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伊春開展森林生態旅游既有優勢、機遇,也存在劣勢和威脅。伊春市應抓住機遇,發揮優勢,使旅游業成為伊春新的經濟增長點。
[關鍵詞]伊春市;森林生態旅游;旅游資源
伊春市是全國重點國有林區,因盛產珍貴珍樹“紅松”,被譽為“紅松故鄉”、“祖國林都”。 獨具特色的森林生態旅游以其原始、自然、粗獷、神奇而聞名遐邇。2000年,伊春被國家旅游局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并先后被國家有關機構評為中國最佳避暑勝地、中國最佳生態旅游城市、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城市、中國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使伊春市當之無愧地獲得“中國最具開發價值的旅游資源城市”這一殊榮。
伊春森林生態旅游發展受到旅游業自身素質的限制及旅游業外部環境因素的制約。伊春森林生態旅游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和希望同在。
一、優勢
(一)交通便利
1.境內高等級公路四通八達。公路在伊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大部分游客進入伊春的通道。2.鐵路直通全國各地。3.擁有國家一級口岸——嘉蔭江海聯運口岸一處。4.伊春林都機場正在加速建設,伊春與世界連通的“空中航道”即將開通。目前游客可選擇距伊春350公里的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或距伊春150公里的佳木斯蒙古力機場作為中轉,換乘汽車前往伊春很方便。
(二)資源特色明顯,規模宏大
當今世界三大旅游資源(海洋、森林、冰雪)中伊春獨占其二(森林、冰雪)。
1.伊春的森林、冰雪兩大旅游資源,天造地設,得天獨厚,并基本保持著原始的風貌。(1)伊春是一座綠色寶庫。擁有亞洲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天然紅松原始林群落,分布著云杉、冷杉、落葉松等110多種珍闊葉樹種,森林總蓄積2.28億立方米。伊春的森林覆被率最高,高達83.8%,亞寒帶樹種最全,森林景觀最美,負氧離子濃度最高,是公認的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塊“凈土”之一。(2)由于受氣候影響,伊春的冬季,以其降雪量大,雪質好,雪期長等特點,被冠以“冰雪故鄉、瑞雪世界”之美稱,已成為黑龍江省重點開發的三大冰雪旅游線之一。
2.伊春是小興安嶺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國最大的森林城市。伊春的發展理念是把伊春作為一個大森林公園來經營,目標是把伊春建設成世界級的森林城市和世界級的森林大公園。現已建成旅游景區景點100余處,其中國家AAAA級景區3處、國家地質公園2處、國家級森林公園11處, S級以上滑雪場4處。湯旺河國家公園、五營國家森林公園、嘉蔭恐龍地質公園以及金山屯大豐河漂流、鐵力日月峽滑雪等景區景點聞名遐邇,避暑休閑度假、森林生態觀光、漂流滑雪、森林狩獵、科普修學等特色旅游產品深受喜愛。
(三)投資環境優越
伊春是一方寬松和諧的創業熱土。境內交通便利,水力、電力能源豐裕,土地和人力資源儲備充足。政府管理理念先進,服務方式不斷創新,“一站式”辦公的行政服務中心高效便捷。
2004年,伊春市被國家確定為林權制度改革試點,2005年,又被國家確定為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這是伊春市加快發展、大發展的千載難逢的機遇。隨著林權改革和資源型城市轉型“兩大試點”的全面鋪開,國家給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國家也將在產業、資金、技術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這樣有利的發展環境也為伊春尋求經貿合作伙伴、求取資金智力支持、謀求發展商機,發展替代產業,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
二、劣勢
伊春森林生態旅游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下:
(一)旅游服務缺少支撐
旅游服務跟不上產業發展需要。全市旅游住宿設施檔次不高,數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能夠接待大中型團隊和大型會議的賓館較少;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咨詢體系建設相對落后,散客旅游信息服務不到位。游客夜生活單調,文化娛樂消費市場落后。
(二)旅游專業人才缺乏
伊春旅游專業人才嚴重短缺,旅游管理、營銷、規劃、外語人才缺乏,特別是作為專業性較強的生態旅游人才更是缺乏。生態旅游要求要有高素質的專業人員,而伊春市尚未建立起生態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體系,導游缺乏基本生態保護知識,這阻礙了伊春森林生態旅游的發展。
(三)感知距離遠
旅游者出游的決策主要受感知距離的影響。從國內客源市場看,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居民人均收入較高,旅游出行能力較強,但距伊春相對較遠;從國外客源市場看,歐、美地區,人們出游能力較強,而且對開展回歸自然、強身健體的生態旅游需求較高,但相對亞洲客源來說仍然屬于遠程的客源市場。
三、機遇
1.借助國家開展“生態旅游年”的有利契機,提升森林生態旅游節層次,爭取把森林生態旅游節作為國家旅游局主辦的節事活動,力爭把森林生態旅游節打造成國家級品牌。
2.借助機場通航的有利契機,調整重點客源市場,按照航線設置情況,細分市場,組織和拓展旅游包機業務,吸引更多遠程游客。
3.依據北京達沃斯巔峰旅游規劃院為伊春市編制的《伊春市旅游發展提升策劃》, 借助國內頂尖規 劃專家的力量,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目標定位、強化發展措施。
4.抓住湯旺河國家公園試點的有利契機,加強宣傳,擴大伊春知名度。
5.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有利契機,大力開發本地旅游市場。
6.完善旅游網站功能,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設步伐。
四、威脅
(一)區域產品相似度高
東北三省都以森林生態、冰雪活動、邊境旅游等為優勢資源。伊春森林生態旅游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是如何組合旅游資源,突出其特有的生態特色,形成核心競爭力。伊春市只有形成獨特的生態旅游產品,才能穩定和開發國內外客源市場。
(二)競爭日趨激烈,對軟硬件要求更高
旅游者的消費觀念日趨理性。旅游軟硬件設施和服務質量的好壞已經成為旅游者出游的重要參考指標。伊春森林生態旅游發展起步較晚,而且伊春的經濟水平還處于比較低的地位,資金不足造成了與旅游產品相關的配套設施建設不很完善,旅游車隊少。在飲食方面菜色品種單一,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旅游商品種類匾乏,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生態環境破壞的威脅
旅游開發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科學規劃,開發與保護并重,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應成為生態旅游開發的基本原則。伊春地區經濟發展比較落后,政府經濟壓力大,而且缺乏專業的生態旅游人才,容易重開發輕保護,從而導致景區建設出現失誤,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如何防止生態環境惡化,是伊春市發展森林生態旅游面臨的挑戰。
綜上所述,伊春市開展森林生態旅游既有優勢、機遇,也存在劣勢和威脅。伊春市應發揮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特色明顯的優勢,抓住國家開展“生態旅游年”的有利契機,克服旅游專業人才缺乏的劣勢,迎接挑戰,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
參考文獻:
[1]田里,李常林. 生態旅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2]張建萍.生態旅游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
[3]沈月琴,姜春前,顧蕾. 森林可持續經營實踐若干問題的思考[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1.
作者簡介:關永承(1978-),男,伊春人,黑龍江省教育學院職成部教研員,現為哈爾濱商業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在職研究生,從事旅游管理學研究。□
(編輯/李舶)