入手,再到雙音節、多音節單詞的拼讀。這樣,學生記起單詞來就既快又準確,從而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激發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另外,在講授新課時,筆者堅持讓學生先拼讀生詞后講課文,收效良好。筆者還借鑒了張思中的集中識詞法,包天仁的“四位一體”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分塊設靶、高頻操練、各個擊破,不斷使學生獲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延伸學習英語的興趣。
2. 指點學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
筆者在教學中注意到,有的學生雖然很勤奮,但是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經過調查發現,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們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因此,對學生指點學法成了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
教師常常要求學生課前作好預習,課后及時復習。但是,預習什么、復習什么、怎樣復習才最有效,學生卻知之甚少,認為預習就是看看書,復習就是做做題。筆者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指點,如閉目回想法、自問自答法、聯想法、對比法等等。學生只有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單詞的讀音中,字母組合“oo”的發音是一個難點,什么時候發長音,什么時候又發短音,學生把單個的單詞背來背去,但最后還是混淆不清。因此,筆者教給學生“排他法”,即非長(長音)即短(短音),再把已經學過的所有字母組合“oo”發短元音的單詞集中起來,用一首打油詩把它們串聯起來:
拿(took)好(good)你的(book), 單腳(foot)站立(stood)看(look)!用羊毛(wool)烹調(cook),不要用木頭(wood)。理解(understood)了嗎?
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在做含有“oo”的單詞辨音題時,輕而易舉地就解答了試題。
3. 讓學生勤學多練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學習英語同學習其他學科一樣,只有通過勤學多練,才能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勤學,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要勤學教材,努力使自己達到教學的要求;二是要多問自己不懂的知識,多看一些課外書籍,了解有關的英語文化背景、社會習俗、中英文化之間的差異。后者將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正確使用英文。如,面對他人給予的幫助,中國學生多數會把中文硬搬上去:You are too good.而地道的英語表達是:Its / Thats very kind of you.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這方面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或者是選用適當的文章,讓學生自己去閱讀、體驗和歸納總結。所謂多練,除了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多手段地進行課堂訓練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課外要多用英語。很多學生不好意思開口講英語,生怕自己出錯,這時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開口講英語,把最簡單、最常用的英語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如:Sorry. /Thank you. /Whats wrong?/Can I help you?
學無定方、教無定法,只要教師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改進,就一定能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大面積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